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5554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1112590.8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E02D2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市政、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箱挡土墙的优化方法,以空箱挡土墙结构的应力小于设定值为目标,建立以空箱挡土墙结构的单元优化范围为约束的优化模型;根据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空箱挡土墙的第一主应力结果,获得应力σ1i≤σ1set的单元集,将优化部位的应力σ1i≤σ1set的单元消灭;对消灭单元后的空箱挡土墙结构进行线型优化重构,重新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得到空箱挡土墙的第一主应力结果,判断各个部位的第一主应力是否满足约束条件,选择最优的方案。本发明能够结构减重,使优化后的空箱结构在外荷载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更加合理,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减少混凝土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092184.X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机组泵站机组最优运行方案的计算方法,首先计算泵站所有的运行组合方式;其次,以各种组合下的每台机组进水流道入口处的流速分布均匀度及速度加权平均角度的离散度最小为目标,以流速分布均匀度允许最小值、速度加权平均角度允许最小值为约束建立泵站最优组合方案的计算模型;最后,利用泵站最优组合方案的计算模型计算在泵站某一排水需求流量下,机组各组合方案的、值,推荐最优组合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研究多机组泵站进水流道入口处的流速分布均匀度及速度加权平均角度的最优组合方案,获得最利于水泵稳定高效运行的调度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4555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12590.8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E02D2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市政、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箱挡土墙的优化方法,以空箱挡土墙结构的应力小于设定值为目标,建立以空箱挡土墙结构的单元优化范围为约束的优化模型;根据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空箱挡土墙的第一主应力结果,获得应力σ1i≤σ1set的单元集,将优化部位的应力σ1i≤σ1set的单元消灭;对消灭单元后的空箱挡土墙结构进行线型优化重构,重新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得到空箱挡土墙的第一主应力结果,判断各个部位的第一主应力是否满足约束条件,选择最优的方案。本发明能够结构减重,使优化后的空箱结构在外荷载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更加合理,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减少混凝土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2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49610.5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市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杆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计算方法,将桩、杆细长结构采用一维单元替代,墩、墙、板、梁结构采用二维单元替代,并对整体水工建筑物模型进行耦合连接;将原本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计算等效变换为一维线单元、二维板单元、三维实体单元耦合结构有限元计算;获取水工建筑物各个部位的位移、内力、应力,按照杆系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的结构力学方法,利用内力进行结构配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直接获取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内力,真实反映结构受力,不仅可以优化结构配筋方式及数量,还使原本复杂的非杆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按照杆系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的结构力学方法,进行结构配筋。
-
公开(公告)号:CN114032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14743.X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钢制全调节导流墩,包括设置于泵站前池的底板,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固定有墩墙,两个墩墙之间设有一对平行且焊接为整体的纵梁,所述纵梁上通过若干滑移组件滑动连接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竖直设置且通过其转轴与所述滑移组件连接,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转轴驱动机构,所述转轴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带动所述导流板转动角度,所述滑移组件带动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纵梁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泵站前池设置的纵梁带动导流板,并且可以根据泵站水泵运行时的水流方向以及大小调节各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导流板的角度,使导流墩的整流效果能随水位高低、大小、方向的改变来始终维持最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415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52578.9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的泵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底板和水泵组件,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所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三侧浇筑有墩墙及、后壁,所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安装于底板、墩墙、后壁侧壁所形成泵室内,本发明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与墩墙及、后壁接触的外侧带有坡度,可使墩墙及后壁侧壁通过坡度压实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从而保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与现浇主体结构结合紧密,形成紧固的整体,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振动问题,且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进水流道为混凝土制成,其与混凝土浇筑的底板及墩墙材质相同,因此连接的更为密实,进水流道与主体工程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8377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19081.4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肘型进水流道及泵站,包括第一肘型进水流道和第二肘型进水流道,所述第一肘型进水流道和第二肘型进水流道均由直线段和肘弯段组成,且第一肘型进水流道和第二肘型进水流道共用一个肘弯段,所述肘弯段转动连接于直线段,所述肘弯段与直线段相连接的端部均为圆弧面,肘弯段围绕其竖直的轴线进行转动,且转动路径所形成的圆与第一肘型进水流道和第二肘型进水流道的圆弧面重合,因此,肘弯段可以选择与第一肘型进水流道或第二肘型进水流道连接,而第一肘型进水流道和第二肘型进水流道的进水口朝向不同,因此,可以实现本肘型进水流道的双向进水功能,以适配双向泵站。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72987.7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站前池导流装置,包括固定于前池两个侧壁之间的轨道梁,所述轨道梁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型,所述轨道梁底部具有通槽,所述轨道梁内滑动连接若干个具有定位机构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穿过通槽连接有导流桩,本发明的导流桩位置能够进行调整,当前池内出现不对称的漩涡时,能够通过改变导流桩的位置改善水流的流态,消除漩涡等不良流态,保证前池内流态能在不同工况下始终保持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285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414743.X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钢制全调节导流墩,包括设置于泵站前池的底板,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固定有墩墙,两个墩墙之间设有一对平行且焊接为整体的纵梁,所述纵梁上通过若干滑移组件滑动连接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竖直设置且通过其转轴与所述滑移组件连接,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转轴驱动机构,所述转轴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带动所述导流板转动角度,所述滑移组件带动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纵梁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泵站前池设置的纵梁带动导流板,并且可以根据泵站水泵运行时的水流方向以及大小调节各导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导流板的角度,使导流墩的整流效果能随水位高低、大小、方向的改变来始终维持最优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0768161U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22459846.9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鹏飞 , 曾庆祝 , 王丽 , 刘松 , 赵二峰 , 徐昕 , 顾冲时 , 洪伟 , 郑东健 , 郭瑞 , 林旭 , 苏怀智 , 石炜 , 包腾飞 , 陈冬冬 , 李甲荣 , 邢杰 , 颜柏杨 , 白春雨 , 李晓坤 , 程天竞
IPC: E02D2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箱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有两个边墙和两个面墙,两个所述边墙和两个所述面墙组成空箱,所述空箱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空箱内连接有两个第一隔板和两个第二隔板,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位于空箱内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所述两个第一隔板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隔板为直角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经拓扑优化后分别成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在满足建造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