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床反应堆中燃料球的高速成像及计数装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11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16174.1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球床反应堆中燃料球的高速成像及计数装置、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成像模块及一控制模块,成像模块设置在球床反应堆中球流管道的外侧壁,成像模块中:阵列针孔准直器用于准直燃料球发射的γ射线,屏蔽腔室用于进行γ射线屏蔽;闪烁体转换器,用于接收γ射线、输出可见光;光阴极用于根据可见光出射光电子信号;微通道板图像增强器用于对光电子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成像器用于将信号放大处理后的光电子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图像信号对球流管道中的燃料球进行计数。本公开实施例利用图像信号进行燃料球计数,能够避免电磁场干扰,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一种过滤收集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55623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210556513.1

    申请日:2012-1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收集器,其包括入口变径法兰、入口配对法兰、外套筒、内套筒、多个过滤元件、出口配对法兰和出口变径法兰;所述入口配对法兰的第一端面与入口变径法兰连接,第二端面与外套筒的第一端面连接;所述出口配对法兰的第一端面与外套筒的第二端面连接,第二端面与出口变径法兰连接;所述过滤元件和内套筒均位于外套筒的内部,所述内套筒与过滤元件靠近出口配对法兰的一端相接触;所述过滤元件靠近入口配对法兰一端的过滤孔径大于靠近出口配对法兰一端的过滤孔径。本发明提供的过滤收集器能够在高温高压下对一回路氦气中的放射性石墨粉尘按照粒径大小进行逐级过滤收集,不会发生氦气外漏或者通过外套筒内壁与过滤元件的间隙泄漏。

    应用于高温气冷堆的套管式氦气控温沉积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36277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57504.X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房超 杨辰 曹建主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温气冷堆的套管式氦气控温沉积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套管,固定于套管内且沿轴向延伸的芯棒,若干个沿轴向顺序间隔开地固定于套管的外壁上的控温单元,若干段连通相邻两个控温单元的输水管段,以及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控温单元相连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提供的控温沉积取样装置能够在整个沉积长度内对蒸汽发生器引出的高温氦气的环境进行一定的温度控制,使高温氦气在不断降温的过程中,将其载带的不同种类、不同粒径范围的可沉积裂变产物颗粒和石墨粉尘经一定的温度梯度逐步沉积吸附在该套管和芯棒上,从而可有效进行后续测量和分析。

    回路水中缓发中子监测装置及燃料元件破损评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06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14211.4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回路水中缓发中子监测装置及燃料元件破损评估装置,所述缓发中子监测装置包括:中子慢化模块包括慢化本体以及中空管道;阵列式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用于探测回路水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粒子;光电转换模块用于将阵列式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探测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得到第一探测信号;集束型中子探测器用于探测回路水中放射性核素发射的中子;信号放大模块用于将集束型中子探测器探测的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进行放大得到第二探测信号;符合测量模块,用于甄别第一探测信号中的β信号,甄别第二探测信号中的中子信号,并测量β信号与中子信号在时间上是否符合关联性,以输出缓发中子信号。由此,能够实现回路水中缓发中子的在线精准监测。

    一种放射性核素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测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48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05624.1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测算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选定核素的源峰探测效率;获取选定核素的本底计数;计算选定核素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根据选定核素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形成拟合公式,以计算同一核能体系中其他核素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放射性核素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测算系统,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放射性核素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的测算方法及系统可利用拟合公式对该核能体系中其他核素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做出快速地满足工程应用精度要求的计算,减少了模拟计算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一种测量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冷却剂氦气放射性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8124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620513.4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冷却剂氦气放射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取样测量管道、粉尘取样测量支路、高纯锗γ谱仪、天平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本方案中的测量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冷却剂氦气放射性的系统其通过设置与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相连的取样测量管道、粉尘取样测量支路、高纯锗γ谱仪、天平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实验时位于高温气冷堆一回路中粉尘首先通过粉尘取样测量支路中的粉尘过滤器进行过滤,随后利用高纯锗γ谱仪、天平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放射性粉尘的浓度、颗粒粒径分布以及粉尘载带的典型核素种类及其比活度进行测量,确定一回路冷却剂中放射性粉尘的基本信息。

    一种多源三维辐射场反演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7992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68083.X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源三维辐射场反演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S1、归一化多源三维辐射场取样数据;S2、建立初始多源三维辐射场空间矩阵u0,并确定时间步长、空间步长及保真项系数;S3、计算辐射场空间矩阵uN在TV‑H‑1修复方程下的扩散项与保真项;S4、对扩散项与保真项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S5、利用TV‑H‑1修复方程的离散求解格式更新uN+1;S6、对结果uN+1进行反傅里叶变换;S7、判断是否达到收敛条件,若是则进入下一步,若否则返回步骤S3;S8、对结果矩阵进行反归一化,获得多源三维辐射反演结果。本发明对多源三维辐射场有理想重建效果,解决了三维辐射场难以通过插值进行反演且还原多源分布信息能力差的问题。

    基于曲面平均曲率与扩散方程的辐射场反演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5596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582897.3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曲面平均曲率与扩散方程的辐射场反演重建方法,包括:S1、输入并归一化辐射场取样数据;S2、建立初始辐射场空间矩阵;S3、设置迭代计算参数;S4、计算辐射场空间矩阵un更高维下的平均曲率矩阵;S5、利用Cahn‑Hilliard方程的离散格式更新un+1;S6、判断是否达到设定迭代条件,如果是进入步骤S7,否则返回步骤S4;S7、对获得的辐射场空间结果矩阵进行反归一化,得到二维或三维的辐射场反演结果。本发明能够由取样数据直接进行较理想的三维辐射场反演。

    气体吸附脱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112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1611146513.9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吸附领域,具体涉及气体吸附脱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气体控制组件、化学吸附脱附仪和分析测量设备。基于本发明的装置和测试方法,用惰性的运载气体推动实验气体,与真空装置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样品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部件,可以根据测试材料的性质,更换不同材料的样品管,也可以避免不锈钢的高温除气现象。

    一种合金中氚有效扩散系数的串联模型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846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27774.9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中氚有效扩散系数的串联模型计算方法,通过确定氚在合金体系中的稳定位点,对各稳定位点之间的扩散势垒进行计算,进而得到局部扩散系数;结合氚在掺杂原子周围的扩散势垒以及氚在金属基体材料中的扩散势垒,确定掺杂原子在合金中对氚的影响距离ωd,综合考虑掺杂原子的个数及体积占比,计算掺杂原子影响范围的等效厚度,采用串联模型计算得到氚在合金中的有效扩散系数。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合金中氚有效扩散系数的串联模型计算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掺杂原子对氚在金属基体材料中扩散的影响,提高了合金中氚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精度,为裂变堆和聚变堆中氚源项研究、氚的存储与控制、阻氚材料的研发设计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