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补锂量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89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3823.4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补锂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正极预锂化材料,分别搅浆涂布制得极片;S2.极片裁切成圆片与金属锂片参比电极组装成扣电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测试;S3.根据电池设计中的N/P值得到等量关系;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电芯设计中不同的N/P值以及不同的主材体系,精确计算出不同电芯体系下不同种类的补锂添加剂材料最佳添加量,防止补锂量过少时,电芯能量密度以及循环性能提升不明显,补锂量过多时,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形成锂枝晶等情况,从而刺穿隔膜引发长循环电芯安全隐患。

    一种补锂电芯检测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910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83476.7

    申请日:2024-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锂电芯检测方法,步骤如下:S1:对正、负极材料或正、负极片进行补锂工艺,并装配成电芯,完成化成、分容工序;S2:对S1补锂电芯进行小电流充放电,然后进行充/放电循环,n次循环进行一次小电流充放电;整理小电流充放电数据得到SOC、V、dQ、dV数据;S3:以S2数据分别整理得到dQ/dV和dV/dQ数据,并作dQ/dV‑V和dV/dQ‑SOC图分析补锂电芯状态;S4:以S1每n次循环后的小电流充放电数据作dQ/dV‑V和dV/dQ‑SOC图分析补锂电芯循环衰减趋势;本发明通过微分容量分析(dQ/dV)和微分电压分析(dV/dQ)两种方法对补锂电芯进行分析,可以分析补充的锂离子以何种状态存储在锂离子内部,可以检测电芯补锂的效果,预测补锂电芯循环衰减趋势。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82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00734.5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集流体,常规石墨层,至少涂覆于集流体一表面上,附加石墨层,涂覆于常规石墨层表面上,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步骤:S1:集流体在辊压工序后将其牵引进入涂料工段;S2:将常规石墨层涂料于集流体至少一表面上;S3:在磁场环境下将附加石墨层涂覆于常规石墨层表面;S4:将涂料后的集流体输送入带有磁场环境的烘箱内,进行烘烤干燥,磁场环境的磁力作用于附加石墨层外侧,集流体干燥后附加石墨层形成有序排列的石墨层,得到锂离子电池极片,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负极片,极大的提升了锂电池快充性能,提升循环性能,并且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一种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8337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22755.X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天然成分的生物质原材料,经过预碳化、高温裂解得到硬碳材料;S2、将单颗粒人造石墨、上述S1制备的硬碳材料和粘结剂均匀混合,得到石墨/硬碳材料二次颗粒;S3、将S2得到的二次颗粒于流动的惰性气氛下碳化处理,即得到单层碳化包覆的石墨/硬碳复合材料;所述步骤S1中,原材料为回收的椰子壳、橙皮、桔柑中的一种或是几种,石墨为硬炭提供导电通道,硬炭缓解石墨的膨胀,有利于二次颗粒结构的快速充电与稳定性。

    方形铝壳电池夹层隔热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75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63768.5

    申请日:2024-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方形铝壳电池夹层隔热结构,包括隔热框、隔热板,所述隔热框一侧连接有隔热板;还包括:所述隔热框另一侧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匀设置有截面呈圆形的导热孔,所述隔热框内部的两侧均连接有内置框,且内置框内部均设置有导热组件。本发明利用隔热框、隔热板、导热板相互配合,形成隔热结构的雏形,即隔热板和导热板分布于隔热框的正反两面,利用隔热板和导热板将多组方形铝壳电池隔开,并利用隔热板进行隔热,进一步配合导热板和导热孔进行导热,即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方形铝壳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有助于延长方形铝壳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长尺寸软包电芯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48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42239.9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长尺寸软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凹槽,其开设于所述电芯主体外端;保护条,其嵌入于所述凹槽内部;通过凹槽对电芯主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防止电芯主体在使用时贴合面积多大导致热量堆积,影响电芯主体的使用,利用凹槽对电芯主体之间进行分隔,使得热量能够更好的散热,电芯主体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等距离设置的凹槽进行散热,从而热量能够均衡的散发,有效的提高电芯主体的使用寿命,其次有效的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一种方形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25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24208.6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形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涉及锂电池盖板技术领域,包括盖板和安装于盖板下方的下塑胶,所述盖板表面开有注液孔,所述下塑胶表面开有对应于注液孔的对接口,对接口内壁开设有若干渗液孔一,所述注液孔内部设有插件,且插件贯穿过注液孔进入对接口内部,插件内部为空心状,且插件底端开有若干渗液孔二,渗液孔二与渗液孔一活动连接,所述渗液孔一之间相隔有预留部,且预留部宽度≥渗液孔一的宽度,通过渗液孔一起到电解液分流的效果,降低电解液进入铝壳内部时的冲击力,橡胶塞与开口的棱角位置可起到防扭转作用,保证插件不转动,故渗液孔一与渗液孔二始终保持密封状态,提高密封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