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1049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227016.0
申请日:2008-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离子化样品的方法及其离子源。该离子源,包括绝缘介质管(1)、内电极(2)、外电极(3)、工作气进口(5)和等离子体炬焰出口(4),所述绝缘介质管为两端设有向内收缩开口的空心管,内电极为棒状电极或空心管状电极,外电极为管状电极;所述绝缘介质管的两端向内收缩开口,其中的一个开口为等离子体炬焰出口;所述内电极通过所述绝缘介质管的另一个开口套设于所述绝缘介质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伸出绝缘介质管,另一端位于绝缘介质管内;所述外电极包覆于所述绝缘介质管外。本发明离子源在大气压条件下可以测定多种有机物,不仅离子化效率高,而且待测样品大小、形状、厚度不受限制,还适用于多种材质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510493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810227016.0
申请日:2008-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离子化样品的方法及其离子源。该离子源,包括绝缘介质管(1)、内电极(2)、外电极(3)、工作气进口(5)和等离子体炬焰出口(4),所述绝缘介质管为两端设有向内收缩开口的空心管,内电极为棒状电极或空心管状电极,外电极为管状电极;所述绝缘介质管的两端向内收缩开口,其中的一个开口为等离子体炬焰出口;所述内电极通过所述绝缘介质管的另一个开口套设于所述绝缘介质管,所述内电极的一端伸出绝缘介质管,另一端位于绝缘介质管内;所述外电极包覆于所述绝缘介质管外。本发明离子源在大气压条件下可以测定多种有机物,不仅离子化效率高,而且待测样品大小、形状、厚度不受限制,还适用于多种材质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19985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41361.9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15/1404 , G01N15/01 , G01N15/1409 , G01N27/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动聚焦的质谱流式细胞仪样品引入系统,该系统具有:流动聚焦流道、单细胞悬浮液引入组件和气流引入部件。其中,流动聚焦流道内设有腔室和微孔喷嘴,微孔喷嘴连通腔室和质谱流式细胞仪的加热去溶剂模块;单细胞悬浮液引入组件包括毛细管,毛细管的内径远大于单细胞悬浮液中单细胞的粒径,毛细管位于腔室内且其出口端正对地靠近微孔喷嘴的射出孔;气流引入部件与质谱流式细胞仪雾化气路和流动聚焦流道相连通,用于将雾化气流引入腔室,使腔室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压差,并使单细胞悬液在流动聚焦流道外自主破碎成单个细胞的液滴。本发明彻底解决了质谱流式分析中细胞堵塞的问题,并且可以即插即用,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40131.0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临界流体的细胞裂解离子化及流式细胞质谱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超临界流体发生装置、细胞引入装置、流体聚焦装置和质谱检测器;超临界流体发生装置与流体聚焦装置连接,用于向流体聚焦装置通入超临界流体;细胞引入装置的出口与流体聚焦装置连接,用于向流体聚焦装置通入待测细胞的细胞分散液;流体聚焦装置用于在超临界流体的驱动下聚焦生成含有单细胞样品的微滴,微滴通过流体聚焦装置的出口后汽化,然后进行离子化;质谱检测器设于所述流体聚焦装置的出口处。本发明解决了完整的细胞在传统的电喷雾离子化过程中不能完全破裂,细胞内的代谢物分子不能完全释放形成气态离子的问题;单细胞产生的离子团通过质谱仪实现对单细胞代谢物瞬时信号的高灵敏度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357991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129914.2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标记原理的质谱流式细胞进样与离子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细胞悬液进样装置、样品管、鞘流液毛细管、载气毛细管、连接组件、鞘流气进样管、载气进样管、高压电接口及高压电源。本发明装置利用同轴三层套管错位结构的设计、合理的细胞进样方式以及调控细胞悬液、鞘流液和载气的种类和流速,可实现免标记的质谱流式细胞进样与电喷雾离子化。本发明装置与质谱结合,可连续稳定地获得单细胞多组分信息,具有免标记、活细胞检测、高通量、检测通道数多等优势。本发明采用质谱流式细胞进样方法,提高了有机质谱进行单细胞分析的通量。基于免标记原理,本发明装置无需对细胞进行复杂的标记过程,即可简单高效地实现细胞的多组分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301090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36381.4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7/62 , G01N33/53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意组合式免疫多组份检测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若干个存储容器A、若干个存储容器B和若干个免疫反应容器,存储容器A和存储容器B的数量相应,免疫反应容器的数量不小于存储容器A的数量;每个存储容器A中均引出输液管A,用于与免疫反应容器相连通;一个或多个存储容器A与一个免疫反应容器相连通;每个存储容器B中均引出输液管B,用于与免疫反应容器相连通;一个或多个存储容器B与个免疫反应容器相连通;免疫反应容器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器相连通。本发明针对检测对象和检测项目的不同,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可任意选择对应检测对象的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球进入反应容器与血清样品进行免疫反应,并利用不同元素标记的抗体实现多组份同时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化治疗的测定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519917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415342.6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固体样品剥蚀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工作气体在交流电场的作用下进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射流;所述等离子体射流聚于待测固体样品上即可对所述待测固体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剥蚀。所述装置包括样品室和毛细管,所述样品室包括样品室腔体和与该样品室腔体相配合的样品室盖体;所述毛细管固设于所述样品室盖体上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样品室腔体内;所述毛细管设于所述样品室腔体外的部分上贴附有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两个电极均与交流电源相连接;所述样品室腔体的侧壁上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辅助气体进口和出气口。本发明为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原子吸收或者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小型化、便携式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251991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15342.6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固体样品剥蚀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工作气体在交流电场的作用下进行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射流;所述等离子体射流聚于待测固体样品上即可对所述待测固体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剥蚀。所述装置包括样品室和毛细管,所述样品室包括样品室腔体和与该样品室腔体相配合的样品室盖体;所述毛细管固设于所述样品室盖体上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样品室腔体内;所述毛细管设于所述样品室腔体外的部分上贴附有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两个电极均与交流电源相连接;所述样品室腔体的侧壁上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辅助气体进口和出气口。本发明为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离子体质谱、原子吸收或者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小型化、便携式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6670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28405.4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临界流体的单细胞脂质在线萃取和色谱分离质谱分析装置与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超临界流体泵、六通阀、定量环和毛细管色谱柱喷针;毛细管色谱柱喷针包括本体和尖端,尖端被设置成在通过毛细管色谱柱喷针向质谱仪供样时对准质谱仪的进样口,六通阀的一端口与毛细管色谱柱喷针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口连接所述超临界流体泵;六通阀配合的定量环的末端设置孔径为2.0~5.0μm的过滤器;毛细管色谱柱喷针的尖端内填充有色谱填料。本发明装置结构简洁易于操作,色谱填料和毛细管易于购置,成本低;本发明装置无需复杂前处理,使用便捷,适用范围广,可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及药物筛选、系统生物学、细胞异质性研究等的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1529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800649.5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16B40/10 , G16B40/30 , G16B20/00 , G06F18/213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细胞代谢物图谱对免疫细胞分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单个免疫细胞中代谢物离子的质谱信息;S2、确定属于细胞代谢物的分子;S3、确定丰度高且具有差异性的分子作为差异代谢物;S4、通过降维算法,将所述差异代谢物投射在二维或三维的低维空间中,使其可视化,完成对免疫细胞的分型聚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检测原理的流式细胞术,利用单细胞中检测到的代谢物作为细胞区分的生物标志物,不需要任何抗体来标记细胞或者对细胞染色,避免了使用价格昂贵的抗体以及繁琐的标记过程。该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是对现有流式细胞术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