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5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12605.5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煤壁模型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煤壁的几何参数,根据所述待处理煤壁的几何参数生成煤壁网格模型,其中,所述几何参数包括位置、朝向、宽度和高度;获取采煤截割设备的尺寸,在采煤截割设备截割煤壁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采煤截割设备的尺寸,确定所述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区域;根据所述更新区域对所述煤壁网格模型进行更新,以生成更新后的煤壁网格模型,本申请通过采煤截割设备的尺寸确定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区域,并根据更新区域对煤壁网格模型进行更新,缩短了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时间,提高了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效率,并保证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煤壁截割面模拟的视觉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273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30721.4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数字场景与生成式数据驱动的煤矿数字孪生系统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与目标煤矿对应的数字场景,其中,数字场景用于模拟和仿真目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基于数字场景对目标煤矿的数字孪生系统进行验证。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法,能够为煤矿数字孪生系统开发提供直观、简单和有效的数字化验证环境,降低其开发和测试成本,缩短其研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801523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12605.5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煤壁模型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煤壁的几何参数,根据所述待处理煤壁的几何参数生成煤壁网格模型,其中,所述几何参数包括位置、朝向、宽度和高度;获取采煤截割设备的尺寸,在采煤截割设备截割煤壁的过程中,根据所述采煤截割设备的尺寸,确定所述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区域;根据所述更新区域对所述煤壁网格模型进行更新,以生成更新后的煤壁网格模型,本申请通过采煤截割设备的尺寸确定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区域,并根据更新区域对煤壁网格模型进行更新,缩短了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时间,提高了煤壁网格模型的更新效率,并保证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煤壁截割面模拟的视觉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92913.9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IPC: E21B47/00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钻孔窥视的围岩裂隙监测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通过钻孔窥视仪获取巷道围岩中松动圈分布位置处的窥视孔内岩层的深度图像数据;钻孔窥视仪由深度相机集成;根据深度图像数据,获取窥视孔内岩层的视觉点云数据;基于视觉点云数据,采用经过训练的目标识别模型对窥视孔内岩层的裂隙进行识别,以得到窥视孔内岩层中裂隙的裂隙点云信息;对裂隙的裂隙点云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窥视孔内岩层中裂隙的目标监测信息。利用钻孔窥视仪结合深度相机和目标识别模型,实现对巷道围岩中松动圈分布位置处岩层裂隙的自动、快速识别与分析,实现了对岩层裂隙的监测,摆脱了传统人眼观察的局限性,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512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282466.9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研究分公司
IPC: G06T17/05 , G06F30/20 , G06F30/13 , G06T3/4038 , G06F3/0488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煤矿三维作业场景搭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三维作业场景搭建平台,方法包括:在三维作业场景搭建平台中提供三维作业场景搭建界面,其中,三维作业场景搭建界面用于触发搭建煤矿三维作业场景,再响应于对三维作业场景搭建界面的操作指令,从三维作业场景搭建平台的模型库中确定多个候选作业模型,再根据多个候选作业模型搭建煤矿三维作业场景,由此,能够基于三维作业场景搭建平台为煤矿三维作业场景的搭建提供一个便捷的操作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简化煤矿三维作业场景搭建流程,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煤矿三维作业场景的搭建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