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89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3823.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 ,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补锂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正极预锂化材料,分别搅浆涂布制得极片;S2.极片裁切成圆片与金属锂片参比电极组装成扣电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测试;S3.根据电池设计中的N/P值得到等量关系;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电芯设计中不同的N/P值以及不同的主材体系,精确计算出不同电芯体系下不同种类的补锂添加剂材料最佳添加量,防止补锂量过少时,电芯能量密度以及循环性能提升不明显,补锂量过多时,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形成锂枝晶等情况,从而刺穿隔膜引发长循环电芯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79910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83476.7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6 , G01R31/387 ,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锂电芯检测方法,步骤如下:S1:对正、负极材料或正、负极片进行补锂工艺,并装配成电芯,完成化成、分容工序;S2:对S1补锂电芯进行小电流充放电,然后进行充/放电循环,n次循环进行一次小电流充放电;整理小电流充放电数据得到SOC、V、dQ、dV数据;S3:以S2数据分别整理得到dQ/dV和dV/dQ数据,并作dQ/dV‑V和dV/dQ‑SOC图分析补锂电芯状态;S4:以S1每n次循环后的小电流充放电数据作dQ/dV‑V和dV/dQ‑SOC图分析补锂电芯循环衰减趋势;本发明通过微分容量分析(dQ/dV)和微分电压分析(dV/dQ)两种方法对补锂电芯进行分析,可以分析补充的锂离子以何种状态存储在锂离子内部,可以检测电芯补锂的效果,预测补锂电芯循环衰减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029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54969.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腾达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映雪 , 朱文广 , 彭怀德 , 钟士元 , 刘念 , 罗路平 , 郭泉辉 , 王敏 , 张雪婷 , 吴浩 , 戴奇奇 , 熊云 , 王伟 , 熊宁 , 宫嘉炜 , 郑春 , 孔强 , 周威 , 黄晓伟 , 黄玉晶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配电网承载力提升的储能规划方法,包括:根据多维指标计算配网承载力,以及根据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储能退化成本计算储能规划成本,再以配电网承载力最大和储能规划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配网储能规划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储能规划方案。解决了分布式光储接入配电网改变了原有配电网的运行特征,无法对配电网储能进行规划的问题,并且建立了储能健康状态和储能退化成本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实现了在计算电池储能退化成本时考虑了储能的健康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5482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00734.5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集流体,常规石墨层,至少涂覆于集流体一表面上,附加石墨层,涂覆于常规石墨层表面上,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步骤:S1:集流体在辊压工序后将其牵引进入涂料工段;S2:将常规石墨层涂料于集流体至少一表面上;S3:在磁场环境下将附加石墨层涂覆于常规石墨层表面;S4:将涂料后的集流体输送入带有磁场环境的烘箱内,进行烘烤干燥,磁场环境的磁力作用于附加石墨层外侧,集流体干燥后附加石墨层形成有序排列的石墨层,得到锂离子电池极片,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负极片,极大的提升了锂电池快充性能,提升循环性能,并且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37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22755.X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天然成分的生物质原材料,经过预碳化、高温裂解得到硬碳材料;S2、将单颗粒人造石墨、上述S1制备的硬碳材料和粘结剂均匀混合,得到石墨/硬碳材料二次颗粒;S3、将S2得到的二次颗粒于流动的惰性气氛下碳化处理,即得到单层碳化包覆的石墨/硬碳复合材料;所述步骤S1中,原材料为回收的椰子壳、橙皮、桔柑中的一种或是几种,石墨为硬炭提供导电通道,硬炭缓解石墨的膨胀,有利于二次颗粒结构的快速充电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34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22753.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将铌源和络合剂溶解在溶剂中,在水浴加热中搅拌得到稳定溶液A;在溶液A中依次加入钛源和粘稠剂,搅拌均匀得到淡黄色透明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置于纺丝机中进行纺丝得到前驱体聚合物纤维,将前驱体聚合物纤维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烧结,得到铌酸钛纳米纤维;将S3中的铌酸钛纳米纤维放入管式炉中,在碳源下进行加热得到铌酸钛/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改善材料的导电性,提升倍率性能,同时减缓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保持材料结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3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045819.4
申请日:2022-01-16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膨胀性锂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极片技术领域,所述极片表面设有可引起极片膨胀的涂覆料;所述涂覆料为不具备导电性的液态料或浆状料或液态料与浆状料的混合料;所述涂覆料为一层或多层,所述涂覆料均匀覆盖于活性层表面,且活性层为碳基活性层或硅基活性层,所述涂覆料为去离子水或陶瓷浆料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铝或氧化锆或其他不具备导电性的材料,且涂覆料任选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涂覆料的覆料方式为一种或几种工艺组合,使用本发明中高膨胀性的极片能够使锂电池内部容纳量增加,电解液含量更高,起到扩容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75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63768.5
申请日:2024-09-28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8 , H01M10/6556 , H01M10/6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方形铝壳电池夹层隔热结构,包括隔热框、隔热板,所述隔热框一侧连接有隔热板;还包括:所述隔热框另一侧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均匀设置有截面呈圆形的导热孔,所述隔热框内部的两侧均连接有内置框,且内置框内部均设置有导热组件。本发明利用隔热框、隔热板、导热板相互配合,形成隔热结构的雏形,即隔热板和导热板分布于隔热框的正反两面,利用隔热板和导热板将多组方形铝壳电池隔开,并利用隔热板进行隔热,进一步配合导热板和导热孔进行导热,即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方形铝壳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有助于延长方形铝壳电池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42239.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 , H01M50/14 , H01M50/136 , H01M50/105 , H01M5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长尺寸软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凹槽,其开设于所述电芯主体外端;保护条,其嵌入于所述凹槽内部;通过凹槽对电芯主体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防止电芯主体在使用时贴合面积多大导致热量堆积,影响电芯主体的使用,利用凹槽对电芯主体之间进行分隔,使得热量能够更好的散热,电芯主体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等距离设置的凹槽进行散热,从而热量能够均衡的散发,有效的提高电芯主体的使用寿命,其次有效的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25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24208.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636 , H01M50/147 , H01M50/14 , H01M50/186 , H01M50/1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形电池注液孔密封结构,涉及锂电池盖板技术领域,包括盖板和安装于盖板下方的下塑胶,所述盖板表面开有注液孔,所述下塑胶表面开有对应于注液孔的对接口,对接口内壁开设有若干渗液孔一,所述注液孔内部设有插件,且插件贯穿过注液孔进入对接口内部,插件内部为空心状,且插件底端开有若干渗液孔二,渗液孔二与渗液孔一活动连接,所述渗液孔一之间相隔有预留部,且预留部宽度≥渗液孔一的宽度,通过渗液孔一起到电解液分流的效果,降低电解液进入铝壳内部时的冲击力,橡胶塞与开口的棱角位置可起到防扭转作用,保证插件不转动,故渗液孔一与渗液孔二始终保持密封状态,提高密封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