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3281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306031.6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湖水体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性可装配式河湖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包括浮体装置、水质净化单元、生物膜收集处理装置以及太阳能电板;浮体装置上设置有水体入口,生物膜收集处理装置底部设置有水体出口;水质净化单元以及生物膜收集处理装置自前而后依次设置在浮体装置上;水质净化单元与水体入口相贯通;水体入口通过水质净化单元以及生物膜收集处理装置与水体出口相连通;太阳能电板分别向水质净化单元以及生物膜收集处理装置提供能量输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装配式单元、净化效率高、可根据不同河道改变相应形状、工艺简单实用的柔性可装配式河湖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55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64667.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围隔,包括作为围隔的立柱的伸缩螺杆、作为围隔的支撑结构的支撑箍圈、包裹在围隔外围的桶状套膜;所述伸缩螺杆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内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且伸缩螺杆和支撑箍圈之间通过固定螺套连接;桶状套膜采用橡胶绑带固定,橡胶绑带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围隔的底部设有插泥钢圈,用于作为围隔安装固定和保障围隔的密闭。本发明由支撑箍圈、伸缩螺杆、桶状套膜、插泥钢圈等主体结构组成,安装过程中通过采用固定螺套和橡胶绑带的方式进行便捷安装与固定,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同时采用桶状套膜和插泥钢圈的结构可以实现围隔很好的密闭性。此外,该围隔结构稳固、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外观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55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1464667.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围隔,包括作为围隔的立柱的伸缩螺杆、作为围隔的支撑结构的支撑箍圈、包裹在围隔外围的桶状套膜;所述伸缩螺杆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内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且伸缩螺杆和支撑箍圈之间通过固定螺套连接;桶状套膜采用橡胶绑带固定,橡胶绑带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围隔的底部设有插泥钢圈,用于作为围隔安装固定和保障围隔的密闭。本发明由支撑箍圈、伸缩螺杆、桶状套膜、插泥钢圈等主体结构组成,安装过程中通过采用固定螺套和橡胶绑带的方式进行便捷安装与固定,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同时采用桶状套膜和插泥钢圈的结构可以实现围隔很好的密闭性。此外,该围隔结构稳固、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外观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8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56639.3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除藻系统,包括:船体(100),包括防缠滤网(101)以及漏口(102);收藻装置(200),包括导流口(201)、导流管(202)、布水器(203)、收藻仓(204)以及收藻篓(205),其中,导流口(201)较大开口与漏口(102)匹配,其较小开口与导流管(202)的一端连接;布水器(203)设于导流管(202)的另一端,其侧表面设有多个孔(2031);收藻仓(204)包括:圆柱形侧表面(204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隔板(20421),以使藻水混合液经孔(2031)射出后与隔板(20421)碰撞产生扰流使得藻类相互碰撞进而产生絮凝;以及喇叭形顶部(2041)设有紫外线灯(20411),以照射藻类使其失去活性,沉淀于收藻篓内。通过将水体表面的藻类聚集、清除,无需投放药物,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845074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911014375.2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过滤装置、沉砂装置和有机物生态处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将初期雨水中直径大于预设尺寸的杂质去除;所述沉砂装置用于将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沉砂处理;所述有机物生态处理装置用于将经过沉砂处理的雨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得到清洁雨水。本发明在不影响雨水管网排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无动力分离并处理初期雨水,有效避免初期雨水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79950.3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墙,包括墙体、排水管道及进水升降结构;墙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为挡土侧、另一侧为出水侧;排水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过渡管及出水管,过渡管穿设于墙体、并沿墙体的厚度方向延伸,以连通挡土侧及出水侧,进水管位于挡土侧,且其远离过渡管的一端能够沿竖直方向活动,以形成进水调整端,出水管位于出水侧,使得位于挡土侧的积水能够依次经由进水管、过渡管及出水管排出;进水升降结构设于墙体,且与进水调整端驱动连接,用以驱动进水调整端沿竖直方向活动,使得进水调整端的高度可调。本方案能够灵活控制挡土侧的积水水位,实现对水位高度的调节,达到长效工作的目的,且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61648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32122.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A01G7/04 , F21S19/00 , F21V8/00 , F21Y1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沉水植物生长的装置,包括由从上到下竖直排列的采光装置、导光装置、漫反射装置组成筒状主体结构的导光系统;采光装置位于浮动组件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浮动组件上具有用于放置太阳能光伏板的多个凹槽;导光装置为一定长度的双层圆筒并位于浮动组件的下方,导光装置的接口处由防水连接装置连接;导光装置的下部设有多条LED灯带及感光摄影机,并由太阳能光伏板供电;浮动组件的下方通过钢丝绳连接有锚块。本发明采用太阳光和人工光源两种方式为沉水植物补光,不仅能够为沉水植物提供足够强度的光波长,同时还可以为沉水植物提供其特征波长,便于沉水植物的恢复,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水下光照强度,装置亦简单易拆卸,方便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84507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14375.2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过滤装置、沉砂装置和有机物生态处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用于将初期雨水中直径大于预设尺寸的杂质去除;所述沉砂装置用于将经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沉砂处理;所述有机物生态处理装置用于将经过沉砂处理的雨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得到清洁雨水。本发明在不影响雨水管网排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无动力分离并处理初期雨水,有效避免初期雨水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28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53305.8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除藻系统,包括:船体(100),包括防缠滤网(101)以及漏口(102);收藻装置(200),包括导流口(201)、导流管(202)、布水器(203)、收藻仓(204)以及收藻篓(205),其中,导流口(201)较大开口与漏口(102)匹配,其较小开口与导流管(202)的一端连接;布水器(203)设于导流管(202)的另一端,其侧表面设有多个孔(2031);收藻仓(204)包括:圆柱形侧表面(2042)的内表面设有多个隔板(20421),以使藻水混合液经孔(2031)射出后与隔板(20421)碰撞产生扰流使得藻类相互碰撞进而产生絮凝;以及喇叭形顶部(2041)设有紫外线灯(20411),以照射藻类使其失去活性,沉淀于收藻篓内。通过将水体表面的藻类聚集、清除,无需投放药物,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14270636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2674495.X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底泥生态修复领域,涉及一种城市浅层水体中底泥的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敷设在待修复底泥上的沉水植物种植层、有机物隔离层以及微电池反应层;沉水植物种植层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底泥脱稳、有机物过滤吸附、植物及微生物附着等功效的城市浅层水体中底泥的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