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拒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5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9107.0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拒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首先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与非对称醇羟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脱水反应得到端硅氧烷基超支化聚酯,然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Ⅰ、端硅氧烷基超支化聚酯与二甲基乙烯基硅氧基笼状聚倍半硅氧烷经熔融共混制备拒水聚酯功能母粒,再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Ⅱ与拒水聚酯功能母粒进行共混后熔融纺丝,最后将熔融纺丝所得的纤维表面涂覆三叔丁氧基乙烯基硅烷后,经紫外辐照诱发接枝反应,制得拒水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Ⅰ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Ⅱ的数均分子量均在20000~30000g/mol范围内;拒水聚酯纤维的接触角>145°。本发明方法简单;制得的产品力学性能和拒水性能好。

    一种粗旦涤纶工业丝打网络点的方法及使用的网络器

    公开(公告)号:CN119711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17609.2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纺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粗旦涤纶工业丝打网络点的方法及使用的网络器。一种粗旦涤纶工业丝打网络点使用的网络器,内部设有丝束通道、压空通道、喷气旋转装置,喷气旋转装置安装在丝束通道和压空通道的交界处;喷气旋转装置包括环形凸台、左凸柄、椭圆球、右凸柄,环形凸台固定套在椭圆球上;喷气旋转装置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贯穿环形凸台和椭圆球;丝束从丝束通道穿过时,与环形凸台接触,并带动喷气旋转装置作旋转运动。一种粗旦涤纶工业丝打网络点的方法,将粗旦涤纶工业丝从所述网络器的丝束通道穿过,并持续向压空通道通入压缩空气。本发明的网络器和打网络点的方法解决了粗旦涤纶丝打网络难的问题,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一种驱蚊除虫涂层整理剂及其在户外帐篷面料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4059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57730.0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整理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蚊除虫涂层整理剂及其在户外帐篷面料上的应用。该涂层整理剂包含含有硅氢键的驱蚊改性剂、除虫菊素、双端乙烯基硅油、多乙烯基硅油;含有硅氢键的驱蚊改性剂由含氢硅油与含双键的驱蚊物质反应得到,反应时精确控制‑C=C‑与‑Si‑H的摩尔比,含氢硅油的氢原子位于侧链;应用:将该涂层整理剂涂覆于帐篷面料表面,经热反应后得到具有驱蚊除虫功能的户外帐篷面料。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共混方式,本发明采用共价反应引入驱蚊除虫物质,有效解决了活性成分耐久性差、易迁移析出的问题,提升了户外露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一种拒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540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49107.0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拒水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首先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与非对称醇羟基单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脱水反应得到端硅氧烷基超支化聚酯,然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Ⅰ、端硅氧烷基超支化聚酯与二甲基乙烯基硅氧基笼状聚倍半硅氧烷经熔融共混制备拒水聚酯功能母粒,再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Ⅱ与拒水聚酯功能母粒进行共混后熔融纺丝,最后将熔融纺丝所得的纤维表面涂覆三叔丁氧基乙烯基硅烷后,经紫外辐照诱发接枝反应,制得拒水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Ⅰ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Ⅱ的数均分子量均在20000~30000g/mol范围内;拒水聚酯纤维的接触角>145°。本发明方法简单;制得的产品力学性能和拒水性能好。

