一种井下巷道支护稳定性的直流电法测试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3428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734020.6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巷道支护稳定性的直流电法测试与评价方法,包括:在巷道开拓完成支护之前,向巷道周围均匀布置多条测线,测试支护前围岩原始结构的电阻率信息;对围岩电阻率异常区域进行钻探,确定辨识其裂隙和含水性等地质信息;以围岩原始结构的电阻率信息为背景,待巷道支护后,按照预设周期定期测试围岩电阻率信息,并计算围岩电阻率梯度及电阻率变化率;基于电阻率测试及钻探结果,对巷道结构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直流电法测试巷道的电阻率情况以获得围岩结构信息,能对巷道围岩隐藏地质缺陷进行辨识,进而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发生的巷道灾害孕育过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从而提高了巷道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

    一种井下巷道支护稳定性的直流电法测试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34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34020.6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巷道支护稳定性的直流电法测试与评价方法,包括:在巷道开拓完成支护之前,向巷道周围均匀布置多条测线,测试支护前围岩原始结构的电阻率信息;对围岩电阻率异常区域进行钻探,确定辨识其裂隙和含水性等地质信息;以围岩原始结构的电阻率信息为背景,待巷道支护后,按照预设周期定期测试围岩电阻率信息,并计算围岩电阻率梯度及电阻率变化率;基于电阻率测试及钻探结果,对巷道结构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直流电法测试巷道的电阻率情况以获得围岩结构信息,能对巷道围岩隐藏地质缺陷进行辨识,进而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发生的巷道灾害孕育过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从而提高了巷道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航空维修工具识别抓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736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5341.9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具识别抓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航空维修工具识别抓取方法及系统。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航空维修工具识别抓取方法包括:拍摄维修工具图像,获得工具训练图像以及专家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以及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进行模型构建,获得工具识别模型;拍摄待抓取工具图像,输入工具识别模型,获得工具识别结果;根据工具识别结果以及专家表进行对比判断,获得工具抓取结果;根据工具抓取结果,通过机械臂对待抓取工具进行抓取。本发明是一种稳定且高效的面向航空维修工具智能管理的识别抓取方法。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与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96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8149.8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与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离子扩散系数低,倍率性能较差,循环性能较差等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将过渡金属盐、沉淀剂、络合剂分别和水混合均匀,得到过渡金属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然后采用沉淀剂溶液、络合剂溶液调控反应釜中底液的pH;再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向反应釜内进液,通过动态调整体系的pH、温度和搅拌速度调节一次颗粒的形核‑生长过程,控制一次颗粒的晶面取向、粒径尺寸和堆叠方式,进而调控二次颗粒的形貌;进液结束后,陈化,经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前驱体。采用该前驱体制备的正极材料兼具倍率性能和高能量密度性能。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与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966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8149.8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与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离子扩散系数低,倍率性能较差,循环性能较差等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将过渡金属盐、沉淀剂、络合剂分别和水混合均匀,得到过渡金属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然后采用沉淀剂溶液、络合剂溶液调控反应釜中底液的pH;再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向反应釜内进液,通过动态调整体系的pH、温度和搅拌速度调节一次颗粒的形核‑生长过程,控制一次颗粒的晶面取向、粒径尺寸和堆叠方式,进而调控二次颗粒的形貌;进液结束后,陈化,经抽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前驱体。采用该前驱体制备的正极材料兼具倍率性能和高能量密度性能。

    一种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7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06878.4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以洞渣石粉和不同粒度的洞渣骨料为主要原料,不仅实现了就地取材,降低了工程运输成本,解决了高原地区用砂困难的问题,且有效提高了洞渣废弃物的利用率。本发明通过添加吸附调节剂和活性氧化铝,有效解决了洞渣石粉吸附性高导致的混凝土工程性能差的问题。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高吸附性复合混凝土材料不仅达到了资源再利用的目的,且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红城红球菌在赤铁矿分离中的应用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89415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02021.2

    申请日:2011-1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选矿药剂领域,涉及一种对微细粒赤铁矿具有絮凝-浮选双重作用的微生物捕收剂——红城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用于分离微细粒赤铁矿石中的赤铁矿。一种将红城红球菌用于微细粒赤铁矿石中赤铁矿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利用红城红球菌对赤铁矿具有的明显的选择性絮凝-浮选作用,用于微细粒赤铁矿石中赤铁矿分离。所述分离步骤如下:首先用赤铁矿对红城红球菌进行定向培养以增强它对赤铁矿的选择性作用;然后用培养好的红城红球菌对微细粒赤铁矿石进行赤铁矿的分离。与赤铁矿的常规捕收剂相比,不仅药剂用量小、无污染,而且精矿过滤速度快,微细粒赤铁矿损失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