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36978.1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需求响应资源的聚合方法及系统,具体方法包括:定义各类需求响应资源共用的参数集和变量集,构建反映需求响应资源不同响应特性的约束条件集,构建与聚合系统外部输入信息中的响应方向和响应时段相关联的目标函数集,建立可调节能力评估系统;根据单体需求响应资源输入信息以及对评估系统中的参数集、约束条件集进行筛选,根据外部输入信息对目标函数集进行筛选,得到可调节能力评估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求解得到单体需求响应资源的可调节能力。本发明适用于聚合不同种类需求响应资源的系统,系统简单且有效,能充分聚合电网各类需求响应资源,挖掘其可调节潜力,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提升电网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11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07634.3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52 , G01R31/72 , G01R15/18 , G06F18/24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涉及电力安全技术领域。采用本方法能够及时检测出电抗器初期的匝间短路状况,并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根据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历史电压电流数据,得到重构信号;基于重构信号,构建Bowditch曲线,并计算Bowditch曲线的特征参量;计算特征参量的当前状态相较于健康状态的变化率,并通过熵权法获取变化率对应的权重;根据变化率和权重,确定判断故障的标准值,并将目标故障程度对应的目标标准值作为故障阈值;根据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当前电压电流数据,得到当前标准值,将当前标准值与故障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35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09263.2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52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10 , G06F18/23213 , G06F18/243 , G01R31/5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实时脉冲响应信号;所述实时脉冲响应信号包括所述干式空心电抗器当前的电气特性变化信息;基于所述实时脉冲响应信号,构建随机矩阵;对所述随机矩阵进行特征值分析,得到所述干式空心电抗器的运行状态特征参数;所述运行状态特征参数表征所述干式空心电抗器的运行状态;将所述干式空心电抗器的运行状态特征参数输入至预训练的故障识别模型中,得到所述干式空心电抗器的故障识别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精准和高效地检测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短路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01366.2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吕启深 , 张华赢 , 伍国兴 , 朱俊霖 , 谢欢欢 , 孙夏青 , 谌志强 , 杨家辉 , 张巍 , 王颂 , 李忠民 , 邹俊君 , 董新 , 党晓婧 , 赵仲勇 , 向冰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涉及电抗器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采用结构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模型构建,生成电抗器对应的可调电路模型;基于可调电路模型对应的仿真电流和运行数据中的实测电流进行线圈参数识别,生成目标线圈参数;基于目标线圈参数和电抗器对应的正常线圈阻抗矩阵进行匝间短路故障检测,生成匝间短路检测数据。本发明以目标线圈参数和电抗器对应的正常线圈阻抗矩阵为观察对象,能够有效地感知电抗器各层线圈的运行状态,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59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89520.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逆变器调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对三相调制信号取绝对值,得到绝对值信号,将绝对值信号加入调制信号,以同时在调制信号中注入零序分量和二次分量,通过两条作用路径产生中点电流,实现对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的调整,能够适用于逆变器的多种复杂工况,在逆变器纯无功输出、小电流输出的场景下,可以自适应调节所产生的二次谐波电流含量,有效维持直流侧电容电压均衡,提高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平衡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7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93476.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源阻尼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电网系统的谐波失真度大于预设谐波失真度时,基于所述谐波失真度和所述预设谐波失真度,确定控制误差;通过比例积分控制器对所述控制误差进行比例积分处理,得到谐波补偿比;采集电网侧电流,基于所述电网侧电流和所述谐波补偿比,生成理论补偿电流;基于所述理论补偿电流,生成补偿电流,并基于所述补偿电流,对所述电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采用本方法能够在不同的谐振情况下动态调整阻尼效果以及功率损耗,避免出现较大的功率损耗,并以较小的功率损耗镇定电网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465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96996.3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G01R27/02 , G06F18/2131 , G01H1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注入式阻抗测量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噪声采样数据,噪声采样数据是在目标时间区间内对目标逆变器输出端的噪声进行采样得到的;根据噪声采样数据和目标噪声模型,得到幅值频率映射关系;根据幅值频率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频率对应的目标注入信号;利用目标注入信号对目标逆变器进行注入式测量处理,得到目标逆变器对应的阻抗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注入式阻抗测量方法的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4489.2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锁相环控制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以电网中公共连接点的电流扰动参数为输入和输出,确定电网的开环传递函数;基于开环传递函数,确定不同电网工况下并网逆变器对应于不同运行余量的锁相环开环截止频率;并网逆变器通过公共连接点接入电网;基于并网逆变器的参数传递关系、以及锁相环开环截止频率,确定并网逆变器的锁相环控制参数,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锁相环控制参数确定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86005.9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H02J3/06 , H02J3/24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能源调度策略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方法包括: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关联参数;根据能源关联参数,构建配电网潮流模型、热网潮流模型、以及耦合设备和各机组运行约束模型;基于松弛方法分别对配电网潮流模型和热网潮流模型进行松弛处理,得到配电网凸松弛潮流模型和热网二阶锥松弛潮流模型;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二阶锥运行成本函数;以二阶锥运行成本函数的函数值最小为目标,根据配电网凸松弛潮流模型热网二阶锥松弛潮流模型、以及耦合设备和各机组运行约束模型,对二阶锥运行成本函数进行求解,得到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不同能源进行能源调度的策略。采用本方法能够保证得到的能源调度策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140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83190.6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布式储能分级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不同类型极端自然灾害下配电网线路故障场景集;步骤S2,搭建柔性互联台区分布式储能分级配置以提升配电网韧性的三层鲁棒优化模型;步骤S3,对所述三层鲁棒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分布式储能在配电网中的分级配置和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得到最小储能系统配置成本下储能系统的位置和容量,以及最小削减负荷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本发明通过构建柔性互联台区分布式储能的分级优化配置架构,使其在面对极端自然灾害时进行配电网重构优化,提升低压配电网面对极端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从而显著提升配电网的韧性,同时减小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配置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