    一种驱蚊除虫涂层整理剂及其在户外帐篷面料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40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57730.0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层整理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驱蚊除虫涂层整理剂及其在户外帐篷面料上的应用。该涂层整理剂包含含有硅氢键的驱蚊改性剂、除虫菊素、双端乙烯基硅油、多乙烯基硅油;含有硅氢键的驱蚊改性剂由含氢硅油与含双键的驱蚊物质反应得到,反应时精确控制‑C=C‑与‑Si‑H的摩尔比,含氢硅油的氢原子位于侧链;应用:将该涂层整理剂涂覆于帐篷面料表面,经热反应后得到具有驱蚊除虫功能的户外帐篷面料。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共混方式,本发明采用共价反应引入驱蚊除虫物质,有效解决了活性成分耐久性差、易迁移析出的问题,提升了户外露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4684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1342773.8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保持纵向高度不变,增大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积,同时缓冷腔室采用自然保温并在保温板下增设隔热板延长无风区的方式保持喷丝板的板面温度,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延长了35~55%,增大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积即指在保持与缓冷腔室连接的喷丝板不变的前提下,将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由圆形改为矩形。本发明将圆柱形缓冷腔室改为矩形柱状,扩大了纺丝低聚物逸散空间,并将主动加热式缓冷区改为非加热保温式,降低了低聚物在高温喷丝板上的集聚数量和坚硬程度,大幅度延长了异形截面纤维清板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减少废丝,提高了纺丝品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468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342773.8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的纺丝方法,保持纵向高度不变,增大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积,同时缓冷腔室采用自然保温并在保温板下增设隔热板延长无风区的方式保持喷丝板的板面温度,异形截面纤维生产的清板周期延长了35~55%,增大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积即指在保持与缓冷腔室连接的喷丝板不变的前提下,将缓冷腔室的横截面由圆形改为矩形。本发明将圆柱形缓冷腔室改为矩形柱状,扩大了纺丝低聚物逸散空间,并将主动加热式缓冷区改为非加热保温式,降低了低聚物在高温喷丝板上的集聚数量和坚硬程度,大幅度延长了异形截面纤维清板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减少废丝,提高了纺丝品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一种热辊壳拆卸工具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599369U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21330876.3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辊壳拆卸工具,热辊壳拆卸工具包括顶杆、前连接板、千斤顶、螺杆和底板;顶杆为顶部设有凹槽的圆柱形结构;前连接板包括直板和中空圆柱;中空圆柱的一个底面与直板固定连接;直板上设有贯通的圆形孔洞,与中空圆柱体的中空部分连通;圆形孔洞的直径与中空圆柱体的内径相同,且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中空圆柱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与热辊壳的内螺纹匹配;顶杆的底面直径小于圆形孔洞的内径;螺杆穿过底板和前连接板后,两端与螺母固定连接;千斤顶位于前连接板与底板之间,千斤顶的活塞杆的中轴线与圆形孔洞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辊壳拆卸工具,能够解决热辊壳与电机轴配合过紧,难以拆卸的问题。

    一种纺丝组件安装工具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225358U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20927507.1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丝组件安装工具,卡爪盘(5)由盘体(1)和通过螺栓(3)固定安装在盘体(1)上的若干个卡爪(2)组成;盘体(1)由圆盘和在圆盘上均布一周的若干个卡爪固定底座组成,卡爪固定底座与卡爪(2)一一对应;每个卡爪固定底座上均开有斜边夹角为α°(10~30°)的等腰梯形形状卡爪固定槽,每个卡爪固定槽中均开有用来固定卡爪(2)的螺纹通孔;卡爪(2)由主体结构和固定结构两部分组合而成,主体结构为半圆形和矩形的组合体,固定结构为斜边夹角为α°的等腰梯形,固定结构的中间开螺栓通孔和螺栓头沉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丝组件安装工具,结构合理,使用便捷,不仅改善日常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维修工具的成本。

    一种牵引车挂钩的专用工具

    公开(公告)号:CN205220247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97743.1

    申请日:2015-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牵引车挂钩的专用工具,包括四个“L”形脚钩,两个“L”形拉杆及一摆动活结组合而成,其中两个“L”形脚钩的一端分别和其中一“L”形拉杆的弯角处焊接一体形成三个高度相等的脚,该“L”形拉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摆动活结一端的上边缘处,其中另两个“L”形脚钩和其中另一“L”拉杆的弯角处焊接一体形成另三个高度相等的脚,该另一“L”拉杆焊接在摆动活结另一端的下边缘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员工单次只能拉一辆纱车,工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经济损失大的不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