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7051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456933.0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A61K36/481 , A61K35/742 , A61K31/375 , A61K47/20 , A61K47/18 , A61K47/22 , A61P3/12 , A61P31/04 , A61P39/06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贝类渗透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渗透保护剂,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渗透调节剂2.3~2.7份、黄芪5~10份、枯草芽孢杆菌0.3~0.5份和维生素C0.02~0.05份;本发明采用外源添加的方式提高贝类体内有机渗透调节能力,解决贝类高盐下渗透调节能力失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苗种播种时期,在遇到突发性高盐事件时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渗透保护剂。另外在高盐养殖实验中添加本发明的渗透保护剂,对贝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7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129675.5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A01K6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类深水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贝类深水播种装置包括包括上下贯通的外置箱体和播苗器;箱体下方内侧铰接有挡水板;所述播苗器包括育苗盒以及控握杆;所述育苗盒包括两块底板和侧壁,底板上方贴合设置播苗网,所述播苗网固定安装在侧壁上,底板对称铰接在侧壁上且底板闭合时形成长方形通孔,握杆贯穿育苗盒且与播苗网转动连接,握杆端部设有长度大于通孔宽度的方形挡片;所述播苗器包括育苗盒以及控制育苗盒底部开合的握杆;播苗器深入塘底进行播种,提高播种均匀度,提高贝苗存活率,且同时播苗时贝苗不会击打水面造成损伤,进一步提高了贝苗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70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56933.0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A61K36/481 , A61K35/742 , A61K31/375 , A61K47/20 , A61K47/18 , A61K47/22 , A61P3/12 , A61P31/04 , A61P39/06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贝类渗透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渗透保护剂,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渗透调节剂2.3~2.7份、黄芪5~10份、枯草芽孢杆菌0.3~0.5份和维生素C0.02~0.05份;本发明采用外源添加的方式提高贝类体内有机渗透调节能力,解决贝类高盐下渗透调节能力失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苗种播种时期,在遇到突发性高盐事件时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渗透保护剂。另外在高盐养殖实验中添加本发明的渗透保护剂,对贝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3820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0227772.8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蟹贝循环水混合暂养装置和系统,该装置的养殖箱外壳底部设有支撑空间,支撑空间左侧壁向右延伸有上隔板,支撑空间右侧壁向左延伸有下隔板,上隔板的端部设有开孔隔板,下隔板上设有底泥,上隔板上部设有养殖纱笼,养殖纱笼的框架架设在外壳上,框架的四周与底部的内外均用纱绢包裹,两层纱绢之间铺设砾石,内层纱绢上面铺设细沙,下隔板对应的外壳外部设有聚水口,支撑空间内自聚水口处依次用硅藻土层、蓬松绵层、硅胶层与活性炭进行填充。本发明模块化设计适应各种场地,可根据场地大小更改蟹贝循环水混合暂养装置大小,最大化利用水体空间,同样的养殖面积,可同时暂养蟹贝,解决了蟹贝混合暂养问题、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13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491833.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埋栖型贝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埋栖型贝类自清理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内部底端设有养殖底质,所述养殖底质由底板、第二排水管和排气管组成,所述底板的内部安装有蛇形输气管,所述蛇形输气管的一端设有充气连接口,所述充气连接口通过充气管道与气泵相连,本发明的养殖底质采用玻璃珠底质,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不和贝类的排泄物和投喂的藻类发生反应,采用本发明的养殖装置可以高效的排除有害杂质,保证健康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并且减少工厂养殖带来的土沙不易清理的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玻璃珠底质还可以循环利用,还能促进高密度养殖,提高养殖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91833.6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蓝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埋栖型贝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埋栖型贝类自清理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的内部底端设有养殖底质,所述养殖底质由底板、第二排水管和排气管组成,所述底板的内部安装有蛇形输气管,所述蛇形输气管的一端设有充气连接口,所述充气连接口通过充气管道与气泵相连,本发明的养殖底质采用玻璃珠底质,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不和贝类的排泄物和投喂的藻类发生反应,采用本发明的养殖装置可以高效的排除有害杂质,保证健康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并且减少工厂养殖带来的土沙不易清理的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玻璃珠底质还可以循环利用,还能促进高密度养殖,提高养殖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29675.5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A01K6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类深水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贝类深水播种装置包括包括上下贯通的外置箱体和播苗器;箱体下方内侧铰接有挡水板;所述播苗器包括育苗盒以及控握杆;所述育苗盒包括两块底板和侧壁,底板上方贴合设置播苗网,所述播苗网固定安装在侧壁上,底板对称铰接在侧壁上且底板闭合时形成长方形通孔,握杆贯穿育苗盒且与播苗网转动连接,握杆端部设有长度大于通孔宽度的方形挡片;所述播苗器包括育苗盒以及控制育苗盒底部开合的握杆;播苗器深入塘底进行播种,提高播种均匀度,提高贝苗存活率,且同时播苗时贝苗不会击打水面造成损伤,进一步提高了贝苗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55376.2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缓释发酵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发酵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100份水产动物边角料糊、1‑3份玉米淀粉、3‑4.2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8‑1.2份乙二胺四乙酸、0.5‑1.5份葡萄糖、0.5‑1.5份酵母水解物、0.7‑1.3份沼泽红假单胞菌以及0.05‑0.15份维生素VB12。本发明肥料将动物下水残骸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降低施肥频率,池塘水质还可以持久性保持肥爽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7434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41355.4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A23K50/80 , A23K10/37 , A23K10/12 , A23K20/163 , A23K20/105 , A23K40/10 , A01K61/54 , C05G3/00 , C05F1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肥水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水产养殖肥水制剂由海藻、淀粉、葡萄糖、EDTA、卡拉胶以及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水混合发酵制备而成。本发明中的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以特定的比例协同对海藻进行分解和发酵,能够释放出丰富的生物活性肽和游离氨基酸等关键营养物质,可快速促进养殖池塘有益藻类大量增殖,还能为养殖贝类提供鲜活的微藻饵料,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7433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57159.6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IPC: A01K61/54 , A23K50/80 , A23K20/174 , A23K10/18 , C02F3/34 , C02F1/62 , C02F101/2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蛤幼虫的培育方法,属于海水贝类繁育与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调节海水的盐度和pH,依次利用砂滤和碳滤对海水进行过滤,然后用二氧化氯消毒静置一天后用硫代硫酸钠解毒;在处理过的海水中加入营养剂后,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微曝气增氧一天,放入青蛤受精卵或幼虫;在青蛤受精卵或幼虫发育第四天时加入干燥消毒的泥土粉;在青蛤受精卵或幼虫发育第5天后发育至匍匐幼虫时期接入循环水系统完成幼虫时期变态发育。本发明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替代传统藻类作为幼虫的开口饵料,达到了提高青蛤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以及增加其发育的目的,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收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