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MAPKKK基因在提高植株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88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764320.8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GmMAPKKK及其在提高植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应用为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大豆品种,其方法包括:从大豆花叶病毒抗性植株中克隆GmMAPKKK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豆受体材料中,经筛选、培育获得转基因大豆T0代植株;T0代植株自花授粉获得T1代种子;T1代种子经培育、筛选,获得GmMAPKKK基因过表达的后代植株。GmMAPKKK基因可能通过茉莉酸途径,促进PR1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基因(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相关基因(APX)表达,提高植株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御反应。

    一种大豆抗病毒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343130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03521.2

    申请日:2013-05-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抗病基因的抗病性检测及其应用,应用大豆内源抗病毒基因Gm-RSMV3构建转化载体,转化大豆花叶病毒病敏感品种,对转化后的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然后依次进行基因组DNAPCR、bar基因表达检测、RT-PCR、Southernblot、inversePCR,证实得到的确实是转基因植株且外源基因已正确表达。T0代植株自交,得到的T1代继续自交得到T2纯合植株,对得到的纯合T2代植株接种大豆花叶病毒,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原本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其转基因植株后代的抗病能力达到高抗水平。可用常规杂交育种及转基因技术,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一种大豆抗病毒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343130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203521.2

    申请日:2013-05-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抗病基因的抗病性检测及其应用,应用大豆内源抗病毒基因Gm-RSMV3构建转化载体,转化大豆花叶病毒病敏感品种,对转化后的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然后依次进行基因组DNA PCR、bar基因表达检测、RT-PCR、Southern blot、inverse PCR,证实得到的确实是转基因植株且外源基因已正确表达。T0代植株自交,得到的T1代继续自交得到T2纯合植株,对得到的纯合T2代植株接种大豆花叶病毒,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原本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其转基因植株后代的抗病能力达到高抗水平。可用常规杂交育种及转基因技术,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GmMAPKKK基因在提高植株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64320.8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GmMAPKKK及其在提高植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应用为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大豆品种,其方法包括:从大豆花叶病毒抗性植株中克隆GmMAPKKK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豆受体材料中,经筛选、培育获得转基因大豆T0代植株;T0代植株自花授粉获得T1代种子;T1代种子经培育、筛选,获得GmMAPKKK基因过表达的后代植株。GmMAPKKK基因可能通过茉莉酸途径,促进PR1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基因(SOD)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相关基因(APX)表达,提高植株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御反应。

    一种控制小麦部分同源重组概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407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852062.4

    申请日:2023-07-12

    Inventor: 寻红卫 宫磊 刘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小麦部分同源重组概率的方法,所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以小麦为实验对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ZIP4‑5B和MSH7‑3D基因不同类型的单基因和双基因的敲除材料,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相结合对核型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发现ZIP4‑5B和MSH7‑3D双基因突变体发生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高于单基因突变体;同时,在不同基因组合突变体群体后代中,除检测到非整倍体外,还检测到广泛的亚基因组间染色体重排、断裂和融合、重复序列丢失等染色体结构变异;此外,在不同基因组合突变体群体后代中,A、B、D亚基因组内所有的染色体均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最终,染色体变异带来了小麦穗型的多样性。

    一种硅藻土复合人参无土栽培基质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3965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017623.X

    申请日:2014-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藻土复合人参无土栽培基质的生产方法,人参无土栽培基质是由泥炭、稻草、鹿粪、椴树锯末子、骨粉、腐植酸、硅藻土、硅藻土复合可降解高分子保水材料及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是一种有机生态、经济环保、缓释型人参无土栽培基质。采用新型无土栽培基质进行人参栽培改变了传统伐林栽参模式,可实现平地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人参栽培,有效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作为人参盆景、人参花卉栽培基质,推进观光参业发展,打破人参只能在东北栽培的传统理念,可以家庭观赏加药用、食用栽培。

    一种硅藻土复合人参无土栽培基质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3965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17623.X

    申请日:2014-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藻土复合人参无土栽培基质的生产方法,人参无土栽培基质是由泥炭、稻草、鹿粪、椴树锯末子、骨粉、腐植酸、硅藻土、硅藻土复合可降解高分子保水材料及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是一种有机生态、经济环保、缓释型人参无土栽培基质。采用新型无土栽培基质进行人参栽培改变了传统伐林栽参模式,可实现平地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人参栽培,有效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作为人参盆景、人参花卉栽培基质,推进观光参业发展,打破人参只能在东北栽培的传统理念,可以家庭观赏加药用、食用栽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