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信号检测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机组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633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26411.5

    申请日:2024-05-20

    Inventor: 李海 樊钊 刘振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入信号检测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机组及存储介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有接线端子发出的输入信号,并识别所述输入信号的信号类别;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的信号类别,获取对应的元器件的识别信息;将所述识别信息存储至所述主板的存储器。本发明统一接线端子,主板只需自动检测所有接线端子发出的输入信号,便能根据检测的输入信号的信号类别来自动识别接线端子对应的元器件,再将识别信息存储到主板的存储器中,这样主板便能清楚每个接线端子对应的元器件,这样能降低生产过程中I/O接口与对应接线端子之间的错接或混接接线端子的情况发生,且还能提高接线端子的通用度,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轴承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84128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810452275.7

    申请日:2018-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轴承结构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具有轴孔,轴承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轴承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直面和多个油楔面,多个直面与多个油楔面沿轴孔的周向交替地设置,油楔面的在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的高度沿转轴的旋转方向逐渐增加。在轴承本体的端面上设置交替设置的直面和油楔面。并将油楔面的在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的高度沿设置于轴孔内的转轴的旋转方向逐渐增加。这样设置能够减小轴承本体与其配合的部件接触的摩擦损伤,有效地提高了该轴承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绕线飞叉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4775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810813104.2

    申请日:2018-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线飞叉。该一种绕线飞叉,包括飞叉框架,所述飞叉框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形成间隙,在所述间隙中设有第一过线嘴安装孔、第一滚轮,所述第一过线嘴安装孔、第一滚轮沿所述飞叉框架的长度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中还设置有第一导线件,以引导并保护穿行其中的漆包线。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绕线飞叉,能够防止漆包线在绕线过程中跳线、刮伤破损现象的产生,保证绕组质量,进而降低电机生产制造成本。

    转子冲片及包括该转子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158005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31080.4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冲片及包括该转子冲片的转子铁芯、电机、压缩机。转子冲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磁钢槽和多个第二磁钢槽;第一磁钢槽在靠近转子冲片的径向外侧具有断开部,第二磁钢槽在靠近转子冲片的径向外侧具有连接部,连接部卡挡磁钢。通过设置第一磁钢槽可以有效减少磁钢的漏磁现象,保证磁通密度提升电机效率,设置第二磁钢槽能够加强转子冲片的结构强度,保证电机在高速转动时转子铁芯不发生变形。

    一种自动补给装置、转子压接系统及自动补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981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596834.8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补给装置、转子压接系统及自动补给方法,涉及转子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人工操作效率低、人力浪费的技术问题。该自动补给装置包括载体固定架、推料组件、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和物料载体,待补给的物料堆叠在物料载体内;载体固定架能够竖直升降,且处于升起或降下位置时分别与输入组件或输出组件实现物料连接,当物料载体位于载体固定架上时,推料组件能够将待补给的物料从物料载体内推出;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均为无动力形态输送;转子压接系统包括自动补给装置和机械手,机械手将物料从自动补给装置上取下输送到压接机上。本发明实现物料的自动补给,具有设计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工作稳定性好和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铆压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8315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574328.8

    申请日:2017-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2 B23P19/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铆压装置。该铆压装置包括:上模机构,上模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上顶针,上顶针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组件的底部;下模机构,下模机构包括第二定位组件和下顶针,第二定位组件上设置有沿铆压装置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铆压孔,铆压孔位于上顶针的正下方向,下顶针安装在铆压孔内并沿铆压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钉、止动圈等结构来固定电机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的方式而言,本发明中的电机的合盖过程的动作简单,工人的劳动强度低,安装过程简单,不会出现螺钉、止动圈等掉落的现象,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轴孔过盈配合的安装拆卸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100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38475.6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或卸下靠压配合的物件技术领域,提供的安装拆卸装置及方法,包括轴件、孔件、径向涨缩组件和轴向推拉组件;孔件包括安装孔;径向涨缩组件包括辅助轴、第一环形密封槽、第一密封圈和第一油路,孔件套于辅助轴上,孔件与辅助轴间隙配合,辅助轴与轴件沿同一轴线密封连接,第一环形密封槽设于安装孔的远离轴件的一端的侧壁上,第一密封圈安装于第一环形密封槽中,第一密封圈挤压于孔件与辅助轴之间,第一油路贯通辅助轴,第一油路的一端的第一开口设于辅助轴的侧壁上,第一开口位于第一密封圈与轴件之间;轴向推拉组件带动孔件沿辅助轴的轴向移动。安装过程都在常温下进行,安装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径向尺寸变化不均匀的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