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H调控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溶解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1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50532.X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姚雨 樊晔 刘雪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H调控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溶解性的方法,利用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将pH在6.3和11.5之间可逆改变,可以实现水溶性的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与水难溶的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一钠沉淀之间的可逆转换;在pH为6.3时,可实现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以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一钠沉淀的形式,从胶束水溶液、乳液和高内相乳液中予以回收,且回收率不低于98%;在pH为11.5时,可以将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一钠再生为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从而实现回收后的再利用。本发明技术可适用于从胶束水溶液、多种类油相的乳状液和多种类油相的高内相乳液中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的回收。本发明技术的反应条件温和,响应速度快,可逆可控性好,回收效果好。利用本发明技术回收的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一钠经过再生所得的单十四烷基磷酸酯二钠依然保持形成高内相乳液的优良性能。

    一种高值化甜菊糖母液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145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1472667.6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值化甜菊糖母液糖的方法,属于天然化合物的改性和提取领域。本发明采用乳糖酶来高度专一性催化水解斯替夫苷,使斯替夫苷转化为通常只能从甜茶叶中获得的甜茶苷;同时,将母液糖中的斯替夫苷转化后,由于甜茶苷和莱鲍迪苷A的极性差异远远超过斯替夫苷和莱鲍迪苷A的极性差异,从而更易于从母液糖中分离莱鲍迪苷A。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同样适用于含有斯替夫苷的混合甜菊糖苷的高值化,并有助于从中分离莱鲍迪苷A。

    一种高值化甜菊糖母液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145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472667.6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值化甜菊糖母液糖的方法,属于天然化合物的改性和提取领域。本发明采用乳糖酶来高度专一性催化水解斯替夫苷,使斯替夫苷转化为通常只能从甜茶叶中获得的甜茶苷;同时,将母液糖中的斯替夫苷转化后,由于甜茶苷和莱鲍迪苷A的极性差异远远超过斯替夫苷和莱鲍迪苷A的极性差异,从而更易于从母液糖中分离莱鲍迪苷A。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同样适用于含有斯替夫苷的混合甜菊糖苷的高值化,并有助于从中分离莱鲍迪苷A。

    一种用复合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甜菊多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3215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49362.9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复合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甜菊多酚的方法,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甜菊叶水提液在室温下用复合壳聚糖絮凝除杂,上清液用大孔极性树脂吸附;流出液用于进一步提取甜菊糖苷;树脂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醇水溶液洗脱,低浓度醇水溶液洗脱后,得到的解析液与解析前的流出液合并得到合并液,合并液中总酚含量低于0.5%(以干基计),合并液留用于提取甜菊糖苷。高浓度醇水溶液洗脱后的洗脱液经过干燥后,得到以异绿原酸为主的甜菊多酚。本发明实现了在原有的甜菊糖苷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同时得到高异绿原酸的甜叶菊多酚,实现了甜叶菊的综合利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种用立方晶金纳米花修饰玻碳电极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8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92625.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立方晶金纳米花修饰玻碳电极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特定浓度范围内的SDS‑PVP‑HAuCl4体系合成得到特定形貌的面心立方晶金纳米,其修饰GCE作为工作电极获得AuF/GCE,在常温、pH 5‑9下用于电化学检测NO2‑。本发明经金纳米花修饰的GCE检测NO2‑的检测限均可低达0.01μM,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且分别在0.01‑5μM和5.01‑100000μM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循环使用100次仍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50mM下循环100次仍有还原峰,基本无硝酸盐蓄积。同时,AuNF/GCE在高浓度NaCl、KCl、葡萄糖、柠檬酸、L‑亮氨酸、L‑谷氨酸及L‑赖氨酸溶液中检测NO2‑时表现了高抗干扰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莱鲍迪苷E的晶型X、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142348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299790.3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莱鲍迪苷E的晶型X、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化学制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本发明利用以低碳醇水为溶剂、利用悬钩子苷增溶,结晶得到晶型为X的莱鲍迪苷E晶体,克服了莱鲍迪苷E在醇水溶剂中溶解度过低,以致于难以高效率大量获得结晶的困难。使用XRD、DSC、TGA和偏光显微等技术手段对所述晶型为X的莱鲍迪苷E晶体进行表征,发现所述晶型为X的莱鲍迪苷E晶体具有结晶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本发明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重现性好,可以批量稳定地获得目标晶体。

    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313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567956.4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樊晔 方云 李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纳米CaO与具有营养功效且可降解的聚谷氨酸的反应产物聚谷氨酸钙为固体模板,并以聚谷氨酸和岩藻多糖连同5‑氟尿嘧啶层层吸附于固体模板表面,以HCl/EDTA溶液去除聚谷氨酸钙模板,制备出具有缓释抗肿瘤作用的层层自组装纳米粒子γ‑PGA‑5‑FU‑Fucoidan‑γ‑PGA‑5‑FU‑Fucoidan‑γ‑PGA‑Fucoidan。该方法利用模型药物参与自组装,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重复,便于工业化。

    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313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567956.4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樊晔 方云 李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纳米CaO与具有营养功效且可降解的聚谷氨酸的反应产物聚谷氨酸钙为固体模板,并以聚谷氨酸和岩藻多糖连同5-氟尿嘧啶层层吸附于固体模板表面,以HCl/EDTA溶液去除CaCO3模板,制备出具有缓释抗肿瘤作用的层层自组装纳米粒子γ-PGA-5-FU-Fucoidan-γ-PGA-5-FU-Fucoidan-γ-PGA-Fucoidan。该方法利用模型药物参与自组装,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重复,便于工业化。

    一种从不饱和脂肪酸制备稳定化分子有序微胶囊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86132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315281.5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方云 樊晔 夏咏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不饱和脂肪酸制备稳定化分子有序微胶囊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通过调节不饱和脂肪酸的溶液浓度或pH值控制不饱和脂肪酸分子发生分子有序组装获得不饱和脂肪酸的胶束或囊泡状分子有序组装体溶液,随后通N2 30min处理,再加入自由基引发剂进行引发,进行热聚合或辐照聚合,引发分子有序组装体溶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胶束或囊泡内聚合或自交联反应,即可制备得到不饱和脂肪酸的稳定化分子有序微胶囊。所述方法利用不饱和脂肪酸本身的分子有序组装活性和可聚合活性,无需其他化学助剂即可制备稳定的微胶囊,操作过程简单经济;制备得到稳定化分子有序微胶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