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光束准直的三维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670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8366.9

    申请日:2022-05-17

    Inventor: 郝翔 蔡子信 何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光束准直的三维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属于显微成像领域,该系统利用保偏光纤将抑制光分为两个非相干且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利用基于超表面的复合相位调控器件,分别对抑制光波长下的两个圆偏振分量进行位相编码,同时不影响激发光光束的位相分布。该系统可以仅利用单片超薄器件实现三维的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简化系统结构,增加系统稳定性,与已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三维超分辨成像。

    一种具有自动光束准直的三维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6708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538366.9

    申请日:2022-05-17

    Inventor: 郝翔 蔡子信 何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光束准直的三维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属于显微成像领域,该系统利用保偏光纤将抑制光分为两个非相干且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利用基于超表面的复合相位调控器件,分别对抑制光波长下的两个圆偏振分量进行位相编码,同时不影响激发光光束的位相分布。该系统可以仅利用单片超薄器件实现三维的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简化系统结构,增加系统稳定性,与已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三维超分辨成像。

    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随机光谱场效应管

    公开(公告)号:CN114582990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146725.6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何欣 刘旭 郝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随机光谱场效应管,由下至上依次为导电衬底、氧化物绝缘层、掺杂金属的介质薄膜层;介质薄膜层上设有随机光谱吸收器和位于所述随机光谱吸收器两侧的源极、漏极;导电衬底作为栅极;通过调制随机光谱吸收器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相位,使得透射光和反射光的相位差之和ψ=mπ,且随机数m随波长在1‑2范围内随机变化时,能够产生吸收率随波长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随机波动的光谱曲线。本发明提供的超宽带随机光谱场效应管的工作波长范围覆盖近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和部分中红外,即波长为0.3‑3.6微米;数值孔径可达0.9;且对可正交分解的两个偏振光具有几乎相同的吸收光谱曲线。

    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随机光谱场效应管

    公开(公告)号:CN114582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46725.6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何欣 刘旭 郝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随机光谱场效应管,由下至上依次为导电衬底、氧化物绝缘层、掺杂金属的介质薄膜层;介质薄膜层上设有随机光谱吸收器和位于所述随机光谱吸收器两侧的源极、漏极;导电衬底作为栅极;通过调制随机光谱吸收器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相位,使得透射光和反射光的相位差之和ψ=mπ,且随机数m随波长在1‑2范围内随机变化时,能够产生吸收率随波长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随机波动的光谱曲线。本发明提供的超宽带随机光谱场效应管的工作波长范围覆盖近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和部分中红外,即波长为0.3‑3.6微米;数值孔径可达0.9;且对可正交分解的两个偏振光具有几乎相同的吸收光谱曲线。

    一种高消光比宽带线偏振片

    公开(公告)号:CN11353430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2954.0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郝翔 何欣 刘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消光比宽带线偏振片,采用双抛的石英玻璃做衬底,衬底上设有纳米结构,纳米结构由若干阵列式排布的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纳米结构单元为长方形金属‑非金属‑金属三明治纳米棒,横向和纵向相邻纳米结构单元的距离分别相同,且所有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寸均相同,每个纳米结构单元中两个金属层的厚度及材料相同。本发明线偏振片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消光比大于10000,消光比大于500的波段为460纳米‑660纳米。本发明线偏振片提高TM光下的透射率,同时降低TE光下的透射率,以此产生高消光比,且TM光下的最小透射率大于50%。

    一种基于三维环状结构的光谱滤光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59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49124.2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何欣 刘旭 郝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环状结构的光谱滤光片及应用,该光谱滤光片由上至下依次为保护层、三维环状结构和衬底;保护层和衬底在光谱滤光片的工作波长具有高透射性;通过改变环的宽度、环间隙的大小、环的数量、每层环的厚度、环的材料,调整光谱曲线。本发明的优点是其光学特性完全独立于所有不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以及两个或多个可正交分解的非线偏振光;且制作本发明的光谱滤光片阵列无需套刻技术,生产成本较低。

    一种高消光比宽带线偏振片

    公开(公告)号:CN11353430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792954.0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郝翔 何欣 刘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消光比宽带线偏振片,采用双抛的石英玻璃做衬底,衬底上设有纳米结构,纳米结构由若干阵列式排布的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纳米结构单元为长方形金属‑非金属‑金属三明治纳米棒,横向和纵向相邻纳米结构单元的距离分别相同,且所有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寸均相同,每个纳米结构单元中两个金属层的厚度及材料相同。本发明线偏振片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消光比大于10000,消光比大于500的波段为460纳米‑660纳米。本发明线偏振片提高TM光下的透射率,同时降低TE光下的透射率,以此产生高消光比,且TM光下的最小透射率大于50%。

    基于介质偶极子的入射角度不敏感的光谱滤光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5922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649138.4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郝翔 何欣 刘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偶极子的入射角度不敏感的光谱滤光片及应用,该光谱滤光片在可见光波段工作,采用双抛的硫化锌做衬底;衬底上设有基于偶极子原理设计的纳米结构,纳米结构由若干阵列式排布的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纳米结构单元为正多边形棱柱体或圆柱体,相邻纳米结构单元的距离相同,在20至80纳米之间,所有纳米结构单元的厚度相同,在200至600纳米之间,纳米结构的材料为任何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折射率和高透射率的介质;光谱滤光片的最大透射率可达100%,且对半角15度以内的入射光不敏感,光谱透射曲线在多个线偏振角度的入射光下保持不变。

    基于介质偶极子的入射角度不敏感的光谱滤光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5922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49138.4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郝翔 何欣 刘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偶极子的入射角度不敏感的光谱滤光片及应用,该光谱滤光片在可见光波段工作,采用双抛的硫化锌做衬底;衬底上设有基于偶极子原理设计的纳米结构,纳米结构由若干阵列式排布的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纳米结构单元为正多边形棱柱体或圆柱体,相邻纳米结构单元的距离相同,在20至80纳米之间,所有纳米结构单元的厚度相同,在200至600纳米之间,纳米结构的材料为任何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折射率和高透射率的介质;光谱滤光片的最大透射率可达100%,且对半角15度以内的入射光不敏感,光谱透射曲线在多个线偏振角度的入射光下保持不变。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加速关系型抓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3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6571.8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加速关系型抓取方法,首先采集场景的RGB‑D图像信息并将其转换到给定的俯视视角下,然后提取可学习的抓取嵌入并将接收RGB‑D图像和历史的抓取嵌入送入抓取网络,抓取网络引入编码器‑解码器架构以及改进的注意力机制最终输出Q图,由Q图提取最优抓取点并通过相应的变换得到最终的抓取坐标用于机械臂的抓取。本发明可以提升抓取方法的泛化性,增强空间、时间上的感知能力以及提高模型的推理速度,保证智能体在复杂场景中完成抓取任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