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操作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6267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80034024.5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动操作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准确地检测制动踏板的操作。上述制动操作装置具备:推动器(19、20),与制动踏板(2)连结;液压机构(5),上述液压机构(5)设置于推动器(19、20)与按压部件(27)之间,并将推动器(19)、(20)的推力借助液压向按压部件(27)传递;第1弹性机构(23a、23b),朝向使推动器(19)、(20)离开按压部件(27)的方向产生弹力;缸体(18),收纳推动器(19、20),并且对推动器(19、20)的离开按压部件(27)的方向上的后退端进行限制;以及第2弹性机构(37),设置于将缸体(18)向按压部件(27)侧按压的位置,并且产生对第1弹性机构(23a、23b)的使推动器(19)、(20)离开按压部件(27)的弹力进行抵抗的弹力。

    踏板踩踏力检测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2205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31562.5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一种踏板踩踏力检测器(100),其包括杆(3)、壳体(C)、变形体(21)、操作体(22)和弹性构件(26),壳体具有有底筒形并且沿着杆(3)的纵向方向延伸,变形体(21)被容纳在壳体(C)的底部中,操作体(22)被容纳在壳体(C)中,从而操作体(22)与变形体(21)接触,弹性构件(26)与杆(3)的操作关联地被压缩,因而使得偏置力作用在操作体(22)上。

    车辆控制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70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110250343.3

    申请日:20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控制装置执行对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制驱动力进行调整来将车辆横摆角速度控制为目标横摆角速度的横摆力矩控制以及对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制驱动力进行调整来将左右前轮的速度差和左右后轮的速度差控制在规定范围的速度差控制。车辆控制装置在左右前轮的速度差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左右前轮执行横摆力矩控制,在左右前轮的速度差不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左右前轮执行速度差控制。车辆控制装置在左右后轮的速度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对左右后轮执行横摆力矩控制,在左右后轮的速度差不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左右后轮执行速度差控制。

    复合行星齿轮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6442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723537.0

    申请日:2021-06-29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得到高减速比的复合行星齿轮装置。所述复合行星齿轮装置具备:在同轴上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及第三齿轮(7)、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8)、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9)及第三行星齿轮(10)、与第三齿轮(7)啮合的第四行星齿轮(11)以及对各行星齿轮进行保持的行星架(12),使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一体地旋转,使第三行星齿轮与第四行星齿轮一体地旋转,使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齿轮的齿轮比和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轮比不同,使第三行星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轮比和第四行星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轮比不同,使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的转速相对于行星架减少。

    车辆用差动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381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1491185.7

    申请日:2021-12-08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差动装置(D),具备差动旋转机构(3)和被输入驱动转矩的转矩输入构件(4),将驱动转矩分配并传递给第一驱动轴(1)和第二驱动轴(2)。差动旋转机构(3)具备:输入齿轮(7),与转矩输入构件(4)一体地旋转;输出齿轮(8),与第一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彼此一体地旋转;及行星架(11),支承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并与第二驱动轴(2)一体地旋转,差动旋转机构使输入齿轮(7)与第一齿轮(9)之间的齿数比和输出齿轮(8)与第二齿轮(10)之间的齿数比互不相同,在第一驱动轴(1)和第二驱动轴(2)差动旋转时,使第一驱动轴(1)和第二驱动轴(2)相互反转。

    差动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42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323985.8

    申请日:2021-11-10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一种紧凑简单且车辆搭载性好的差动装置(D),具有:在旋转轴线(AL)上可相对旋转的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啮合的第一偏心齿轮(6)、与第二齿轮(5)啮合的第二偏心齿轮(7)、支承第一、第二偏心齿轮(6、7)的公转运动的公转支承构件(8),具有将第一偏心齿轮(6)的公转运动转换成第一旋转轴(1)的旋转运动的第一运动转换机构(9)、将第二偏心齿轮(7)的公转运动转换成第二旋转轴(2)的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转换机构(10),使第一齿轮与第一偏心齿轮的齿轮比和第二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的齿轮比不同,当第一旋转轴(1)与第二旋转轴(2)差动旋转时,第一、第二旋转轴向相反方向相对旋转。

    三排车轮车辆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86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265742.7

    申请日:2021-03-11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具有前轮(16)、中央轮(18)以及后轮(20)的三排车轮车辆(10)具有:引导臂部(22L),在后端部以能在上下方向枢转的方式连结于车身(14);摆动臂(24),以能在车辆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引导臂部的前端部且在下端部将前轮支承为能旋转;以及连结连杆(25),在一端以能绕枢轴线(34A)枢转的方式枢接于摆动臂且在另一端以能绕枢轴线(36A)枢转的方式枢接于车身,对三排车轮车辆(10)处于水平平坦路的情况进行观察,两条枢轴线的高度相互不同,当向后方的力从前轮(16)经由摆动臂(24)作用于连结连杆(25)的一端时,连结连杆对摆动臂施加包含向上的分量的反作用力。

    车辆控制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7095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236177.1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在使附加于各车轮的制动力增减的控制的执行中所有的车轮速度同时比实际的车身速度的降低大幅降低的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装置基于在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最大摩擦系数的车轮的速度来设定下限车轮速度,在对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附加制动力时第一车轮的速度和第二车轮的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成为小于下限车轮速度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将第一车轮的速度和第二车轮的速度控制为下限车轮速度以上的车轮速度波动控制。车轮速度波动控制是执行第一增减控制并且执行第二增减控制的控制,第一增减控制是交替地执行使第一制动力一起增大的第一增大控制和使第一制动力一起减小的第一减小控制的控制,第二增减控制是使第二制动力增大或减小的控制。

    驱动力控制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5986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447353.4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驱动力控制装置,在任意一个马达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都能够抑制行驶性能、车辆的运行情况的稳定性降低。构成为判断产生了不能从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中的任意一个马达输出所希望的转矩的故障这一情况(步骤S2),并在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从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中的另一个马达输出转矩(步骤S10至步骤S13),并且控制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容量(步骤S7),以使从另一个马达输出的转矩的至少一部分传递到右侧的驱动轮和左侧的驱动轮中的连结了一个马达的第一驱动轮。

    齿轮传动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53500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0473875.1

    申请日:2018-05-17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装置大型化就能够设定较大的输入输出比并且能够提高输入输出比的选择或设定的自由度的齿轮传动装置。具备:行星架(4),其与第一轴(2)连结;第一行星齿轮(P1),其以能够自转的方式保持于行星架;第一齿圈(R1),其与规定的固定部(C)连结且与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第一太阳齿轮(S1),其与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第二太阳齿轮(S2),其与第一太阳齿轮一体地旋转;第二行星齿轮(P2),其以能够自转的方式保持于行星架(4)并且与第二太阳齿轮啮合;第三行星齿轮(P3),其与第二行星齿轮一体地旋转;第二齿圈(R2),其与第三行星齿轮啮合并且与第二轴(14)连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