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轮转向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27121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210023984.6

    申请日:2012-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12 B62D3/06 B62D5/0427 B62D7/1581

    Abstract: 一种车辆后轮转向装置(100),包括:壳体(10);连杆(21),其相对壳体(10)不可回转并于连杆(21)轴向可移动方式得到支撑;以及,转换机构(40),其布置在连杆(21)与壳体(10)之间,以将旋转驱动装置(30)的旋转转换成轴向驱动力。壳体(10)包括布置于第一端(10a)的管状第一轴套(51)、以及布置于第二端(10b)的管状第二轴套(52)。各轴套(51、52)与连杆(21)外周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并支撑连杆(21)以使其于轴向可移动。第一轴套(51)的连杆支撑刚度低于第二轴套(52)的连杆支撑刚度。第一轴套(51)布置有于连杆(21)径向变形的弹性体(51b)。第二轴套(52)布置有内周凸部(52a),连杆(21)于内周凸部(52a)处倾斜。

    车辆后轮转向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27121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23984.6

    申请日:2012-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12 B62D3/06 B62D5/0427 B62D7/1581

    Abstract: 一种车辆后轮转向装置(100),包括:壳体(10);连杆(21),其相对壳体(10)不可回转并于连杆(21)轴向可移动方式得到支撑;以及,转换机构(40),其布置在连杆(21)与壳体(10)之间,以将旋转驱动装置(30)的旋转转换成轴向驱动力。壳体(10)包括布置于第一端(10a)的管状第一轴套(51)、以及布置于第二端(10b)的管状第二轴套(52)。各轴套(51、52)与连杆(21)外周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并支撑连杆(21)以使其于轴向可移动。第一轴套(51)的连杆支撑刚度低于第二轴套(52)的连杆支撑刚度。第一轴套(51)布置有于连杆(21)径向变形的弹性体(51b)。第二轴套(52)布置有内周凸部(52a),连杆(21)于内周凸部(52a)处倾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