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569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02065.0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控双立柱式加工中心,属于数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主床身与副床身一体化设置,增加了装置移动的难度,并且不便于后期的维修等技术问题。本数控双立柱式加工中心,包括主床身和副床身,主床身上设置有夹持组件,两个副床身分别设置在主床身的前后两侧,主床身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座,副床身靠近主床身的一侧设置有与定位座配合的安装座,副床身的内部开设有下端开口的设备腔,安装座内开设有与设备腔连通的驱动腔,驱动腔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下端伸出到安装座的下方,定位座上开设有与螺纹柱配合的螺纹孔。本发明具有将副床身与主床身分体式设置,便于移动和维修,并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569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502065.0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控双立柱式加工中心,属于数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主床身与副床身一体化设置,增加了装置移动的难度,并且不便于后期的维修等技术问题。本数控双立柱式加工中心,包括主床身和副床身,主床身上设置有夹持组件,两个副床身分别设置在主床身的前后两侧,主床身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座,副床身靠近主床身的一侧设置有与定位座配合的安装座,副床身的内部开设有下端开口的设备腔,安装座内开设有与设备腔连通的驱动腔,驱动腔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下端伸出到安装座的下方,定位座上开设有与螺纹柱配合的螺纹孔。本发明具有将副床身与主床身分体式设置,便于移动和维修,并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8289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846289.3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F04D15/00
Abstract: 一种航空离心泵内全开式叶轮健康状态的监测方法,属于离心泵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泵壳内壁嵌入全固态激光雷达阵列;2、在泵壳内壁嵌入热红外摄像头阵列;3、计算生成每个叶片的位置信息图;4、计算生成每个叶片的振动信息图;5、计算生成每个叶片的温度信息图;6、自适应诊断叶片的振动健康状态;7、自适应诊断叶片的温度健康状态。实现了一种基于视觉的非接触式的离心泵叶轮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克服了本技术领域中接触式测量方法的不足;实现了一种无约束条件的非接触式的离心泵叶轮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克服了现有基于视觉的非接触式离心泵叶轮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受约束条件限制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9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1709.9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7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LSTM‑Transformer和CNN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特征参数;(2)将特征参数集值标准化处理后作为轴承退化程度值时序数据输入构建的BiLSTM‑Transformer和CNN并行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以此构建HI;(3)使用多项式曲线拟合预测测试轴承的RUL。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BiLSTM‑Transformer和1D CNN架构的融合模型,通过将BiLSTM‑Transformer对长期顺序依赖关系建模的能力与1D CNN对序列高效提取局部特征相结合,不仅确保了对多种特征的全面学习,而且克服了单独使用每种架构的局限性。并且这种技术的创新集成增强了每个单独模型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其缺点,从而产生了更强大和全面的HI构建方法,提高了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1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91957.1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23C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脉冲辅助纵扭复合超声加工热喷涂涂层后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工件夹持装置、纵扭复合超声加工装置、尖波电脉冲装置及脉冲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工件夹持装置用于工件的夹持和旋转加工。纵扭复合超声加工装置用于对涂层强化处理。尖波电脉冲装置实现对涂层的加工性能调控。脉冲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对涂层进行热处理以及温度反馈,实时调整参数实现控温。本发明后处理方法能够减少或消除喷涂层内部微观缺陷,改善喷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状况,提升喷涂层塑性变形能力和位错活跃度,通过塑性变形诱导,实现喷涂层表面平坦化和表层纳米梯度结构的“一步法”制造,解决传统涂层后处理工艺导致涂层内部隐性损伤增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71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11991.2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G01M13/04 , G01M13/045 , G01K13/08 ,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轴承寿命试验装置,加载系统一端固定在基座上,另一端与试验系统连接;驱动系统通过皮带带动试验系统旋转,通过变频器频率控制试验转速;加载系统分为轴向加载模块和径向加载模块,通过液压油的压强来控制试验载荷大小,同时系统安装有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记录试验载荷,轴向双向油缸与滑动板的关节加铰链复合连接方式可实现稳定可靠的双向加载功能;试验系统的轴承座上安装有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轨道交通用轴承在试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和温度信号;本发明在测试条件下稳定可靠,满足轨道交通轴承的各项试验指标要求,并可有效测试该类轴承的寿命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98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44033.4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射流增压混合燃气灶引射系统,包括引射管、合成射流激励器、喷嘴和等离子旋风发生器;喷嘴的一端与引射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等离子旋风发生器相连接;合成射流激励器设于引射管的外壁上。本发明的引射系统在引射管的进口处设置有等离子旋风发生器,用于将进入的空气击穿产生等离子体,并以射流形式进入引射管内,从而可以引射更多的一次空气进入引射管内与燃气进行混合,而且空气被击穿成产生等离子体时会发热,从而可以对引射管内的燃气和空气进行预热,提高燃烧效率;此外,在引射管扩张段的外壁上设置有合成射流激励器,用于将引射管内的燃气和空气不停吸入、排出,使管内燃气与空气可以充分混合,进一步提高了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775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10101757.2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B23P9/02
Abstract: 一种柔性传动超声齿面滚压刀具,包括刀头装置、超声振动装置、传动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超声振动装置包括应变片、壳体、壳顶架、壳底架、传动轴和两个电气旋转接头,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轴带轮、传送带和传动带轮,主轴带轮通过所述传送带与传动带轮连接,所述传动带轮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传动轴的上端,在传动带轮与壳体顶架之间安装有所述应变片;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安装轴,所述壳体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传动轴穿过支撑架并通过一个深沟球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与安装轴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工效果较好、可适用不平整加工面的柔性传动超声齿面滚压刀具。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23281.5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控制障碍函数的人机协作控制方法,具体操作过程为采集人体骨架关节点数据:通过深度相机采集人体运动数据并提取骨骼关键点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骨骼关键点,将人体各部分表示为由骨骼点连接的刚性线段;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预测人体关节轨迹与不确定度;判定最近点和最小距离;预测最近点的轨迹和不确定度;构建带有预测轨迹和不确定度的最小距离的安全约束;通过优化求出与原始控制输入最接近的控制率,控制机器人运动,而后继续读取机器人关节位置,重新采集人体骨架关节点位置,重复预测得到最终控制公式。本发明基于人机空间位置的最近点轨迹预测与不确定度预测方法,帮助准确定义未来时刻的人机最小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5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62522.8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动疲劳试验方法及装置,包括轴向加载机构、法向加载机构、直角固定器以及光学平板,轴向加载机构用于提供循环的轴向载荷,法向加载机构用于施加微动疲劳试验所需的法向载荷,法向加载机构通过直角固定器固定在光学平板上,微动疲劳试验装置通过光学平板放置在减震平台上,法向加载机构包括左传动机构、右传动机构、平衡支撑座、微动夹具以及双头螺杆。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加载载荷可控的线接触式微动疲劳试验装置,通过搭载测力系统保证试样两侧承受相同的法向载荷,解决了微动疲劳试验中试样法向载荷受力不均等问题,提高微动疲劳试验准确性,并通过测试数据研究材料微动疲劳性能,预测其疲劳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