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流安放角自调节的混流泵

    公开(公告)号:CN110173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288623.6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流安放角自调节的混流泵,包括混流泵外壳体,在混流泵外壳体内设有叶轮组件和导叶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连接泵轴,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轮毂、导水锥、叶片和进口调节段;所述进口调节段与导水锥表面连接,且进口调节段的出口端与叶片进口端平滑连接,所述导水锥配有转向伺服电机,所述转向伺服电机连接入流安放角调节控制系统,入流安放角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转向伺服电机的转动调节导水锥的角度,从而改变进口调节段角度,实现入流安放角自调节。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混流泵叶片水力结构和不影响真实流动状态情况下,实现了叶片进口安放角的调整。

    一种基于混流泵流量跟踪的进口预旋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52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739936.9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流泵流量跟踪的进口预旋调节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外部管路套筒、中间连接套筒和环形调整装置,中间连接套筒内壁中间部位绕有铜线圈,中间连接套筒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转速探头和电刷,在中间连接套筒内壁的两顶端固定设有内嵌固定座;在内嵌固定座之间装有环形调整装置;环形调整装置包括环形的叶片基座,在叶片基座的外壁面绕有铜线圈,在分别与转速探头和电刷对应的位置装有反光线条和滑环;在叶片基座的内壁沿周向均匀布置调节叶片。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混流泵的工作流量并及时调整混流泵进口的进流角度以提高混流泵的运行效率,实现在偏设计工况的平稳运行。

    一种混流泵叶片轮缘泄漏流可视化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30528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739481.0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流泵叶片轮缘泄漏流可视化测量装置,包括混流泵和轮缘泄漏流微距拍摄系统,混流泵包括透明转轮室段和位于透明转轮室段内的叶片,在叶片的轮缘顶端面、叶片压力面靠近轮缘处、叶片吸力面靠近轮缘处装有示踪丝线;轮缘泄漏流微距拍摄系统包括光源、相机、信号采集和输出装置和计算机,光源和相机分别连接信号采集和输出装置,信号采集和输出装置连接计算机,相机捕捉示踪丝线图像进而获得轮缘间隙处的动态流场。本发明仅使用一台微距相机和一些示踪丝线就可以获得轮缘间隙处的动态流场,不仅不需要严苛的试验环境,同时也降低了混流泵轮缘泄漏流测量试验的成本,为研究轮缘泄漏流的动态特性提供了保证。

    一种入流安放角自调节的混流泵

    公开(公告)号:CN11017346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288623.6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流安放角自调节的混流泵,包括混流泵外壳体,在混流泵外壳体内设有叶轮组件和导叶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连接泵轴,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轮毂、导水锥、叶片和进口调节段;所述进口调节段与导水锥表面连接,且进口调节段的出口端与叶片进口端平滑连接,所述导水锥配有转向伺服电机,所述转向伺服电机连接入流安放角调节控制系统,入流安放角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转向伺服电机的转动调节导水锥的角度,从而改变进口调节段角度,实现入流安放角自调节。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混流泵叶片水力结构和不影响真实流动状态情况下,实现了叶片进口安放角的调整。

    一种基于混流泵流量跟踪的进口预旋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52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739936.9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流泵流量跟踪的进口预旋调节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外部管路套筒、中间连接套筒和环形调整装置,中间连接套筒内壁中间部位绕有铜线圈,中间连接套筒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转速探头和电刷,在中间连接套筒内壁的两顶端固定设有内嵌固定座;在内嵌固定座之间装有环形调整装置;环形调整装置包括环形的叶片基座,在叶片基座的外壁面绕有铜线圈,在分别与转速探头和电刷对应的位置装有反光线条和滑环;在叶片基座的内壁沿周向均匀布置调节叶片。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混流泵的工作流量并及时调整混流泵进口的进流角度以提高混流泵的运行效率,实现在偏设计工况的平稳运行。

