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能束探测元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96607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710007043.2

    申请日:2001-03-28

    Abstract: 光电二极管阵列(1)包括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以及N+扩散层(8)。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设置在半导体衬底(3)的背面一侧。N+沟道阻挡层(6)设置在相邻的P+扩散层(4、5)之间,具有网络状以隔离P+扩散层(4、5)。N+沟道阻挡层(7)在P+扩散层阵列的外侧与N+沟道阻挡层(6)接连起来被设置成框状。N+沟道阻挡层(7)的宽度被作成为比N+沟道阻挡层(6)的宽度宽。闪烁体光学性地连接到半导体衬底(3)的入射面上。

    固体摄像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77994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480010934.8

    申请日:2004-04-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4806 H04N5/3698 H04N5/372

    Abstract: 本发明的能量线感应区域(11),其水平方向被分割成以垂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m个列,此外,其垂直方向被分割成以水平方作为长度方向的n个行,包括m×n个二维排列的光电转换部(13)。该光电转换部(13)分别感应能量线的入射而生成电荷。在能量线感应区域(11)的表面一侧,以覆盖该能量线感应区域(11)的方式而设置有多个传输电极(15)。多个传输电极(15)分别以水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设置,沿着垂直方向排列。各传输电极(15)通过各分压电阻(17)进行电气连接。各分压电阻(17)对应于各传输电极(15)进行设置,对来自直流电源(19)的直流输出电压进行分压而生成直流输出电位,供给对应该直流输出电位的传输电极(15)。

    半导体能束探测元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4714C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01807540.1

    申请日:2001-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03 H01L27/14663

    Abstract: 光电二极管阵列(1)包括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以及N+扩散层(8)。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设置在半导体衬底(3)的背面一侧。N+沟道阻挡层(6)设置在相邻的P+扩散层(4、5)之间,具有网格状以隔离P+扩散层(4、5)。N+沟道阻挡层(7)在P+扩散层阵列的外侧与N+沟道阻挡层(6)接连起来被设置成框状。N+沟道阻挡层(7)的宽度被作成为比N+沟道阻挡层(6)的宽度宽。闪烁体光学性地连接到半导体衬底(3)的入射面上。

    半导体能束探测元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22441A

    公开(公告)日:2003-06-04

    申请号:CN01807540.1

    申请日:2001-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03 H01L27/14663

    Abstract: 光电二极管阵列(1)包括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以及N+扩散层(8)。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设置在半导体衬底(3)的背面一侧。N+沟道阻挡层(6)设置在相邻的P+扩散层(4、5)之间,具有网格状以隔离P+扩散层(4、5)。N+沟道阻挡层(7)在P+扩散层阵列的外侧与N+沟道阻挡层(6)接连起来被设置成框状。N+沟道阻挡层(7)的宽度被作成为比N+沟道阻挡层(6)的宽度宽。闪烁体光学性地连接到半导体衬底(3)的入射面上。

    半导体能束探测元件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3754C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10007043.2

    申请日:2001-03-28

    Abstract: 光电二极管阵列(1)包括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以及N+扩散层(8)。P+扩散层(4、5)和N+沟道阻挡层(6、7)设置在半导体衬底(3)的背面一侧。N+沟道阻挡层(6)设置在相邻的P+扩散层(4、5)之间,具有网络状以隔离P+扩散层(4、5)。N+沟道阻挡层(7)在P+扩散层阵列的外侧与N+沟道阻挡层(6)接连起来被设置成框状。N+沟道阻挡层(7)的宽度被作成为比N+沟道阻挡层(6)的宽度宽。闪烁体光学性地连接到半导体衬底(3)的入射面上。

    能量线检测元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0169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480029201.9

    申请日:2004-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335 H01L27/14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有效降低噪声的结构的能量线检测元件。该能量线检测元件具有能量线感应区域、输出部、多个电极和分压电路。能量线感应区域感应能量线的入射并产生电荷。在能量线感应区域的表面,以分别覆盖能量线感应区域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电极。各电极与包含串联连接的多个分压电阻的分压电路电连接。分压电路通过电阻分压对来自直流电源的直流输出电压进行分压,由此,施加与电极分别对应的直流输出电位。输出部蓄积能量线感应区域内产生的电荷,输出与蓄积电荷量相当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