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840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1244568.9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劈尖干涉模型测量溶液折射率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光源、扩束准直系统和分束镜,光源发出的光经扩束准直后,由分束镜分束,其中一束经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形成标准光,另一束透过比色皿后,经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形成检测光,检测光和标准光发生干涉,并由CCD探测系统采集图像,第一平面反射镜和第二平面反射镜形成平面反射镜劈尖,比色皿形成比色皿劈尖,平面反射镜劈尖和比色皿劈尖视作等效空气劈尖,比色皿中的包容物形成液体劈尖。本发明首次应用双劈尖干涉结构模型测量透明液体折射率,普适性强;将比色皿劈尖和迈克尔逊干涉仪组合在一起,操作简单,且排除溶液池在光路中对测量系统模型的干扰,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295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32695.7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周期级联布拉格光栅结构的起偏器,单模输入波导、第一锥形波导、多周期级联布拉格光栅、第二锥形波导和单模输出波导均置于衬底的上表面且高度相等,而包层覆盖于衬底的上表面,且位于所有波导及光栅的外部;所述单模输入波导的第一端口用于输入光信号,单模输入波导的第二端口和第一锥形波导的第一端口相连接,第一锥形波导的第二端口与多周期级联布拉格光栅的第一端口相连,多周期级联布拉格光栅的第二端口与第二锥形波导的第二端口相连接,第二锥形波导的第一端口与单模输出波导的第一端口相连接,而单模输出波导的第二端口用于输出光信号。此种起偏器结构损耗低,消光比高,反射小,带宽大,结构简单且易于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889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58306.9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结构的干涉衍射测量装置及其结构复原方法,包括相干光源,由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偏振片和扩束准直系统后经第一分束棱镜分为两路光,一路通过衰减片后被第一反射镜反射形成参考光,另一路到达微结构产生装置形成衍射光,衍射光经过第二双凸透镜后,与参考光在第二分束棱镜合束后发生干涉,第二双凸透镜的像方焦平面经过第二分束棱镜后发生平移,将CCD感光面放置在平移后的像面上。本发明将振幅或相位调制器作为微结构产生装置,将干涉仪作为微结构的干涉衍射测量装置,能够简单地实现对复杂微结构的可控采集以及干涉衍射现象的记录和观测,且只需对衍射复振幅与相位传播因子的比值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实现对待测微结构的快速复原。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08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44568.9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劈尖干涉模型测量溶液折射率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光源、扩束准直系统和分束镜,光源发出的光经扩束准直后,由分束镜分束,其中一束经第一平面反射镜反射形成标准光,另一束透过比色皿后,经第二平面反射镜反射形成检测光,检测光和标准光发生干涉,并由CCD探测系统采集图像,第一平面反射镜和第二平面反射镜形成平面反射镜劈尖,比色皿形成比色皿劈尖,平面反射镜劈尖和比色皿劈尖视作等效空气劈尖,比色皿中的包容物形成液体劈尖。本发明首次应用双劈尖干涉结构模型测量透明液体折射率,普适性强;将比色皿劈尖和迈克尔逊干涉仪组合在一起,操作简单,且排除溶液池在光路中对测量系统模型的干扰,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15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24023.9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孤子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振边带的可调太赫兹波源,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非球面镜、光电导天线和太赫兹波滤波器,所述光电导天线背部粘接有透镜,光纤激光器与光纤放大器连接,光纤放大器输出的光进入非球面镜,非球面镜的输出光束照射到光电导天线上,并输出电信号,电信号经太赫兹波滤波器后滤出太赫兹波。本发明利用孤子锁模光纤激光器内谐振边带间距的可调谐性,通过光混频获得了可调太赫兹信号,避免了以往利用两个激光器泵浦太赫兹波产生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双波长激光器作为泵浦源而导致的输出太赫兹波的不稳定,使系统结构更加紧凑、调节方便,提升了太赫兹波产生系统的光至太赫兹波的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9410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6115.4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反对称多模布拉格光栅结构的TM模式起偏器,包括沿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输入波导组、第一光栅、连接波导组、第二光栅和输出波导组,所述第一光栅和第二光栅内分别设有多列周期单元,相邻两列周期单元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位移差,且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的周期不相等。本发明结构紧凑、工作带宽大,且有效工作带宽内的插入损耗低、消光比高;采用两个周期不同的反对称多模布拉格光栅级联,将输入的TE0模式信号光转换为反向传输的TE1模式,反向传输的TE1模式经锥形波导泄露到包层中,而输入的TM0模式信号光则直接通过波导而不受影响,最终在单模输出波导的输出端得到低插入损耗、高消光比、大带宽的TM0模式光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56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011284823.3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步长融合算法的薄膜材料光学常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模拟退火算法和蚁群算法相融合,加入自适应步长的方法,根据评价函数的值,降低局部搜索步长的数量级防止跳过低谷区,实现对椭圆偏振光谱仪测得的椭偏数据进行快速精确的反演计算,获得光电薄膜的消光系数、折射率和厚度。本发明主要解决了传统蚁群算法难以跳出局部最优解的问题,能有效的防止陷入局部最优解和最优蚂蚁跳过评价函数的低谷区,提高搜索速度和准确度。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收敛速度,减少迭代次数,降低评价函数,更快速的获得更精确的光电薄膜的消光系数、折射率和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858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23927.1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IPC: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可视的分光计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量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相干光束调节系统、分光计角度扫描系统和CCD信号采集系统,所述的分光计角度扫描系统包括平行光管、载物台、SPR核心元件和望远镜,其中,SPR核心元件置于载物台上,所述的相干光束调节系统与SPR核心元件之间设有平行光管,所述的望远镜位于SPR核心元件的出射光路上,望远镜的另一端设有CCD信号采集系统;所述的CCD信号采集系统包括CCD和计算机,所述CCD的一端设有望远镜,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本发明采用分光计进行角度扫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引入的CCD成像装置实现了对SPR核心元件上所发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高速、高效和直观地动态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788974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1758306.9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结构的干涉衍射测量装置及其结构复原方法,包括相干光源,由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偏振片和扩束准直系统后经第一分束棱镜分为两路光,一路通过衰减片后被第一反射镜反射形成参考光,另一路到达微结构产生装置形成衍射光,衍射光经过第二双凸透镜后,与参考光在第二分束棱镜合束后发生干涉,第二双凸透镜的像方焦平面经过第二分束棱镜后发生平移,将CCD感光面放置在平移后的像面上。本发明将振幅或相位调制器作为微结构产生装置,将干涉仪作为微结构的干涉衍射测量装置,能够简单地实现对复杂微结构的可控采集以及干涉衍射现象的记录和观测,且只需对衍射复振幅与相位传播因子的比值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实现对待测微结构的快速复原。
-
公开(公告)号:CN1155977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71965.8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CN)
IPC: G01J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光学干涉仪及相位探测方法,包括双光束产生系统、混合干涉仪和探测系统,其中,双光束产生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混合干涉仪及探测系统连接,混合干涉仪的输出端与探测系统连接,双光束产生系统包括第一四波混频放大器,第一四波混频放大器的输入端入射有相干光和第一真空光,其输出端产生第一共轭光束和第一探测光束,第一共轭光束进入探测系统,第一探测光束和第二真空光输入混合干涉仪的第二四波混频放大器,产生第二共轭光束和第二探测光束,上述光束经合束后输出信号光束,信号光束与探测系统连接。本发明探测效率高、干涉仪内部总光子数被放大、探测损耗较低、相位灵敏度可以突破散粒噪声极限并接近海森堡极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