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端内锤打桩装置、组装方法与沉桩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3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92230.7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端内锤打桩装置、组装及沉桩施工方法,以解决轻质管桩在密实地层中可打性差的问题。管桩底部设置环形圆板,管端内锤打桩装置与管桩内周壁之间余留环形管腔。管端内锤打桩装置包括由下至上相衔接的锤头组件、缓冲组件和传力组件,锤头组件包括朝向通口的锤头,缓冲组件具有沿轴线伸缩的缓冲位移量,传力组件刚性压制缓冲组件。本发明将打桩荷载直接作用于桩端,降低锤击应力受桩侧摩阻力的削弱作用,避免土塞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小激振能量、提高管桩可打性能。本发明装置可通过调整弹簧产生多种脉冲宽度锤击荷载,以适应不同管桩尺寸、地层条件打桩要求;装置可拆卸、组装、回收再利用,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一种层状土接触热阻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0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11718.4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土接触热阻测量装置及方法。一种层状土接触热阻测量装置,包括:样品仓,样品仓内部具有腔室,样品仓外侧部设有若干连通腔室与样品仓外部的测温孔,一部分测温孔位于样品仓上部,另一部分测温孔位于样品仓下部;测温单元,测温单元包括若干具有探头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探头能够穿过测温孔伸入腔室内;调温单元,调温单元包括第一调温模块和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第一调温模块设于腔室底部和腔室顶部开口的其中之一,第一调温模块用于输出热量或输出冷量,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调温模块的热量输出或冷量输出;加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本发明实现对于层状土接触热阻的高精度测量。

    一种纤维固化土均匀拌合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13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86693.6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固化土均匀拌合装置及施工方法。一种纤维固化土均匀拌合装置,该纤维固化土均匀拌合装置包括加热鼓风单元、超声分散仓、双头控制输送软管、搅拌单元以及液体喷淋单元;加热鼓风单元包括空压机、气体流量控制阀和电热丝加热器;超声分散仓,由可更换的筛网分隔成紊流分散室和鼓风气压室上下两部分,超声波振动器通过振杆与筛网相连,为筛网提供高频振动;搅拌单元包括变速电机、可更换螺旋搅拌杆、搅拌仓,变速电机带动可更换螺旋搅拌杆实现搅拌功能;液体喷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喷淋头;喷淋头设于搅拌仓上,实现搅拌仓的喷淋功能。

    一种带翼螺旋沉管灌注桩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68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977636.0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翼螺旋沉管灌注桩及施工方法,包括至少一节套管,套管上套接螺旋翼,套管与螺旋翼之间通过轴向插接结构形成穿接避位装配,套管与螺旋翼之间通过旋转卡嵌结构一形成拆装配合,最低位的套管底端套接桩尖,套管与桩尖之间通过旋转卡嵌结构二形成拆装配合,套管内置入钢筋笼,桩尖与套管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包覆钢筋笼,混凝土凝固粘接桩尖及螺旋翼。本发明便于整桩钻入地基,整管拔出的作业方式,简化操作难度,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本发明将螺旋桩结构与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相结合,通过设计特殊结构的螺旋翼和桩尖,将螺旋叶片结合至混凝土灌注桩上,以使承载力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噪音小,并扩展了螺旋桩的类型。

    一种用于桩身缺陷和桩底条件检测的测试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32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84514.4

    申请日:2023-08-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桩身缺陷和桩底条件检测的测试判断方法,属于地基基础检测领域。本发明沿桩身等间隔划分若干截面,并利用桩身预留轴向孔在桩顶和桩身各截面固定加速度计,然后小锤敲击桩顶,获得桩身不同位置处的速度,进一步可得到桩身速度峰值衰减曲线。通过衰减曲线上出现异常增大的位置,可判断桩身缺陷所在范围,并进一步确定缺陷位置。结合桩底界面处入射波速度和反射波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判断桩底支撑条件的好坏,并可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桩身横向缺陷的分辨能力,增大桩基的检测深度,并能够实现定量化判断桩底条件的要求。该方法弥补了现有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法的不足,填补了桩底定量检测方法的空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