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同产结合跨季节蓄热水库方法的供热、供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287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53787.2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谢晓云 张浩 江亿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热同产结合跨季节蓄热水库方法的供热、供水系统。水热同产设备在热源处水制备出热淡水;蓄热水库包括储热水部和储冷水部;当热淡水温度低于沸点时,热淡水通过长输单管进入储热水部;在非供暖季时,储冷水部的冷水用于城市供水;在供暖季时,储热水部的热水热量用于城市供热,储热水部的热水温后用于城市供水;当热淡水温度高于沸点时,热淡水通过长输单管进入吸收式换热器;在非供暖季时,热淡水降温后用于城市供水,将热量储存于储热水部;而在供暖季时,热淡水降温后用于城市供水,热淡水的热量与储热水部的热水热量用于城市供热。本发明实现供暖季供热、全年稳定供水,减少输配系统规模和各设备容量。

    从RGBD视频中学习手与物体交互运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72050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76685.8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徐枫 张浩 杨东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从RGBD视频中学习手与物体交互运动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三维重建及机器学习领域,其中,方法包括:通过目标相机采集手与物体交互场景的RGBD图像序列;将RGBD图像序列输入手与物体交互运动重建模块,重建人手运动及物体运动;将人手运动及物体运动作为参考运动,输入强化学习模块中对虚拟手进行训练,以使虚拟手获取与参考动作相似的交互技能,并作用到虚拟物体上。由此,使用易于采集的RGBD视频作为虚拟手与物体交互控制策略的训练输入,实现虚拟手对于真实人手与物体交互过程的学习。

    手与物体复杂交互场景重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2410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113777.8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与物体复杂交互场景重建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利用单RGBD相机采集手与物体交互场景的RGBD序列,得到RGBD图像;将RGBD图像送入手势预测神经网络中进行预测,得到左手的姿态预测数据与右手的姿态预测数据;将RGBD图像送入分割识别神经网络中,得到左手数据、右手数据、不同物体的分割数据;将分割所得的不同物体的深度数据和颜色数据融合进物体模型中,得到最终的物体模型。该方法可以针对人手与物体复杂交互过程,从单个RGBD相机所采集的序列中重建交互过程三维信息,能够获得人手的姿态运动和物体的表面,有效解决基于单个RGBD相机进行复杂交互过程重建中出现的高复杂性和强不确定的问题。

    紧凑型无透镜准共光路离轴数字全息成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0861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1121349.0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无透镜准共光路离轴数字全息成像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激光器;平面镜;显微物镜、针孔、准直透镜和线偏振片;非偏振分光棱镜和/或镀膜反射镜利用二维旋转调节架微调反射方向;像感器采集离轴干涉全息图,离轴干涉全息图通过照射到物体上的物光波与被镀膜反射镜反射的参考光波干涉得到,物光波和参考光波通过二维旋转调节架调节角度,再对离轴干涉全息图进行分析、重建,获取成像结果。该系统可以通过一个镀膜反射镜和非偏振分光棱镜紧凑布置,且镀膜反射镜和非偏振分光棱镜均可以利用二维旋转调节架微调反射方向,采集离轴干涉全息图,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成像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手与物体交互过程的实时重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077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169262.3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徐枫 张浩 杨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与物体交互过程的实时重建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处理深度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得到手与物体分割结果,且获得手势姿态预测数据,其中,手与物体分割结果包括物体数据和手部数据;将预测数据和手与物体分割作为约束项对统一能量函数进行优化,以得到手部运动序列和物体非刚性运动序列;将物体数据融合到物体模型得到物体静态模型,并根据手部运动序列、物体非刚性运动序列和物体静态模型得到手与物体交互过程的实时重建结果。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手与物体交互运动的实时重建问题,实时获得手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和物体的几何模型。

    一种基于衍射光栅的数字全息成像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26278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676415.4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衍射光栅的数字全息成像方法、系统,该方法通过对波长为λ的激光进行分光,形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通过在待成像透明物体背面的衍射光栅对入射到所述待成像透明物体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衍射调制,形成沿衍射方向的第一级物光波、第二级物光波、第三级物光波;对所述第一级物光波、所述第二级物光波、所述第三级物光波、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合束,使所述第一级物光波、所述第二级物光波、所述第三级物光波、所述第二光束发生干涉以形成离轴全息图;通过像感器采集所述离轴全息图以形成数字全息成像图。该方法大大提高成像质量,简单易行,对系统稳定性要求不高,且视场扩展效果显著。

    一种用于光场三维显示量化标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839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10135853.X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场三维显示量化标定的方法,包括:S1:根据现场需求利用可二次开发的三维软件生成多幅标定源图像数据;S2:对多幅源图像数据进行分离排序构成像素序列,并且对像素序列进行抽样重组得到契合分辨率的标定二级图像;S3:上载标定二级图像到二维平面矩阵显示器,使用三维平移台对柱透镜阵列或微透镜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匹配效果;S4:重复步骤S2至S3,以生成量化二级图像;S5:上载量化二级图像到二维平面矩阵显示器,并使用CCD对效果进行采样,进行数据处理比对,得到量化的结果对光场三维显示效果进行检测。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大幅降低了量化误差、标定结构更加精确。

    一种基于衍射光栅的数字全息成像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2627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676415.4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H1/0443 G03H1/0866 G03H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衍射光栅的数字全息成像方法、系统,该方法通过对波长为λ的激光进行分光,形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通过在待成像透明物体背面的衍射光栅对入射到所述待成像透明物体的所述第一光束进行衍射调制,形成沿衍射方向的第一级物光波、第二级物光波、第三级物光波;对所述第一级物光波、所述第二级物光波、所述第三级物光波、所述第二光束进行合束,使所述第一级物光波、所述第二级物光波、所述第三级物光波、所述第二光束发生干涉以形成离轴全息图;通过像感器采集所述离轴全息图以形成数字全息成像图。该方法大大提高成像质量,简单易行,对系统稳定性要求不高,且视场扩展效果显著。

    复合保温材料板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8128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43392.0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保温材料板,其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和基体。各骨架单元具有负泊松比,由多根长度不同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连接而成,杆件均采用同种材料,且杆件材料的蓄热系数满足: 杆件材料的耐火度≥1600℃、高温强度在1600℃以上的条件下大于等于1.0MPa、热膨胀系数在200℃~1600℃条件下为1.0×10-6/℃。基体使所述多个骨架单元埋设于基体内并与基体成为一体,且基体的蓄热系数满足:由于骨架采用负泊松比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受压变形时产生抗压能力,能够很好的抵御冲击和弯曲变形。当应用于铸造过程时,可降低冒口尺寸,改善冒口补缩效果,可提高铸件的工艺出品率,也减小了铸件的清理工作,降低了成本,符合节能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