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480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8205.X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桁梁桥用的全寿命周期测力支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座板、中座板、测力座板和下座板;上座板的下端为凹球面,中座板的上端为与凹球面配合的凸球面,凹球面和凸球面之间能够配合转动;测力座板的上部设置有安装槽,中座板的下部和安装槽配合安装固定在一起;测力座板的底部、下座板的顶部均为平面,测力座板的底部能够在下座板的顶部滑动;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测力装置,测力装置用于检测支座承受的竖向压力;本申请能够显著降低测力装置受支座运动状态的影响,提高测力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7680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010435992.6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超长滑动距离的桥梁支座,包括位于下方的下座板组件、置于下座板组件上的中座板和位于中座板上方的上座板组件,在中座板镶嵌非金属滑板的顶面或底面上开设凹腔,在凹腔内设有顶出机构,中座板的侧面设有对顶出机构进行顶出物料填充的填充机构,顶出机构包括依次叠放在凹腔内的摩擦载板和调节垫板,填充机构由第一填充流道和第二填充流道组成,第一填充流道的出料口与摩擦载板和调节垫板之间的缝隙连通,第二填充流道的出料口与凹腔底部和调节垫板之间的缝隙连通。该桥梁支座在设计寿命周期内能够保证摩擦副的持续有效,能够满足大桥或特大桥支座超长滑动距离的要求,实现桥梁支座的使用寿命与桥梁的设计使用寿命相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167680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010436012.4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4
Abstract: 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自上而下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座板、中座板组合、和下座板,中座板组合为呈上下分体结构,其由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组成,上部中座板的上表面和上座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摩擦副,下部中座板的下表面与下座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摩擦副,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上部中座板的外侧和上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机构。在支座摩擦副材料受压缩蠕变、摩擦磨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可对支座内的摩擦副进行更换,以实现桥梁支座功能的继续发挥,从而保证桥梁支座长距离摩擦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41139.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铁桥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长斜拉索阻尼装置及斜拉桥,其包括:索道管,其固定装设于桥体;至少两个阻尼器,阻尼器两端分别连接索道管与斜拉索,两个阻尼器均沿斜拉索径向设置;连接支座,其固定连接于索道管上且数量对应阻尼器,阻尼器通过与连接支座连接实现连接索道管。两个阻尼器分别在斜拉索的安装竖面内以及垂直于斜拉索安装竖面的两个方向上连接索道管与斜拉索,使其可有效对斜拉索的面内、面外振动进行减振。在斜拉桥主塔的内塔和外塔壁上各安装一套上述超长斜拉索阻尼装置,通过两者的协同工作可实现超长斜拉索的低中高阶风致振动控制,保证斜拉索在桥体上的正常使用。另外,内塔和外塔壁的阻尼装置均安装在主塔内部,对桥梁景观无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22412602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0765847.8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外露高度可视化的桥梁支座。一种滑板外露高度可视化的桥梁支座包括滑板机构和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压头、显示机构和支架,压头与滑板机构抵接连接。显示机构通过连杆与压头连接,显示机构包括标尺和指针,标尺和指针可相对动作,连杆与标尺或指针连接。在连杆的靠近压头的位置通过连接轴连接支架和连杆。传动机构,显示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连杆连接,传动机构为增速传动机构。一种滑板外露高度可视化的桥梁支座,其优势在于,实现了实时监测滑板外露高度情况,不受操作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测量的精确性,不存在数据量的问题,简化了系统,降低了成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