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2037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0834171.3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IPC: C12N5/10 , C12N15/86 , C12N15/62 , C12N5/0786 , A61K9/127 , A61K47/46 , A61K47/34 , A61K38/16 , A61P29/00 , A61P13/12 , A61P37/06
Abstract: 一种用于清除致病抗体的嵌合基因工程化纳米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慢病毒颗粒转染,构建蛋白A/G基因的稳转细胞系,从而能够稳定表达蛋白A与蛋白G。融合蛋白A/G可以弥补单纯蛋白A与IgG3结合能力弱的缺点,提高抗体IgG的吸附效果。通过采用粒径相对均一的PLGA纳米颗粒作为目标囊泡的核心,同时与挤压断裂的工程化细胞膜相混合,促进细胞膜自组装,形成细胞外囊泡模拟物,从而提高目标纳米囊泡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制备及分离纳米囊泡,可应用于体内吸附和清除抗体,生物安全性好,避免了目前免疫吸附柱使用过程中透析置管操作风险和治疗过程中的出血、过敏等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24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65005.2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IPC: C12N15/867 , C12N5/10 , C12N5/0783 , C12N15/12 , A61K35/17 , A61P7/06 , A61P13/12 , A61P29/00
Abstract: 一种基因工程化调节性T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基因工程化调节性T细胞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T细胞制备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因工程化调节性T细胞的制备方法能够克服现有调节性T细胞来源产量低的实际问题,通过获取来源简便且产量大的CD4+CD25‑T细胞,通过慢病毒颗粒转染,从而获得高纯度表达FOXP3基因的稳定细胞系;本发明制备及分离细胞外囊泡的方法,可分离得到蛋白污染少,活性高的囊泡浓缩液,基于体积排阻法与旋转超滤结合的方法,分离效率高,速度快,且双重方法的结合能确保分离纯度,大大降低污染,减少使用者的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206836859U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20047885.X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林锦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防雾装置的内窥镜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雾装置的内窥镜头。本实用新型包括外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套内设有软套管、照明光纤、第一钢丝、第二钢丝、传像光纤和机械通道,第一钢丝与软套管一侧内壁间形成照明通道,该照明通道内设有照明光纤,该照明光纤的一端与照明镜头相连,该照明镜头的前端设有二氧化钛涂层,第二钢丝与软套管另一侧内壁间形成传像通道,该传像通道内设有传像光纤,该传像光纤的一端与物镜镜头相连,物镜镜头的前端也设有二氧化钛涂层。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作插入人体腔体内摄像以诊断、治疗人体疾病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212187420U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22340595.6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林锦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反流用的抑菌抑炎双J管,属于双J管技术领域。所述的抗反流用的抑菌抑炎双J管,包括导流管体和水凝胶控释层,所述导流管体包括肾盂段、连接段、膀胱段,所述膀胱段与连接段的连接处设有抗反流装置,所述抗反流装置包括环状固定槽,以及设于环状固定槽内能够触发打开或关闭的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双J管内膀胱段与连接段的连接处设置抗反流装置,通过能够触发打开或关闭的弹性装置以打开或关闭导流管腔,具有抑菌、抗反流、减除炎症反应的显著优点,能够解决双J管留置体内时所并发的局部炎症、尿路感染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1705586U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22337159.3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林锦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属于双J管技术领域。所述的抗尿酸盐沉积的多功能可降解双J管,包括双J管本体和可降解固定件,所述双J管本体包括肾盂段圈体、引流管、膀胱段圈体,双J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流管体和可拆解层,所述可拆解层能够从导流管体上脱离;所述可降解固定件套设于肾盂段圈体上。本实用新型集抑菌、易置入、易拔除、抗尿酸盐沉积、局部可降解、延长留置时间、减除炎症反应等多种优良效应为一体,并利用肾盂端固定装置将双J管稳定在肾盂口,避免肾盂段圈体弹出肾盂口导致手术失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