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2577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488947.7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水稻直链淀粉Wx基因型的分子标记Wx-YMZC及应用方法,分子标记的正向引物序列:Wx-YMZCF:TCACCATTCCTTCAGTTCTT,反向引物序列:Wx-YMZCR:TCTGAATAAGAGGGGAAACA。应用方法为:1)提取待查水稻基因的DNA;2)对待查水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反应产物用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比对Wx基因中(CT)n类型;4)反应产物经过AccⅠ酶切后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比对Wx基因中G/T的碱基类型。利用本发明的新型分子标记Wx-YMZC只需要一次PCR扩增反应以及一次酶切反应就可检测检测出Wx基因中(CT)n类型和G/T的碱基类型,不仅使实验更加简单,而且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准确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70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886863.8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水稻粒型基因GS3和GW5特异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包括GS3‑1673引物对、GW5‑5364引物对和GW5‑5366引物对,其中,所述GS3‑1673引物对的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GW5‑5364引物对的序列如SEQ ID NO:4‑6所示,所述GW5‑5366引物对的序列如SEQ ID NO:7‑9所示。本发明针对粒型基因GS3和GW5的单倍型进行检测的引物组,能够在168份来源广泛的籼稻中准确鉴定粒型基因GS3和GW5的单倍型,可用于育种材料中的早期鉴定,筛选GS3和GW5的优势单倍型组合,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7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886862.3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水稻千粒重相关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引物组包括9组引物对,分别是包括:SNAC1‑3416引物对、qTGW3‑3538引物对、qTGW3‑35390引物对、qTGW3‑35391引物对、qTGW3‑35393引物对、GW5‑5364引物对、GW5‑5366引物对、AET1‑2659引物对和DHD1‑2889引物对。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能够在137份来源广泛的籼稻中准确鉴定SNAC1、qTGW3、GW5、AET1和DHD1基因的单倍型,可在育种材料中进行早期鉴定,筛选上述5个基因的优势单倍型组合,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25774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488947.7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水稻直链淀粉Wx基因型的分子标记Wx-YMZC及应用方法,分子标记的正向引物序列:Wx-YMZCF: TCACCATTCCTTCAGTTCTT,反向引物序列:Wx-YMZCR :TCTGAATAAGAGGGGAAACA。应用方法为1)、提取待查水稻基因的DNA;2)、对待查水稻基因组DNA进行 PCR扩增;3)、反应产物用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比对Wx基因中(CT)n类型;4)、反应产物经过AccⅠ酶切后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比对Wx基因中G/T的碱基类型。利用本发明的新型分子标记Wx-YMZC只需要一次PCR扩增反应以及一次酶切反应就可检测出Wx基因中(CT)n类型和G/T的碱基类型,不仅使实验更加简单,而且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准确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53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605408.3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长育性转换过渡期的水稻两系不育系培育的新方法。它是利用无花粉型光敏不育系“特优占S”(简称TS)作母本,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水稻品种为父本杂交,通过连续的自交和选择来培育不育性稳定的新型两系不育系。在转育过程中利用长时间的育性转换过渡期(5-7天)进行选择,育性转换期从无花粉型、少量花粉且典败、大量花粉且典败、染败、正常染色等逐步过渡的过程,不育期内对不育系进行7~10天23℃左右的低温处理,所得到的不育系只有在长时间的低温和短光照条件才可诱导较高的可育性,可以有效避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过程中因低温引起的种子纯度降低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258170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02758.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繁育水稻低温敏两系不育系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系不育系繁殖的幼穗分化Ⅱ期至齐穗期,用遮阳网对秧苗进行覆盖遮阳,遮阳网离秧苗顶端的高度为40-60cm,使所在区域与外界的温度差控制在1-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简便易行,能有效增加水稻低温敏两系不育系的繁殖系数的繁育水稻低温敏两系不育系的新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