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61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54907.4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G01N29/024 , G01N29/44 , G01N30/02 , G01N30/72 , G01N30/86 , G01N30/06 , G01N30/14 , G01N9/36 ,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油掺假鉴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检测及特征指示物质测定的茶油掺假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采集纯山茶油、其他植物油纯油及掺假山茶油若干;S2、对采集的样品油进行超声检测;S3、对样品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测定样品油中微量活性成分的含量;S4、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超声参数与掺假油比例之间的PLS模型,基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山茶油鉴伪模型,预测掺假油的种类。本发明利用PLS模型可快速分辨掺假茶油,判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利用山茶油鉴伪模型可鉴别掺假油的种类并可确定样品茶油的生产工艺。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01188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90791.2
申请日:2019-12-28
Applicant: 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速油茶果脱壳机,包括用于对油茶果脱壳的脱壳装置,所述脱壳装置包括转动滚压件,所述转动滚压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滚压件变速转动的调速驱动装置。所述转动滚压件可做变速转动,可针对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油茶果调节转动速度,以控制控制撞击、搓揉的力度,保证小小不同,厚薄程度不同的油茶果能顺利脱壳。采用这种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大小不同,厚薄程度不同的油茶果进行脱壳时,无法调整对油茶果撞击、搓揉的力度,导致籽破损率高,脱壳率低的问题,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345223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22429004.2
申请日:2019-12-28
Applicant: 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速油茶果脱壳机,包括用于对油茶果脱壳的脱壳装置,所述脱壳装置包括转动滚压件,所述转动滚压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滚压件变速转动的调速装置。所述转动滚压件可做变速转动,可针对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油茶果调节转动速度,以控制控制撞击、搓揉的力度,保证小小不同,厚薄程度不同的油茶果能顺利脱壳。采用这种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大小不同,厚薄程度不同的油茶果进行脱壳时,无法调整对油茶果撞击、搓揉的力度,导致籽破损率高,脱壳率低的问题,且提高了生产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5586545U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22190715.6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油检测用净化工作台,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对应的机体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机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该一种食用油检测用净化工作台,在进行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启动负离子发生器和风扇,通过第一滤网初步过滤颗粒较大的灰尘杂质,通过负离子发生器工作释放一定浓度的空气负离子来净化空气,通过风扇输送,通过第二滤网进一步吸附灰尘,从而使空气得到深层净化,大大提高了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549352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2192924.4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3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食用油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密封检修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储存腔室,所述储存腔室的内部通过隔板安装有处理器,所述储存腔室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壳体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检测仪,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嵌入安装有显示器。该一种便携式食用油检测装置,在进行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装置整体体积整体较小,使用的器件都被集中收纳在壳体内部或者表面,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携带到任意地点检测,提高了装置使用的整体灵活性,大大提高了携带移动的效率,使检测更加全面可靠,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整体精确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