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03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2653.2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湖北隆中实验室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钢轨道岔打磨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轨道交通钢轨道岔打磨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回转单元、往复单元、道岔摆动单元以及加压单元,回转单元包括磨具回转机构、温度监测机构和道岔磨具,所述磨具回转机构的活动端通过扭矩传感器与所述道岔磨具可拆卸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道岔磨具旋转并监测扭矩,所述温度监测机构用于监测打磨过程中的温度。本发明通过往复单元、回转单元、道岔摆动单元、加压单元,将原本复合作用于道岔磨具的四项主要影响参数:磨具移动速度、磨具回转速度、磨具磨削角度、磨具磨削压力拆解为四项独立作用参数,提升在实验室条件下各单一参数的可控制性与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63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90854.X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湖北隆中实验室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B24B27/00 , B24B49/04 , B24B49/14 , B24B47/22 , B24B47/12 , B24B41/00 , B24B49/00 , B24B41/04 , B24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磨削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轨道交通钢轨打磨技术领域,一种钢轨磨削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回转单元、两组打磨单元、加压单元以及温度监测装置,回转单元包括驱动装置以及钢轨圆盘;每个打磨单元均包括磨具、第一压力传感器、贴合装置、冲角调节装置以及测速装置;加压单元包括载荷装置以及减振装置;温度监测装置的监测端对应于钢轨圆盘与磨具的接触面;本发明能够在试验中实时进行磨削压力监测、磨具横向力监测、磨具转速监测、摩擦扭矩检测、磨削温度监测,通过多类型数据采集,形成系统性的数据框架,为钢轨打磨滚/滑复合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6037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872653.2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湖北隆中实验室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钢轨道岔打磨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轨道交通钢轨道岔打磨模拟试验装置包括回转单元、往复单元、道岔摆动单元以及加压单元,回转单元包括磨具回转机构、温度监测机构和道岔磨具,所述磨具回转机构的活动端通过扭矩传感器与所述道岔磨具可拆卸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道岔磨具旋转并监测扭矩,所述温度监测机构用于监测打磨过程中的温度。本发明通过往复单元、回转单元、道岔摆动单元、加压单元,将原本复合作用于道岔磨具的四项主要影响参数:磨具移动速度、磨具回转速度、磨具磨削角度、磨具磨削压力拆解为四项独立作用参数,提升在实验室条件下各单一参数的可控制性与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24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56221.2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湖北隆中实验室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孔隙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选择玻璃化温度大的聚合物作为油储层原料,选择玻璃化温度小的聚合物作为工作层原料,先将油储层原料压制油储层冷坯体,然后敷设工作层原料压制复合冷坯体;之后将复合冷坯体在大于油储层原料的玻璃化温度的情况下定容烧结,得到多孔复合预坯体;最后将多孔复合预坯体在介于油储层原料、工作层原料的玻璃化温度之间的温度下进行热压复烧,冷却后得到梯度孔隙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间距高储油性能和高保油率特性,能够极大改善摩擦界面润滑性能,并且实现长效润滑,极大提高了轴承保持架之类产品的使用寿命,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62472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311556221.2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湖北隆中实验室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孔隙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选择玻璃化温度大的聚合物作为油储层原料,选择玻璃化温度小的聚合物作为工作层原料,先将油储层原料压制油储层冷坯体,然后敷设工作层原料压制复合冷坯体;之后将复合冷坯体在大于油储层原料的玻璃化温度的情况下定容烧结,得到多孔复合预坯体;最后将多孔复合预坯体在介于油储层原料、工作层原料的玻璃化温度之间的温度下进行热压复烧,冷却后得到梯度孔隙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间距高储油性能和高保油率特性,能够极大改善摩擦界面润滑性能,并且实现长效润滑,极大提高了轴承保持架之类产品的使用寿命,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9314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47244.3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C09D179/08 , C09D7/61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摩耐磨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减摩耐磨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材料以质量份计,其原料包括如下组分:100份基础浆料、0.1‑20份功能填料、0‑50份稀释剂、0.1‑1份消泡剂、0.1‑1份分散剂;其中,基础浆料为水性聚酰胺酰亚胺乳液;功能填料为经硅氧烷偶联剂处理的生物质碳复合二硫化钼材料,生物质碳的来源为香蒲衍生碳纤维。该复合材料具有摩擦系数和磨损低、原料来源广泛、对环境友好、分散稳定性高的优势;其制备方法工艺便捷,可满足规划化生产的需求;作为减摩耐磨材料在机械工程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758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23282.5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C09D5/08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转锈抑锈剂纳米片改性的带锈涂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带绣涂料包括涂料体系和固化体系;涂料体系以质量份计包括,30‑50份基质涂料、0.1‑5份负载转锈抑锈剂纳米片、5‑35份防腐填料、0.5‑3份分散剂、1‑3份消泡剂、0.5‑5份流平剂、5‑15份稀释剂;固化体系以质量份计包括,5‑15份固化剂;所述负载转锈抑锈剂纳米片为负载植酸锶的氮化硼纳米片。本发明将负载植酸锶的氮化硼纳米片添加到带绣涂料体系中,能够避免锈抑锈剂直接添加于涂层而快速泄露失效的问题。本发明的带绣涂料具有阻隔屏蔽、钝化稳定、螯合转化多重协同作用,极大地延长了涂层的服役寿命,能够缩短锈蚀基材的涂装与维修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7536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95087.6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再制造修复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制动盘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修复层原料通过激光熔覆于制动盘损伤区域形成修复层;修复层为钴基合金;以重量百分比计,修复层原料包括25%‑28%Cr、3%‑5%W、2%‑3%Fe、64%‑70%Co。本发明的修复层与制动盘材料相容性较好,且制备的修复层具有良好的自熔性、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能。本发明可用于修复高速列车制动盘损伤表面,并提高制动盘的耐磨性能以及耐热疲劳、热损伤性能,延长高铁制动盘使用寿命,实现高速列车磨损失效制动盘的绿色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359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39001.2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纳米花‑碳纳米管‑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醚醚酮97‑99份,二硫化钼纳米花‑碳纳米管杂化材料1‑3份。本申请通过在聚醚醚酮中添加二硫化钼纳米花‑碳纳米管杂化材料提高二硫化钼纳米花‑碳纳米管‑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和硬度的同时提高减摩耐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2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8549.4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环块摩擦副转移膜的表征保护方法,属于摩擦测试技术领域。本方法通过使用回型防护胶布,有效保护了摩擦副材料表面的转移膜,避免了切削液在切割过程中对表面造成污染,确保了转移膜的结构完整性和转移膜的成分、成键结构解析。依据试验环境工况的不同,本发明通过调整优化第二层功能层的厚度、材质,可有效保持不同试验环境工况下的摩擦试验后环试样待分析区域的原始状态,使后续表征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环块摩擦磨损机理。该方法的操作简单,成本经济,适用于各种尺寸、各种工况环试样的转移膜保护,能够在不影响摩擦磨损表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对转移膜的有效保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