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447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635028.7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12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首先根据中点电位偏差构建新的虚拟中矢量和虚拟小矢量,并增加用于判断参考电压矢量的空间位置的辅助扇区,输入到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中,选择对应的大扇区的空间矢量进行寻优遍历,减少了寻优遍历次数,把获得的最优空间矢量输入到虚拟空间矢量调制中,引入中点电位偏差信号,按照伏秒平衡原则、虚拟矢量重构规则及中点电位控制原理,把最优空间矢量进行分解,从而得到对应的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由于最优空间矢量是从含中点电位控制的重构虚拟矢量中选择的,则模型预测中不需要加入中点电位控制环节,简化了模型预测中目标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97771.9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相三电平变流系统及基于复合控制与粒子群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变流系统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参考值与变流系统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实际值作差,得到的差值分别经过鲁棒H∞控制器和谐振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对应得到鲁棒控制输出值和谐振控制输出值,相加得到复合控制输出值;然后根据复合控制输出值生成逆变电路的调制波信号,并结合逆变电路的载波信号确定逆变电路的脉冲控制信号。其中,鲁棒H∞控制器和谐振控制器的待优化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迭代寻优得到,减轻了设计参数的工作量;而且,复合控制方法不仅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还有效降低系统的跟踪误差,解决了阻抗波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447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635028.7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12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首先根据中点电位偏差构建新的虚拟中矢量和虚拟小矢量,并增加用于判断参考电压矢量的空间位置的辅助扇区,输入到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中,选择对应的大扇区的空间矢量进行寻优遍历,减少了寻优遍历次数,把获得的最优空间矢量输入到虚拟空间矢量调制中,引入中点电位偏差信号,按照伏秒平衡原则、虚拟矢量重构规则及中点电位控制原理,把最优空间矢量进行分解,从而得到对应的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由于最优空间矢量是从含中点电位控制的重构虚拟矢量中选择的,则模型预测中不需要加入中点电位控制环节,简化了模型预测中目标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38323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1075046.1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H02M7/487 , H02M7/5387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属于交流‑直流变换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够当逆变器工作环境变化时,根据具体需求对控制目标(入网电流、直流母线电压)的重要性进行重新分配,实时分配代价函数的各权重因子,调节控制目标的控制程度,使最终选择的开关状态组合更为合理,实现重要性更强的控制目标的快速调节,可靠性高,能够提高逆变器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的适应能力,控制入网电流、直流母线电压的灵活性较强,系统工作稳定。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尤其适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场合,应用前景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16527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1073787.6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H02M7/487 , H02M7/5387 , H02M3/158 , H02M1/12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网变流系统及其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属于交流‑直流变换技术领域,该并网变流系统包括变流器与LCL滤波器,变流器通过LCL滤波器用于连接电网,该控制方法利用二阶广义积分传递函数,构建虚拟矢量建立控制器预测模型,即交流侧电流预测模型,然后利用预设的代价函数进行寻优,优选出一组开关状态信号。通过将功率参考值转化为电流参考值实现电流控制,并且在交流侧电流预测模型中,通过对入网电流进行电流补偿,抑制了电网电压畸变,保证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7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1097771.9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相三电平变流系统及基于复合控制与粒子群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变流系统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参考值与变流系统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实际值作差,得到的差值分别经过鲁棒H∞控制器和谐振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对应得到鲁棒控制输出值和谐振控制输出值,相加得到复合控制输出值;然后根据复合控制输出值生成逆变电路的调制波信号,并结合逆变电路的载波信号确定逆变电路的脉冲控制信号。其中,鲁棒H∞控制器和谐振控制器的待优化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迭代寻优得到,减轻了设计参数的工作量;而且,复合控制方法不仅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还有效降低系统的跟踪误差,解决了阻抗波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8323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075046.1
申请日:2020-10-09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H02M7/487 , H02M7/5387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属于交流‑直流变换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够当逆变器工作环境变化时,根据具体需求对控制目标(入网电流、直流母线电压)的重要性进行重新分配,实时分配代价函数的各权重因子,调节控制目标的控制程度,使最终选择的开关状态组合更为合理,实现重要性更强的控制目标的快速调节,可靠性高,能够提高逆变器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的适应能力,控制入网电流、直流母线电压的灵活性较强,系统工作稳定。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尤其适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场合,应用前景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8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99063.9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相三电平变流系统及其基于鲁棒H∞与均压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变流系统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参考值与变流系统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实际值作差,得到的差值经过鲁棒H∞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得到鲁棒控制输出值;然后将逆变电路直流侧两个电容电压差进行调节控制,得到压差调节值;接着根据逆变电路交流侧输出电流的方向、所述压差调节值、以及所述鲁棒控制输出值,生成逆变电路的两个调制波信号,并结合载波信号,生成逆变电路的脉冲控制信号。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网侧阻抗波动和直流侧电容电压均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1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35030.4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基于基本矢量重构虚拟小矢量和重构的虚拟中矢量,利用虚拟小矢量和重构的虚拟中矢量对并网逆变器中点电压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在每个扇区中的每个区域都对中点电压进行控制。本发明重构的虚拟中矢量减少了均压控制对并网电流的影响,兼顾了中点电位的控制与并网电流的电能质量。本发明还引入了均压因子,从而使得当中点电压偏差越大时,均压效果越强,所使用的重构的虚拟中矢量使得在高调制深度条件下,提升中点电位的均压效果、速度,同时保证并网的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97788.4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相三电平变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逆变电路直流侧两个电容电压差进行调节控制,得到压差调节值;将压差调节值叠加至逆变电路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参考值;然后将叠加压差调节值后的逆变电路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参考值与逆变电路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实际值作差,得到的差值经过鲁棒H∞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得到鲁棒控制输出值;最后根据所述鲁棒控制输出值生成逆变电路的调制波信号,并结合逆变电路的载波信号确定逆变电路的脉冲控制信号。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网侧阻抗波动和直流侧电容电压均衡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