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1370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113848.5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曲色素的非水介质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浓度为5~80g/L的红曲米粉染液,然后将红曲米粉染液与硅氧烷按照体积比为1∶9~1∶50配制成红曲色素/硅氧烷体系染液,超声处理;2)将待染物浸入到上述红曲色素/硅氧烷体系染液中,常温入染,然后升温至60‑100℃,染色5min‑90min,最后取出染物,降至常温,再经皂洗除去未固着的染料。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天然红曲色素对纺织品的上染量,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并且提高其耐水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同时,染色过程仅需要用到极少量的水,有效减少了染色过程中的用水量和废水量,实现了染色过程的清洁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813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13848.5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曲色素的非水介质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浓度为5~80g/L的红曲米粉染液,然后将红曲米粉染液与硅氧烷按照体积比为1∶9~1∶50配制成红曲色素/硅氧烷体系染液,超声处理;2)将待染物浸入到上述红曲色素/硅氧烷体系染液中,常温入染,然后升温至60‑100℃,染色5min‑90min,最后取出染物,降至常温,再经皂洗除去未固着的染料。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天然红曲色素对纺织品的上染量,提高了染料的利用率,并且提高其耐水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同时,染色过程仅需要用到极少量的水,有效减少了染色过程中的用水量和废水量,实现了染色过程的清洁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2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1017453.4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D06M13/17 , D06M13/148 , D06M11/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剪切增稠液体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将聚乙二醇200和丙三醇混合,制得混合体系A;(2)加入预设化学计量比的二氧化硅,制得剪切增稠粗流体;(3)将剪切增稠粗流体加入到超声波分散仪中分散处理,制得剪切增稠流体;(4)将剪切增稠流体全部溶解在乙醇中,再超声波振荡处理;同时,将非织造布浸没,再取出晾干;(5)将处理后的非织造布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处理,制得剪切增稠液体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本发明将非织造布与剪切增稠液体集合起来即满足了舒适,透气,柔软性,又满足了抗冲击的强度要求,使其可广泛用于防护材料;其成品在护具、防护服、功能性材料、抗冲击性材料等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024163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36413.4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核黄素为染料对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核黄素为原料配制染色液;2)将前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浸入到蒸馏水中,并在轧车上进行轧压,再将纤维织物浸入到配制好的核黄素染色液中,在低温下进行初染,然后再升温染色,最后降温到室温,完成对纤维织物的染色;3)将染色后的纤维织物用水反复洗涤,除去浮色,然后烘干。本发明采用具有医用效果的核黄素对纤维织物进行染色,集染色与整理一体,生产功能性染色织物,染色后的织物不仅可以成为功能性纺织品,还可以作为敷料用于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医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0784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88482.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1395 , C01B32/05 , D06C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纤维素织物的锂金属电极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回收废旧纤维素织物;2.对回收的织物实施消毒、清理处理,并进行相应裁剪;3.对裁剪后的织物进行相适应的碳化处理;4.碳化纤维表面修饰,使其成为“亲锂”的三维导电骨架;5.锂金属/纤维织物电极制备。本发明实现了废旧纤维素织物在储能领域的二次利用,同时弥补了现有锂金属电极的缺陷,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并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74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55803.6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 恒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丙烯腈的电纺增强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聚丙烯腈为主要纺丝原料,按比例加入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环氧树脂等,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膜,纳米膜成网后辅以热压,制成强力膜材。本发明中在PAN大分子链间嵌入具有韧性的PVDF线性分子链段,可弥补PAN电纺后的分子链间非极性键作用力的不足;引入含极性基团大分子链段聚乙烯醇,提高分子链间的极性键作用力;引入环氧树脂,静电纺成膜后,环氧树脂在大分子链间形成交联,改善纤维膜网强力。本方法快速、高效、简易,并能有效改善传统纳米纤维膜的韧性低的缺陷,运用该方法可以研制出高效低阻、性能优异的纳米纤维膜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79160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13033.7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原粉体/改性聚偏氟乙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不具备可纺性的竹原废料采用纳米球磨机粉碎磨细成超细竹原粉体,然后与改性聚偏氟乙烯共混,利用浸没沉淀法制备竹原粉体/改性聚偏氟乙烯复合膜。本发明将常用改性聚偏氟乙烯与竹原粉体共混制成复合薄膜材料,不仅可以通过竹原粉体吸附重金属,还可以通过膜材料中的孔洞实现微过滤,同时本技术方案使用的工艺路线简单方便,易于推广。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复合膜可以用于微过滤领域,特别是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2641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267887.0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
IPC: C07F9/6506 , D06M13/453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咪唑啉酮类阻燃剂、阻燃整理液以及纤维阻燃整理工艺。将4,5‑二羟基‑1,3‑二羟甲基‑2‑咪唑啉酮、磷酸和尿素反应后经过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咪唑啉酮类阻燃剂。将咪唑啉酮类阻燃剂和交联剂加热溶解后得到纤维素阻燃整理液。将纤维素纤维浸入纤维素阻燃整理液中,采用浸轧、干燥、烘焙整理工艺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阻燃整理。本发明的阻燃剂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产率不低于70%以下。经整理过的阻燃纤维素纤维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3%以上,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20928.9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低共熔溶剂处理纸浆为原料生产莱赛尔纤维的方法,属于莱赛尔纤维生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处理,后处理,碱浸渍,压榨,洗涤,溶解,纺丝;所述后处理,将处理后的木浆、纳米微球、聚乙烯亚胺、去离子水混合后,在40‑60℃下搅拌,过滤,清洗、烘干滤渣,得到后处理后的木浆;所述溶解,将木浆纤维素、改性二氧化硅溶于NMMO水溶液中,在温度为110‑120℃,真空度为0.092‑0.095MPa下,搅拌,制得纺丝液;本发明能够提高对纸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去除率,提高制备的莱赛尔纤维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8532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5082.8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生态智能织物工程技术研究院 , 恒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B32B27/36 , B32B27/02 , B32B27/30 , B32B27/32 , B32B27/12 , B32B37/06 , B32B37/12 , D04H1/435 , D04H1/728 , A41D13/11 , A41D31/02 , A41D31/04 , A41D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高效过滤口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过滤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口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1)面层无纺布的制备;2)芯层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3)内层无纺布的制备;4)口罩面料的贴合。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口罩面料BFE过滤效率达95%以上,PFE过滤效率达95%以上,呼吸阻力小于200Pa,且具有持久过滤、可循环利用及绿色环保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