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35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81152.8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水微塑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利用多层生物沉积过滤系统去除海水微塑料的设备及方法,包括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第三过滤筒,所述第二过滤筒插在第一过滤筒的中部,所述第三过滤筒插在第二过滤筒的中部,所述第一过滤筒的底部连接有微塑料收集盒,所述微塑料收集盒与第一过滤筒、第二过滤筒和第三过滤筒连通;通过多层生物沉积系统的自然过滤和沉积功能,高效去除海水中的微塑料颗粒。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不同生物的组合,提高微塑料的捕获率和沉降效率,显著减少水体污染。为解决水体微塑料污染提供一种创新、有效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养殖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92634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79505.8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C02F1/52 , C02F1/56 , C08B37/0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塑料去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浒苔多糖制备絮凝剂去除海水中微塑料的方法,浒苔多糖絮凝剂的制备:首先将烘干后浒苔用粉碎机粉碎;加入无水乙醇,搅拌萃取脂溶性色素和部分杂质,离心并收集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纯水,水浴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提取液A,沉淀残渣按照同样的步骤复提一遍,得到上清提取液B;合并上清提取液A和上清提取液B,真空旋蒸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加入四倍体积无水乙醇过夜醇沉;离心并收集沉淀固体烘干,即粗多糖提取物;将粗多糖提取物研磨后,再将其提取物和聚合氯化铝按照1:1.5的比例混合后即可得到絮凝剂;本方法极大降低了微塑料的去除成本,提高了微塑料的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57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578992.X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贝类微塑料的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采用可视化贝类采样的微塑料分离方法,通过贝类采样设备对贝类进行取样,然后进行样品的制作;然后对样品进行消解操作;再进行过滤、浮选、抽滤操作,最后镜检分析:对附着在滤膜上的微塑料进行表征,分析丰度、形态特征;本方法是针对贝类的不同部位选取不同浓度的消解液,使其消解完全,彻底将微塑料从其中分离出来,从而判断该海域中贝类存在微塑料的含量,判断贝类是否合格,利用贝类含有微塑料的多少从而判断该海域受污染严重的情况;本方法还采用了贝类采样设备方便操作人员可视化的掌握挖取装置主体的下放深度,增加了贝类挖取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0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4370.3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IPC: C08J11/04 , C08J11/06 , C08L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藻体中微塑料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离藻体中微塑料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藻体样品制备;S2、消解;S3、浮选;S4、二次浮选;S5、抽滤;S6、镜检分析,对附着在滤膜上的微塑料进行表征,分析丰度、形态特征。该发明提高了藻体中微塑料提取的准确度和精准度,为藻体中微塑料的提取提供了专用的方法,为后续藻体中微塑料的去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后续的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0268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54140.1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滨海沙滩微塑料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顶部设有搅沙器和高压喷头,所述搅沙器和高压喷头的下方设有盛沙容器,所述盛沙容器的下方连接过滤器,过滤器的左侧出水口连接高压喷头,过滤器的左侧入口连接收集器,收集器设置在盛沙容器的口部,过滤器的右侧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本发明结构合理并具有创新性,本发明采用通过密度分离法,使用密度较高的过滤海水喷淋浸泡后,沙子自然沉降到底部,密度较低的微塑料漂浮在溶液表面,后通过表层水收集器,将表层含有高浓度微塑料的海水收集并在过滤器内进行过滤固定微塑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5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8992.X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贝类微塑料的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采用可视化贝类采样的微塑料分离方法,通过贝类采样设备对贝类进行取样,然后进行样品的制作;然后对样品进行消解操作;再进行过滤、浮选、抽滤操作,最后镜检分析:对附着在滤膜上的微塑料进行表征,分析丰度、形态特征;本方法是针对贝类的不同部位选取不同浓度的消解液,使其消解完全,彻底将微塑料从其中分离出来,从而判断该海域中贝类存在微塑料的含量,判断贝类是否合格,利用贝类含有微塑料的多少从而判断该海域受污染严重的情况;本方法还采用了贝类采样设备方便操作人员可视化的掌握挖取装置主体的下放深度,增加了贝类挖取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49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976764.4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脱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一体化脱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依次包括:配水池、生物反应器、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沉淀池组成,保证了兼氧区好氧无机型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共存,提高了反应器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效率。本发明通过调整HRT时间和兼氧区搅拌器搅拌速率,可以实现对各类污水的高效脱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49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976764.4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脱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一体化脱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依次包括:配水池、生物反应器、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沉淀池组成,保证了兼氧区好氧无机型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共存,提高了反应器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效率。本发明通过调整HRT时间和兼氧区搅拌器搅拌速率,可以实现对各类污水的高效脱氮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21224512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2433559.0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海洋环境的材料老化试验装置,包括振荡器,振荡器的控制部分上安装显示屏、旋钮以及开关,振荡器内安装振荡电机,试验壳体坐落在振荡器上,所述试验壳体的两侧安装排风扇,试验壳体的前方安装柜门,柜门带有观察窗,试验壳体的外部安装指示灯,试验壳体内顶部安装日光灯、紫外线灯以及传感器,所述试验壳体内底部安装可升降支撑装置,可升降支撑装置顶部是托盘,托盘内摆放方缸;本实用新型在振荡器的基础上改进,通过日光灯管模拟日光的照射,紫外灯管模拟海洋中的紫外线照射,振荡用于模拟海洋环境中的风浪,通过控制部分上的开关和旋钮分开控制上述各个部分,改变不同因素来分析材料理化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220265325U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21909986.5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C02F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藻床除杂净水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呈梯形状,支架的左侧上方设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分为初沉区和净化区,净化区将水体引流到藻床上,藻床设置在梯形支架的斜面上,所述藻床下方设有水域,水域里的水体通过水泵输送到初沉区,循环水箱的最高水位高于所述藻床的最高端,循环水箱与所述藻床之间形成压差;虹吸管借助压差,即可实现循环水箱中的水体向藻床的流动,不需要在虹吸管设置水泵;本实用新型倾斜的藻床不需要直接地漂浮在水面上,不需要直接地与待处理的水体水面接触,而是通过虹吸将初步净化水引入藻床上,再经过自流从藻床的最高端流向最低端,大大提升了水体的净化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