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8185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210405466.4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裂隙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查找目标裂隙岩体中所有的可动块体;计算目标可动块体的每个裂隙面的渗流力;根据目标可动块体的重力和每个裂隙面的渗流力,计算目标可动块体受到的主动力合力;根据每个裂隙面的渗流力和相应渗流力对应的预设水弱化率,计算每个裂隙面的水弱化粘聚力;根据主动力合力、每个裂隙面的水弱化粘聚力以及目标可动块体对应的预设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目标可动块体的安全系数;根据目标可动块体的安全系数,生成目标裂隙岩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本发明能够精细化考虑裂隙岩体中流体的渗流力以及流体对结构面的弱化影响,能够得到全面准确的裂隙岩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

    基于透水率的灌浆地质模型的灌浆单元施工顺序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0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65788.3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透水率的灌浆地质模型的灌浆单元施工顺序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利用透水率数据建立灌浆地质模型,基于灌浆地质模型计算灌浆单元适合优先灌浆的程度,得到考虑地质条件的灌浆单元施工顺序。在灌浆工程建模方面,本发明引入随机场法,考虑了由于地质体固有的变异性以及传统插值建模方法忽略的不确定性,通过结合透水率建立灌浆地质模型,提出优先灌浆指标判定灌浆单元是否适合优先灌浆。在考虑灌浆复杂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灌浆施工单元的施工顺序。

    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54474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1735.5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查找目标岩体中所有的可动块体;计算目标可动块体的各结构面子接触力;根据目标可动块体的重力和目标可动块体的各结构面子接触力,计算目标可动块体受到的主动力合力;根据主动力合力和多种运动模式对应的预设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目标可动块体的安全系数;根据目标可动块体的安全系数,生成目标岩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本发明考虑块体间作用力对关键块体平动及转动稳定性的影响,对岩体的稳定性分析的效果较好。

    一种高放废物处置库裂隙岩体渗流传质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670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792713.6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放废物处置库裂隙岩体渗流传质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第一步、基于统一管网法建立数值模型;第二步、生成包含多条粗糙裂隙的裂隙网络;第三步、将裂隙网络中的所有粗糙裂隙等效为平直裂隙;第四步、设定裂隙网络的边界条件,将各参数取值代入数值模型中并对数值模型进行求解,对高放废物中核素在裂隙网络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高放废物中核素的衰变,而且还考虑了裂隙岩体对高放废物中核素的吸附,能够更加真实的模拟高放废物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传质,进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高放废物贮存过程中运移情况,为高放废物的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高放废物处置库裂隙岩体渗流传质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67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2713.6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放废物处置库裂隙岩体渗流传质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第一步、基于统一管网法建立数值模型;第二步、生成包含多条粗糙裂隙的裂隙网络;第三步、将裂隙网络中的所有粗糙裂隙等效为平直裂隙;第四步、设定裂隙网络的边界条件,将各参数取值代入数值模型中并对数值模型进行求解,对高放废物中核素在裂隙网络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高放废物中核素的衰变,而且还考虑了裂隙岩体对高放废物中核素的吸附,能够更加真实的模拟高放废物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传质,进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高放废物贮存过程中运移情况,为高放废物的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复杂裂隙岩体地下水防渗数值模拟的网格剖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65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75118.2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复杂裂隙岩体地下水防渗数值模拟的网格剖分方法,首先构建复杂裂隙岩体几何模型,并获取模型的二维固定点;然后,对模型中的线图形进行离散处理,得到模型的一维固定点和一维约束;将模型的二维固定点和一维固定点均作为节点,计算节点间的距离,将节点间的距离小于最小特征拒判距离的两个节点合并为一个,同时修正被合并节点的连接方式和模型的一维约束;最后,在模型内均匀布置节点,根据节点的位置概率删除部分节点,由被保留的节点生成三角网格并对节点位置进行调整,再考虑模型的一维约束生成三角网格;最后,评估三角网格质量,通过减少和增加节点的方式优化网格。该方法解决了复杂裂隙网络模型的离散问题,同时节省了计算成本,避免生成劣质网格,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地下水渗流的非连续性和非均匀性。

    一种裂隙岩体帷幕防渗灌浆数值模拟的网格剖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412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36642.8

    申请日:2023-03-31

    Inventor: 李拓 马国伟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裂隙岩体帷幕防渗灌浆数值模拟的网格剖分方法,首先构建裂隙岩体几何模型,模型中包括填充面图形、挖空面图形和线图形;然后,根据各个图形的位置,得到模型中所有相交的图形;遍历所有相交的图形,将所有交点和共边线段的端点均作为模型的二维不动点;最后,在模型区域内进行全局均匀布点,得到初始节点;根据节点位置的概率对初始节点进行筛选,得到被保留的初始节点,由被保留的初始节点生成初始三角网格;根据弹簧原理对初始三角网格节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考虑一维约束,根据位置调整后的所有节点以及所有图形的边界,利用考虑约束的德洛内三角剖分方法,对模型进行三角网格剖分,并对网格质量进行评估。该方法在网格剖分过程中考虑了一维约束和二维约束,避免网格单元的相互侵入,提高了网格质量。

    一种深部损伤岩石吸水量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665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5161.4

    申请日:2022-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损伤岩石吸水量测试装置,包括测量筒、不透水板、水、不透液球、止液开关、软导管、不透液板、储液桶、液体、架体、硬导管、止液夹和固定试样模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测试深部损伤岩石吸水软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利用水压自平衡原理体现岩石试样的吸水量,即测量筒中的水与储液桶中的液体在不透液球两侧会有压强平衡,有效放大了实验观察结果。本发明可用于测试研究岩石试样的水理性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函数处理得到深部损伤岩体吸水软化的函数变化关系,用于研究深部损伤岩体吸水软化后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能。

    一种基于裂隙管网模型的灌浆工程裂隙连通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32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46431.2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裂隙管网模型的灌浆工程裂隙连通性评价方法,将裂隙管网模型应用于灌浆工程的裂隙网络连通性评价中,以此作为计算连通性函数矩阵的基础,并提出加权矩阵,能够综合考虑裂隙产状、迹长、数量等参数间的相关性,利用加权后的连通性函数矩阵进行连通性评价使得裂隙连通性评价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将裂隙迹长、产状、密度等因素这些因素耦合来对连通性函数矩阵进行加权分析来评估连通性,与直接流动模拟相比,裂隙管网模型(FPNM)计算效率高,将离散裂隙网络模型转化为等效管道网络模型是分析三维圆盘状裂隙网络连通和渗流特性的有效方法。

    一种基于裂隙共面性指数的跨孔裂隙聚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0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60049.4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裂隙共面性指数的跨孔裂隙聚类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定目标区域钻孔群,分别对目标区域钻孔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获取钻孔裂隙迹线几何参数,生成单孔中所有的裂隙面方程并基于钻孔参数对其修正,计算两钻孔裂隙的共面性指数,将目标钻孔的所有裂隙面与相邻钻孔的所有裂隙面根据共面性指数,依次进行共面性判断,并将相邻两孔中裂隙面的共面性指数大于共面性阈值的裂隙进行聚类,基于跨孔裂隙聚类结果确定裂隙面边界并生成裂隙网络模型。本发明能够建立区域性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用于钻孔区域间裂隙网络模型的生成与分析,便于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