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58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20283.1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A23L33/00 , A23L33/105 , A23L3/34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声波辅助提取微藻活性成分制备纳米乳液的方法。步骤为:使用BG11培养基培养钝顶螺旋藻,待培养至稳定期后,经过滤收集钝顶螺旋藻生物质;然后于冰浴中进行超声提取;结束后经离心收集上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将所得浓缩液冻干,得到SPAE;再与姜黄精油、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最后经均质处理、匀浆处理、超声处理,得到纳米乳液。本发明采用钝顶螺旋藻水提取物(SPAE)作为天然乳化剂,姜黄精油作为分散相,通过超声波处理进一步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所制备的纳米乳液具备抗氧化和抗菌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72236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31577.9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诱导耦合电抑制微藻开放培养系统虫害的方法。主要步骤为:在跑道池的一侧设有光照装置和高压放电装置;首先进行光诱导处理,同时对跑道池进行光照,在左侧弯道和右侧弯道的照射光为蓝光,光强为1500‑2000Lux;在上方跑道和下方跑道照射的光为红光,光强为1000‑2000Lux;以便将轮虫吸引至左侧弯道和右侧弯道处,形成轮虫聚集区域;然后对左侧弯道和右侧弯道处的轮虫聚集区域进行电击处理;本发明在尽可能保护藻的存活同时完成对轮虫的消杀,经光诱导和高压放电复合调控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虫害污染,保证微藻生物量生长及生物活性物质累积受到较低的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1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23891.6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工程或生物环境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经适度硝化后耦合丝状藻进行氮磷资源回收与碳中和的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培养丝状藻藻种,然后确定所选丝状微藻的最高耐受氨氮浓度,并在废水中驯化培养丝状微藻;废水经初步处理后进入生化池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高浓度的氨氮进行适度转化,以移除高浓度氨氮对微藻的毒害和生长抑制作用,在氨氮浓度达转化降低至丝状微藻的最高耐受浓度,沉降后取上清液用于丝状微藻的培养;丝状微藻利用CO2作为碳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能够利用铵态氮进行生物量的积累,并且能够较快的吸收氮磷元素,转化成生物体内生物质能,实现氮磷水资源回收与碳中和。
-
公开(公告)号:CN1185809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85587.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12M1/42 , C12M1/38 , C12M1/34 , C12M1/02 , C12M1/00 , C12N1/12 , C12N1/20 , C12R1/89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微藻混合和生产的跑道池动态搅拌装置及其应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跑道池主体、垂直搅拌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可带动垂直搅拌装置往复运动,实现对装置内藻液的自由垂直搅拌,增强了系统内藻液湍流混合性能,减少了产物堆积,有效提高跑道池养殖机械化程度以及微藻生产性能;同时,本发明还设置了温度和光照检测装置,能够对生产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监测与控制;此外,本发明将静态混合器结构与电极相结合,引入电场处理方法,使得螺旋藻的生物产量增加了18.4%,碳固定能力提高43.2%,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理论基础并提出一种促进微藻生产的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89177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568314.6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12N13/00 , C12N1/12 , C12P19/04 , C12M1/00 , C12M1/36 , C12M1/24 , C12M1/42 , H02M3/335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压电场放电刺激提高微藻胞外多糖分泌的方法及装置。在通气培养微藻的过程中,通过对微藻养殖体系间断性的施加1‑3kv/cm的高压电场刺激微藻,改变微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了细胞内外运输物质效率。在不添加外源化学物质的情况下,提高微藻胞外多糖产量,安全高效;产生的胞外多糖可用于医学、化妆品行业,实现低成本获得高产量微藻胞外多糖。
-
公开(公告)号:CN11633375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725193.8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用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盐碱地的固氮藻絮团活性磷生物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改良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固氮蓝藻10‑120份,辅剂2‑30份;所述固氮蓝藻包括小单歧藻和固氮鱼腥藻;固氮蓝藻为藻液或藻粉,辅剂为解磷菌和聚磷菌或辅剂为填充剂和粘合剂。本发明基于固氮蓝藻优化重组制成活性生物改良剂,可用于盐碱土壤中提升氮源和磷源,从而达到改善盐碱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氮素与磷素的目的,减少土壤中氮、磷的流失,改良土地板结情况,增强土壤的利用率;同时还具有绿色、环保、经济等多功能优势;还可用于制备盐碱地稻田、油菜氮磷生物活性复合肥,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功能多元化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1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38630.8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藻液混合传质和CO2固定的内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反应器包括内嵌曲体和中心柱;内嵌曲体位于中心柱内部,由锥形柱壁、连接柱壁、环形挡板和连接板组成;中心柱的一端敞口,另一端由设有曝气孔的中心柱底板封闭;所述锥形柱壁为中空锥形结构,其宽端与圆环形状的连接柱壁连接,窄端由连接板封闭;环形挡板的内圈对应嵌合连接柱壁的上壁面,且直径与中心柱的内径一致;内嵌曲体之间通过内嵌弯管相互连接,内嵌弯管的一端连通前一内嵌曲体的连接板,另一端与后一内嵌曲体的连接柱壁的壁面连通。基于所述反应器促进藻液混合传质和CO2固定的用途,可减少混合时间、提高固碳效率和生物质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228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17468.2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在通气培养微藻的过程中从而实现藻液混合、传质、光合效率、CO2固定效率的加强,进而提高微藻生物产量;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嵌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中心柱、连接在中心柱两侧的外部弯管、内嵌曲体和中心柱底部的曝气口;外部弯管与内嵌曲体的组合在保证藻液整体流动通常、回流可循环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了藻液流动时的涡流量,促进了混合效率,内嵌曲体的存在是形成藻液整体上升流和下降流的保障,同时也提高了CO2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固碳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842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34865.1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A23K50/10 , C12N11/02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10/33 , A23K10/26 , A23K20/174 , A23K20/24 , A23K20/26 , A23K40/10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固定化微藻的反刍动物颗粒饲料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将小球藻固定在秸秆上,利用预处理的液态动物粪便中的营养物质作为营养补给,接种微藻后的秸秆在光照下进行孵育、干燥后得到干燥颗粒,该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秸秆粗蛋白质含量及消化率。并以干燥颗粒结合糖蜜、盐、预混料、碳酸钙制备得到颗粒饲料;所得饲料颗粒的粗蛋白可以达12.63%,粗纤维含量为25.47%,钙含量为0.49%,磷含量为0.24%,钙磷比约为2:1。饲料颗粒营养丰富,适用于绵羊、奶牛、以及水牛等反刍动物的饲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可持续、更具成本效益和营养平衡的替代方案,具备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2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53621.0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藻液混合和生产的锥形螺旋柱式反应器及其应用。所述反应器包括外壁,外壁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一端敞口,另一端由设有曝气孔的底板封闭;在外壁内设有圆柱形中心柱,其通过支撑架与底板相连接,中心柱内部设有锥形螺旋挡板,由锥形主体和螺旋板组成,螺旋板从锥形主体的窄端环绕至宽端;所述螺旋板包括平板、圆弧板和倾斜板。在锥形主体内部设有通孔,连接杆从其通孔内穿过,串联锥形螺旋挡板的同时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通过不同曝气速率实现中心柱内气液上升,中心柱与外壁之间藻液下降的效果,加强藻液的循环混合流动、减少了混合时间、提高了生物质和蛋白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