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7351999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0382263.3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濮阳分公司 ,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抗滑微波除冰路面结构,涉及路建设的面层结构技术领域,该路面结构由下至上依次铺筑有沥青混凝土基层、防水粘结层、防裂层、下面层、碳纤维网格层、上粘结层和高抗滑表层,本发明通过使用吸波材料铁矿石与钢渣,并且在路面结构中添加了钢纤维层与碳纤维层,提高了路面的吸波性能,能够降低冰雪天气下的事故发生率,本发明中所铺筑的高抗滑表层可以为路面提供良好的抗滑性能,通过在高抗滑表层使用煅烧的铝矾土层与钢渣层,使路面同时具备优异的吸波性能与高抗滑性能,在层与层之间添加粘结层,可以提高层间的粘附性,使每层结构发挥各自的路用性能,不易发生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1726355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985908.1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的混凝土裂缝深度自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微生物芽孢、营养剂和矿化剂附着于多孔载体表面;通过多孔载体将微生物芽孢、营养剂和矿化剂植入混凝土内部,混凝土开裂后将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由表及里的深度自修复。本发明方法将耐碱型产脲酶好氧反硝化细菌芽孢、营养剂和矿化剂附着于多孔载体表面,用载体替代部分骨料加入混凝土,对混凝土开裂进行响应,通过适当的成矿方式完成裂缝的自修复。本发明利用将耐碱型产脲酶好氧反硝化细菌芽孢、营养剂和矿化剂植入混凝土,能够满足不同氧含量条件下的修复需求,对混凝土裂缝进行由表及里深度修复,极大地拓展了混凝土微生物自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修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364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94533.4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地聚合物及其用于高压旋喷桩加固路基的施工方法,地聚合物由钢渣微粉、粉煤灰、纤维以及碱激发剂与水拌和组成;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钢渣微粉的掺量为50%~60%,所述粉煤灰的掺量为17%~20%,纤维的掺量为3%~4%,碱激发剂的掺量为钢渣微粉与粉煤灰总质量的5%~7%,与水拌和后组成的地聚合物水胶比范围为0.29~0.35。施工方法包括制备地聚合物:按量先将钢渣微粉与粉煤灰进行干拌至颜色均匀,而后再加入纤维进行搅拌至分散均匀;加入碱激发剂与拌合水的混合液搅拌均匀,得到地聚合物;确定孔位并进行造孔;喷射注浆;成桩成墙;充填回灌。本发明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固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31435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48423.9
申请日:2018-01-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7 , C04B26/26 , C04B18/248 , C04B1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椰子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椰子纤维沥青混合料包括椰子纤维和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将椰子纤维置于碱溶液中浸泡,清洗,烘干至恒重,剪切,得短切椰子纤维,备用;步骤2,将短切椰子纤维掺入沥青混合料中,拌和,得椰子纤维沥青混合料。本发明所得的椰子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水损害性能,具有较强的路用性能,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环境友好无毒,对改善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品质及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459327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656709.0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34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温或负温环境下施工的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所述材料按照如下的比例进行配置:轻烧粉100份,磷酸二氢钾25~100份,水20~40份,磷酸0~5份,硼砂8~12份,硫酸铝1~3份,粉煤灰2~4份。本发明所涉及适用于低温或负温环境下施工的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能够满足在-20℃~10℃的环境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使用本发明材料面对冬季施工时,不需将拌合水或骨料进行加热,使用常温水进行拌合即可,其使用该本发明材料可极大地降低了环境温度对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制约。
-
公开(公告)号:CN105672102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60195.8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1C23/06 , C09J163/02 , C09J11/04 , C09J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23/06 , C08L2205/03 , C09J11/04 , C09J11/08 , C09J163/00 , C08L9/00 , C08L83/04 , C08K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路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旧路修复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及其使用方法。该旧路用超薄抗滑磨耗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环氧树脂粘结剂0.8~2.5L/m2,高耐磨石料5.0~16.0k其/m2。用于旧路面的修复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对旧路基面进行清理,再在旧路基面依次均匀地涂布环氧树脂粘结剂、撒布高耐磨石料,从而构筑磨耗层,最后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扫去磨耗层表面多余的石屑。使用本发明的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恢复旧路路表功能,显著提高路面的抗滑耐磨性能,大大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并且有助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671693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410816661.1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增强保水内养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分别按重量份称取10份丙烯酸、4份丙烯酰胺、3份磨细沸石粉、2份活化煤矸石粉、0.00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份过硫酸钾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滴加NaOH溶液并均匀搅拌直至中和度为60%,反应10h,然后干燥得到固体交联物;按重量比为82:5:4:3:3:2:1的比例取固体交联物、粉煤灰微珠、二氧化硅胶体颗粒、磷石膏、天然明矾石、氧化镁、氧化钙放入球磨机,粉碎得到混凝土增强保水内养护材料。本发明制得的混凝土增强保水内养护材料保水性能优良,且能抵消填充传统内养护材料在混凝土内部释水留下的孔隙,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强度,大幅减小后期养护成本,其28天自收缩相对普通混凝土减小50~80%,抗压强度提高5%~10%。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30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95937.2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粒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抗滑薄层铺装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6-6.5%的SBS改性沥青、88-92%的耐磨集料、4-6%的填料。本发明配方简单、施工方便,适用于隧道(包括隧道出入口)、桥面铺装、机场跑道、陡坡急弯、长大纵坡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特殊路段沥青路面铺筑和旧水泥路面加铺修复;该小粒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抗滑薄层铺装材料不仅防滑能力优异,而且低温性能优越,亦可有助于融冰化雪;将钢渣制备成为适用于沥青路面中的骨料,以代替石质骨料,解决了我国钢铁工业因钢渣堆放污染环境的技术难题,为钢渣由固体废弃物转化为沥青混合料用优质耐磨集料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787617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5015.1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沥青材料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用电磁波吸收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电磁波吸收纤维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纤维吸收剂0.1%~0.8%,沥青4%~6%,矿粉4.9%~7.2%,碎石86%~91%。该沥青路面用电磁波吸收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料比例称取电磁波吸收纤维,沥青,矿粉,碎石,备用;再在130℃~190℃拌合温度下,将电磁波吸收纤维掺入矿粉和碎石中干拌,然后加入沥青进行拌合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1442640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175376.0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PC: C04B24/26 , C08F283/06 , C08F22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细集料为隧道洞渣的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聚乙二醇3.5‑5.0%、甲基丙烯酸6.1‑9.2%、丙烯酸5.5‑7.4%、过硫酸铵0.6‑1.1%、维生素C 0.5‑0.9%、氢氧化钠0.2‑0.4%、硫酸钠0.4‑0.8%、双氧水0.5‑0.8%、烯丙醇3.5‑6.0%、聚氧乙烯醚7.0‑11.4%、巯基乙酸2‑4%、对苯二酚1.5‑3.0%、吩噻嗪2.4‑4.2%、苯乙烯0.8‑1.5%,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还涉及前述外加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解决细集料为隧道洞渣的混凝土易离析崩塌和外观质量不佳等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隧道洞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简单实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