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58279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1191406.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3/132 , C04B33/138 , C04B3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重有机污染土壤和有色金属冶炼渣制备超轻陶粒的方法。所述超轻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重有机污染土壤和有色金属冶炼渣配比混合,得到混合材料;(2)将步骤(1)所述混合材料进行造粒,焙烧,得到超轻陶粒。本发明可以实现以重有机污染土壤和有色金属冶炼渣为原料,经过混料、造粒、干燥、焙烧、冷却等步骤,通过控制原辅料配比和焙烧工艺参数,制备出具有堆积密度低、吸水率低、浸出液有机物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均满足要求的超轻陶粒,实现两种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0343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40406.5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破碎混合及修复设备,涉及土壤修复设备,包括机架、双层筒体、搅拌轴以及若干个搅拌片;双层筒体分别连接有热媒供送组件和冷媒接收组件;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机架上且贯穿双层筒体设置,搅拌轴内设有第一腔,搅拌轴分别与热媒供送组件与冷媒接收组件相连;搅拌片内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且搅拌片的外端设有螺旋送料部。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破碎混合及修复设备,利用双层筒体的夹层中的热介质有效提高了土壤温度,结合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热介质的通入,可以利用搅拌体对土壤进行破碎的同时对土壤进行有效加热,为药液与土壤的反应提供了稳定的温度,使土壤的破碎和药液反应得到有效集成,提高了土壤的修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96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199941.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修复方法,该方法采取农艺调控改变农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行为,进而降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修复步骤包括:(1)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浇水,田间保持一定水分含量;(2)将接种硫酸盐还原菌的有机肥均匀撒施至土壤表面;(3)利用旋耕机翻耕土壤;(4)翻耕后在土壤表面覆盖农作物的秸秆,且覆膜;(5)低累计农作物正常种植,在施肥阶段喷洒营养物质。本发明所提供的修复法绿色环保,治理重金属土壤过程中对环境不构成污染,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方法易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35827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91406.4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3/132 , C04B33/138 , C04B3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重有机污染土壤和有色金属冶炼渣制备超轻陶粒的方法。所述超轻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重有机污染土壤和有色金属冶炼渣配比混合,得到混合材料;(2)将步骤(1)所述混合材料进行造粒,焙烧,得到超轻陶粒。本发明可以实现以重有机污染土壤和有色金属冶炼渣为原料,经过混料、造粒、干燥、焙烧、冷却等步骤,通过控制原辅料配比和焙烧工艺参数,制备出具有堆积密度低、吸水率低、浸出液有机物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均满足要求的超轻陶粒,实现两种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05877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62065.1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9K17/40 , B09C1/10 , B09C1/08 , A01B79/02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治理农田镉污染土壤的复合修复剂及修复方法。所述复合修复剂包括质量比为100:(5-50):(1-50):(1-10):(1-10)的农牧业有机废弃物、腐植质、菌液、矿物质肥和络合剂;所述菌液由菌种浓度比为1:(1-6)的芽孢杆菌和固氮溶磷解钾菌组成。本发明的复合修复剂及修复方法可实现对农田土壤镉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兼治土壤病害的双重目的,其修复效果好、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很高的田间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20587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162065.1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9K17/40 , B09C1/10 , B09C1/08 , A01B79/02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治理农田镉污染土壤的复合修复剂及修复方法。所述复合修复剂包括质量比为100:(5‑50):(1‑50):(1‑10):(1‑10)的农牧业有机废弃物、腐植质、菌液、矿物质肥和络合剂;所述菌液由菌种浓度比为1:(1‑6)的芽孢杆菌和固氮溶磷解钾菌组成。本发明的复合修复剂及修复方法可实现对农田土壤镉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兼治土壤病害的双重目的,其修复效果好、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很高的田间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203434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0140406.5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破碎混合及修复设备,涉及土壤修复设备,包括机架、双层筒体、搅拌轴以及若干个搅拌片;双层筒体分别连接有热媒供送组件和冷媒接收组件;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机架上且贯穿双层筒体设置,搅拌轴内设有第一腔,搅拌轴分别与热媒供送组件与冷媒接收组件相连;搅拌片内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且搅拌片的外端设有螺旋送料部。本发明提供的污染土壤破碎混合及修复设备,利用双层筒体的夹层中的热介质有效提高了土壤温度,结合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热介质的通入,可以利用搅拌体对土壤进行破碎的同时对土壤进行有效加热,为药液与土壤的反应提供了稳定的温度,使土壤的破碎和药液反应得到有效集成,提高了土壤的修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03441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62649.9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农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所述农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为:在2-3月份,对待修复的镉污染土壤进行翻耕,同时将有机复合修复剂施入待修复土壤中,进行缺氧养护;到4月份,采取间作的方式种植紫花苜蓿幼苗和玉米幼苗,并进行田间管理;9月下旬对紫花苜蓿幼苗和玉米进行收割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实现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兼农业生产的绿色修复方式,其修复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很高的田间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214391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20246912.8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用搅拌混合设备,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反应筒、搅拌体、螺旋输送杆以及药液管;反应筒设有用于容纳热介质的夹层,反应筒上还设有进料斗、进液管和出料管;搅拌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转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染土壤修复用搅拌混合设备,通过搅拌体对反应筒内的土壤进行破碎搅拌,实现土壤的有效破碎,便于后续与药液发生充分反应;反应筒的夹层内的热介质对土壤进行有效加热,使土壤能够快速达到与药液反应的温度,使土壤与药液的快速反应,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修复速度,修复好的土壤通过螺旋输送杆从反应筒内排出,提高了设备对土壤的修复效率,实现了破碎与反应的集成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34659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200894.4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19/30 ,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70 , C02F103/06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基‑膨润土/碳复合多孔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复合多孔材料包括膨润土多孔骨架以及分布在所述膨润土多孔骨架外表面和孔内表面的铁粉和碳。所述复合多孔材料结构可控,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去除六价铬,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含铬废水处理、含铬地下水渗透反应墙修复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通过各原料和工艺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复合多孔材料结构的调控,具有生产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