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0930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0349419.1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C04B28/26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混凝土结构表面隐形涂料,主要包括:所述隐形涂料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浓度30%±5%的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为39~82%,浓度30%±5%的甲基硅酸盐水溶液为5~10%,纳米二氧化硅为1~5%,碱金属氢氧化物为1~10%,氧化锌为1~5%,络合物催化剂为0.1~1%,氟表面活性剂为0.02~0.06%,去离子水5~30%;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水泥混凝土结构表面隐形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隐形涂料的原材料及生成物均为无机物,避免了有机老化问题环境友好;制备方式简单,成本较低,涂料喷涂结构物表面不改变原有颜色,不会影响外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9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20212.3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G01N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5/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快速测定胶粉改性沥青有效胶粉含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处理测试所用仪器;步骤2、将胶粉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态;制备胶粉改性沥青溶液;步骤3、将布氏漏斗插入抽滤瓶内;步骤4、将滤纸放入布氏漏斗中;步骤5、将胶粉改性沥青溶液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步骤6、将布氏漏斗连同滤纸置于通风处;步骤7、将所用仪器置于烘箱中,干燥冷却,称取布氏漏斗连同滤纸、圆底烧瓶及玻璃棒的质量;步骤8、计算有效胶粉含量,根据有效胶粉的含量确定胶粉改性沥青综合性能。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大幅度缩短了胶粉改性沥青的溶解时间,压缩了实验周期,并且节约了大量的溶剂;可以综合评价内掺20%及以上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及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96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710620212.3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快速测定胶粉改性沥青有效胶粉含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处理测试所用仪器;步骤2、将胶粉改性沥青加热至熔融态;制备胶粉改性沥青溶液;步骤3、将布氏漏斗插入抽滤瓶内;步骤4、将滤纸放入布氏漏斗中;步骤5、将胶粉改性沥青溶液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步骤6、将布氏漏斗连同滤纸置于通风处;步骤7、将所用仪器置于烘箱中,干燥冷却,称取布氏漏斗连同滤纸、圆底烧瓶及玻璃棒的质量;步骤8、计算有效胶粉含量,根据有效胶粉的含量确定胶粉改性沥青综合性能。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大幅度缩短了胶粉改性沥青的溶解时间,压缩了实验周期,并且节约了大量的溶剂;可以综合评价内掺20%及以上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及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4093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49419.1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C04B28/26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混凝土结构表面隐形涂料,主要包括:所述隐形涂料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浓度30%±5%的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为39~82%,浓度30%±5%的甲基硅酸盐水溶液为5~10%,纳米二氧化硅为1~5%,碱金属氢氧化物为1~10%,氧化锌为1~5%,络合物催化剂为0.1~1%,氟表面活性剂为0.02~0.06%,去离子水5~30%;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水泥混凝土结构表面隐形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隐形涂料的原材料及生成物均为无机物,避免了有机老化问题环境友好;制备方式简单,成本较低,涂料喷涂结构物表面不改变原有颜色,不会影响外观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6913718U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20547870.X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实成型机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液压压实成型机,主要包括承压平台支架(1)、液压系统、成型压板(9)和承载平台(11),所述承载平台(11)位于所述承压平台支架(1)的上端,并与所述平台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成型压板(9)位于所述承载平台(11)的上部,所述液压系统控制所述成型压板(9)在所述承载平台(11)的上方竖直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其他设备本实用新型不仅造价成本较低,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加载措施简单,容易操作,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