    一种混流泵叶片轮缘间隙流场的3D-PIV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3171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841178.7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流泵叶片轮缘间隙流场的3D‑PIV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泵轴、叶轮、导叶、转轮室段、导叶出口管段以及3D‑PIV测量系统,叶轮和导叶通过泵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叶轮前端安装有转轮室段,导叶端安装有导叶出口管段;转轮室段与导叶出口管段连接构成混流泵泵体,转轮室段与导叶出口管段内部平滑过渡形成光滑整体,转轮室段为透明材质制成,转轮室段外侧设有三棱柱凸起;3D‑PIV测量系统包括CCD相机、片光源激光器和计算机,所述CCD相机、片光源激光器分别和计算机相连,实现了混流泵叶片轮缘间隙三维流场的拍摄,真实、全面反映了混流泵叶片轮缘间隙流场。

    一种改善叶片轮缘空蚀的混流泵叶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6938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0506256.8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叶片轮缘空蚀的混流泵叶轮结构,包括叶片、叶轮轮毂、轮缘引流片,所述叶片安装在叶轮轮毂上,所述轮缘引流片安装在叶片轮缘并位于叶片进口边一侧。本发明通过在叶片轮缘处安装轮缘引流片,使得叶片轮缘间隙刮起涡产生的气泡得到有效隔离,而泄漏涡空化产生的气泡溃灭在远离叶片表面的区域,从而改善了叶片轮缘的空蚀破坏,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通过紧定螺钉将轮缘引流片固定在叶片轮缘处,当轮缘引流片被空蚀破坏后,也可以通过直接更换轮缘引流片的方式,不必拆卸整个叶轮,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

    一种流道内带阶梯整流装置的混流泵叶轮

    公开(公告)号:CN109882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37052.6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道内带阶梯整流装置的混流泵叶轮,叶轮轮毂的前端安装有轮毂导流端,叶片安装在所述叶轮轮毂上,叶片上设有阶梯整流装置,阶梯整流装置是由若干个整流刀片组成,整流刀片的长度和曲率随叶轮流道的结构依次变化;整流刀片沿径向方向由叶片轮缘至叶轮轮毂的方向分布的为轮缘阶梯整流段;整流刀片沿径向方向由叶轮轮毂至叶片轮缘的方向分布为失速涡阶梯整流段;整流刀片在轴向方向由叶轮进口至叶轮出口方向分布,不改变原有混流泵叶轮流道的水力设计结构,通过在叶轮流道中增加了阶梯整流装置,改善混流泵在近失速工况点附近叶轮流道内的流场结构,消除叶轮流道内的失速涡团并阻止失速工况下失速涡团在不同叶轮流道间的传播。

    一种改善叶片轮缘空蚀的混流泵叶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6938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06256.8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18 F04D29/026 F04D29/6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叶片轮缘空蚀的混流泵叶轮结构,包括叶片、叶轮轮毂、轮缘引流片,所述叶片安装在叶轮轮毂上,所述轮缘引流片安装在叶片轮缘并位于叶片进口边一侧。本发明通过在叶片轮缘处安装轮缘引流片,使得叶片轮缘间隙刮起涡产生的气泡得到有效隔离,而泄漏涡空化产生的气泡溃灭在远离叶片表面的区域,从而改善了叶片轮缘的空蚀破坏,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通过紧定螺钉将轮缘引流片固定在叶片轮缘处,当轮缘引流片被空蚀破坏后,也可以通过直接更换轮缘引流片的方式,不必拆卸整个叶轮,降低了全寿命周期成本。

    一种流道内带阶梯整流装置的混流泵叶轮

    公开(公告)号:CN109882444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10137052.6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道内带阶梯整流装置的混流泵叶轮,叶轮轮毂的前端安装有轮毂导流端,叶片安装在所述叶轮轮毂上,叶片上设有阶梯整流装置,阶梯整流装置是由若干个整流刀片组成,整流刀片的长度和曲率随叶轮流道的结构依次变化;整流刀片沿径向方向由叶片轮缘至叶轮轮毂的方向分布的为轮缘阶梯整流段;整流刀片沿径向方向由叶轮轮毂至叶片轮缘的方向分布为失速涡阶梯整流段;整流刀片在轴向方向由叶轮进口至叶轮出口方向分布,不改变原有混流泵叶轮流道的水力设计结构,通过在叶轮流道中增加了阶梯整流装置,改善混流泵在近失速工况点附近叶轮流道内的流场结构,消除叶轮流道内的失速涡团并阻止失速工况下失速涡团在不同叶轮流道间的传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