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44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645617.1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纳米碳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原子掺杂的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锂电池负极浆料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六溴苯和吡啶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直接一步原位脱卤聚合反应制得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粗产品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程序升温碳化,冷却后研磨得到杂原子掺杂的多级孔碳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材料电阻为15.96mΩ,电阻率为8.11*10‑4Ω·m),在大倍率下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尤其是锂电池负极导电剂领域;鉴于本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实现杂原子掺杂的多级孔碳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5442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144169.4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C01B32/324 , H01G11/34 , H01G1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生物质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生物质材料经过活化碳化热解等步骤得到活化的高比表面积介孔生物质碳片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能量密度高达84.2Wh·kg-1,功率密度高达39700.9W·kg-1,且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优异。从而可应用于电容器领域,尤其是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645654.2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氧还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六溴苯和吡啶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直接一步原位脱卤聚合反应制得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粗产品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程序升温碳化,冷却后研磨得到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所述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其结构稳定、导电性好(材料电阻仅为15.96mΩ,电导率为8.11*10‑4Ω·m)、催化活性位点多,可用来制备燃料电池的氧还原电极,从而可用于燃料电池中,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鉴于本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实现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8252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645652.3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电流充放电的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六溴苯与吡啶在高于大气压的反应压力下进行密闭反应;S2:反应结束后,泄压至常压,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固体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干燥样品;S3:将所述干燥样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处理,从而得到所述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所述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从而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可支持大电流充放电,并且可以宏量合成。本方法过程简单,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54422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711144169.4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C01B32/324 , H01G11/34 , H01G1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生物质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生物质材料经过活化碳化热解等步骤得到活化的高比表面积介孔生物质碳片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能量密度高达84.2Wh·kg‑1,功率密度高达39700.9W·kg‑1,且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优异。从而可应用于电容器领域,尤其是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45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45654.2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氧还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六溴苯和吡啶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直接一步原位脱卤聚合反应制得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粗产品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程序升温碳化,冷却后研磨得到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所述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其结构稳定、导电性好(材料电阻仅为15.96mΩ,电导率为8.11*10-4Ω·m)、催化活性位点多,可用来制备燃料电池的氧还原电极,从而可用于燃料电池中,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鉴于本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实现氮氧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8252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645652.3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电流充放电的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六溴苯与吡啶在高于大气压的反应压力下进行密闭反应;S2:反应结束后,泄压至常压,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固体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干燥样品;S3:将所述干燥样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处理,从而得到所述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所述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从而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可支持大电流充放电,并且可以宏量合成。本方法过程简单,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0445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45617.1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纳米碳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原子掺杂的多级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在锂电池负极浆料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六溴苯和吡啶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直接一步原位脱卤聚合反应制得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粗产品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采用程序升温碳化,冷却后研磨得到杂原子掺杂的多级孔碳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材料电阻为15.96mΩ,电阻率为8.11*10-4Ω·m),在大倍率下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尤其是锂电池负极导电剂领域;鉴于本方法合成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实现杂原子掺杂的多级孔碳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27959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113436.6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的生产应用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第一步包含S1:将0.05g~0.4g金属与10mL~80mL六氯丁二烯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内胆的不锈钢反应釜中,盖上反应釜盖,置于烘箱中在210℃~230℃下反应8~50小时;S2:将S1步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通过离心、洗涤处理后,真空干燥,再在惰性气保护下加热0.5~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收集保存于干燥器皿中,待用;S3:将S2步所得的产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处理;第二步将上述方法制得的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应用于氧还原过程中;本发明所述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制得的氧还原电极还可应用于燃料电池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