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75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9641.4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陶瓷的钎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碳化硅陶瓷进行表面处理;采用气相沉积法在碳化硅陶瓷表面先沉积第一金属层,然后在第一金属层表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得到沉积了双金属层的碳化硅陶瓷;其中,第一金属层的材料选自Ni、Ti、Fe或Zr中的一种;第二金属层的材料选自Al;将需要连接的碳化硅陶瓷放置于真空烧结炉中,然后在需要连接的碳化硅陶瓷之间放置纯Al箔,当炉内真空达到10‑1Pa时开始加热,升温至600~800℃并保温10~60min;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钎焊连接后的碳化硅陶瓷。本发明提供的碳化硅陶瓷的钎焊方法,能提高铝基钎料对碳化硅材料的润湿性,并能降低钎焊温度,提高钎焊接头的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75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199641.4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陶瓷的钎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碳化硅陶瓷进行表面处理;采用气相沉积法在碳化硅陶瓷表面先沉积第一金属层,然后在第一金属层表面沉积第二金属层,得到沉积了双金属层的碳化硅陶瓷;其中,第一金属层的材料选自Ni、Ti、Fe或Zr中的一种;第二金属层的材料选自Al;将需要连接的碳化硅陶瓷放置于真空烧结炉中,然后在需要连接的碳化硅陶瓷之间放置纯Al箔,当炉内真空达到10‑1Pa时开始加热,升温至600~800℃并保温10~60min;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钎焊连接后的碳化硅陶瓷。本发明提供的碳化硅陶瓷的钎焊方法,能提高铝基钎料对碳化硅材料的润湿性,并能降低钎焊温度,提高钎焊接头的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49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14241.8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属于湿法脱硫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获取影响脱硫塔浆液循环泵运行的各类有关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对划分后的数据作数据归一化处理,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与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参数;将筛选后的数据以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原烟气流量为分类标准,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计算出轮廓系数,根据轮廓系数曲线确定最佳聚类数目;计算出质心,找到分类的边界,最终确定区间划分对预处理数据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工况进行类似工况对比,采用K近邻算法寻找最优工况。本发明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8221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84166.2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慧峰仁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磨煤机碾磨效率的装置及方法,一种提高磨煤机碾磨效率的装置,包括磨煤机、入磨风道,磨煤机的底部设置有磨盘;磨盘上设置有多个衬板;衬板的上方均对应设置有磨辊;磨煤机工作时,原煤位于磨辊与衬板之间,被磨辊与衬板碾磨制成煤粉;一种提高磨煤机碾磨效率的装置的方法,工作方法为:当磨煤机工作时,磨辊和衬板将在磨盘上的原煤碾磨制成煤粉,由冷一次风道或热一次风道提供混合热风进入磨煤机,混合热风进入磨煤机内部携带磨辊和衬板碾磨的煤粉,送出磨煤机;本发明实现了促进磨煤机原煤磨制过程中粗细粉分离,提升碾磨效率,降低磨煤机内部煤粉循环倍率,提高磨煤机碾磨出力,降低磨煤单耗,提升磨煤机煤种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3456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910036693.2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06 , C02F101/10 , C02F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锅炉补给水的处理系统。预处理水箱的出口经一级反渗透进水泵连通到一级反渗透膜装置的入口,一级反渗透膜装置的出口连通到一级反渗透产水箱,一级反渗透产水箱经脱碳塔进水泵连通到脱碳塔装置,脱碳塔装置经MFEDI进水泵连通到MFEDI装置的入口,MFEDI装置的顶部出口连通到MFEDI产水箱,MFEDI装置的底部出口经MFEDI浓水回流泵连通到预处理水箱,MFEDI产水箱经混床进水泵连通到混床装置的入口,混床装置的出口连通到除盐水箱。本发明可有效脱除水中盐份,产水水质好,可靠性高,废水排放量少,且改造方便,适用于电厂锅炉补给水的深度脱盐。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5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23334.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合成气在线分析及反馈调节气体比例系统及方法,与传统甲醇工艺合成的气相色谱分析合成气组分相比,工艺方案使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代替气相色谱,能够实现在线检测快速分析绿色甲醇合成气中的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含量,检测时间从十几分钟缩短至十几秒,工艺方法利用压缩机、调节阀等多种方式调节气体浓度,并通过合成气缓冲罐顺序取气的设置,在进入合成塔反应前一步设置了调节装置,缩短了合成气组分浓度的调节反馈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67560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0292275.1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9/418 , F23N5/00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结合火焰温度的入炉煤热值预测与校正控制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基于LSTM的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软测量模型,在长时间序列内实现对入炉煤热值的动态建模,可以实时预测得到煤的热值,快速跟踪炉膛内煤质的变化。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结合火焰温度的入炉煤热值实时校正方法,充分挖掘炉膛内燃料燃烧的所体现的火焰数据信息,建立起入炉煤热值变化与火焰温度场分布的关系,进而对LSTM模型预测得到的入炉煤热值进行校正。本发明所提方法分别对每层制粉系统进行入炉煤热值的动态建模,能够区分每台磨的燃料热值的变化,使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软测量结果更加精准,使之充分适应当前电厂煤质变化显著和配煤掺烧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749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0314241.8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属于湿法脱硫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获取影响脱硫塔浆液循环泵运行的各类有关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对划分后的数据作数据归一化处理,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与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参数;将筛选后的数据以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原烟气流量为分类标准,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计算出轮廓系数,根据轮廓系数曲线确定最佳聚类数目;计算出质心,找到分类的边界,最终确定区间划分对预处理数据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工况进行类似工况对比,采用K近邻算法寻找最优工况。本发明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72079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058215.3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压互感器二次绝缘多点接地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流收集器,多点位收集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流,并且将收集的电流数据备份存储和上传,信号处理器,连接至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流收集器,接收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流收集器上传的数据,并且处理电压互感器二次电流收集器上传的电流数据,判断检测的电流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电流分析器,故障定位器,大数据中心和访问终端。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电流分析器达到故障警报,提前发出通知的效果,在未出现故障时,及时警报,提前发出通知排除,避免出现故障带来的损失,通过设置的大数据中心和访问终端的相互配合,进行主动的推动和被动访问,实现流畅的互联网交互,方便操作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195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63184.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工控系统跨区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电力工控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电力监测区域内至少一个工控系统进行状态监控,获取监控数据及相应日志信息;根据预设的区域-区域ID对应规则,对所述监控数据对应日志信息设置源地址标签,生成新的日志信息;将所述监控数据及新的日志信息通过单向隔离装置转发至第二电力监测区域。本发明通过源地址标签设置日志来源解决电力监控系统横向部署存在的IP地址重复问题,保障了跨区监测部署在电力监控系统的实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