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排风阀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8427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91673.2

    申请日:2016-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H11/10 F16K31/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滑排风阀,包括电磁阀和阀体,所述电磁阀设置在两端盖板之间,盖板内侧设有衬圈,膜片设置在盖板和衬圈之间,膜片与阀体配合开启,从而实现进气功能,本发明的防滑排风阀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利于安装维护;为保证最大的制动效果,通过防滑防滑阀的阶冲实现制动缸的升压,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实行最大的制动效果;当车轮即将发生打滑时通过该防滑排风阀的阶排来实现制动缸的压降,从而防止车轮打滑;装配、检修方便。

    一种新型轨道风源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9301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769085.3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轨道风源系统,包括电机、控制箱、梁架、进气过滤单元、压缩机主体单元、冷却器单元、安全阀单元、排气电磁阀单元、止回阀单元、气水分离单元、干燥器单元和控制柜单元;系统与轨道车辆的装配方式:电机、控制箱、进气过滤单元、冷却器单元、安全阀单元、排气电磁阀单元、止回阀单元、气水分离单元、干燥器单元、控制柜单元各自安装至压缩机主体单元上、压缩机主体单元连接至梁架上、梁架通过螺栓安装至轨道车辆的车体上,或将上述各单元及压缩机主体单元分别连接至梁架、梁架连接至车辆;电机连接控制箱和压缩机主体单元,控制箱连接至轨道车辆的控制系统。本发明采用风冷设计方式,是一种清洁环保、易保养的新形式风源系统。

    一种电动无油主空压机空气压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94643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792113.9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无油主空压机空气压缩装置,属于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曲轴、风扇端轴承、大配重块、摆杆轴承、摆杆、小配重块、电机端轴承、联轴器和压缩缸组件;压缩缸组件由低压缸盖、输出接头、阀板螺钉、排气簧片、阀板、进气簧片、低压缸缸体、垫块、低压缸缸套、活塞环、支承环、低压活塞、连杆小端轴承、油封、活塞销、绝热环、压紧螺钉组成;压缩缸组件由至少一高压缸组件和至少两低压缸组件组成;活塞环和支承环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油封防止轴承油脂泄漏,绝热环隔绝低压活塞热量。本发明通过风冷解决空压机漏油和串油隐患,形成合理气流走向,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活塞环和支承环,无需油冷,减少维护成本。

    一种电动无油主空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06194651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90090.8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无油主空压机,属于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风扇、空压机主体、电机、冷却器、减震器、排水电磁阀、拉杆和罩壳,冷却器包括中冷却器和后冷却器,至少分别有四个减震器分别安装在风扇支架和电机支架上,减震器与汽车车体连接,排水电磁阀分别安装在中冷却器和后冷却器的下端,拉杆连接并锁紧电机支架和空压机主体,罩壳内设有吸音材料层,空压机主体由主壳体及压缩缸组件,主壳体内有曲轴,压缩缸组件呈X型,由至少一个高压缸组件和至少两个低压缸组件组成。本发明通过风冷解决空压机漏油和串油的风险隐患,降低维修成本,压缩缸组件形成合理气流走向,实现冷却风效率最大化,罩壳内喷涂吸音材料,降噪音。

    一种无油风源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184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1710769103.8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油风源系统,它包括电控制柜单元、空压机单元、梁架、进气过滤器单元和输出空气处理单元。电控制柜单元包括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机的通断电控制。空压机单元作为无油风源系统的主体部分,进行空气压缩并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输出压力。进气过滤器单元用于空压机单元的进气过滤。输出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冷凝过滤器和干燥器,实现冷凝、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的最终输出。电控制柜单元、空压机单元、进气过滤器单元、输出空气处理单元均为单独装配,再集成安装于梁架。梁架与轨道车辆的车体相连接。相比传统的油冷风源系统,本发明的无油风源系统通过风冷实现自身系统的冷却,是一种清洁、环保、维护保养简便的新形式风源系统。

    一种无油风源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18497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69103.8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油风源系统,它包括电控制柜单元、空压机单元、梁架、进气过滤器单元和输出空气处理单元。电控制柜单元包括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机的通断电控制。空压机单元作为无油风源系统的主体部分,进行空气压缩并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输出压力。进气过滤器单元用于空压机单元的进气过滤。输出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冷凝过滤器和干燥器,实现冷凝、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的最终输出。电控制柜单元、空压机单元、进气过滤器单元、输出空气处理单元均为单独装配,再集成安装于梁架。梁架与轨道车辆的车体相连接。相比传统的油冷风源系统,本发明的无油风源系统通过风冷实现自身系统的冷却,是一种清洁、环保、维护保养简便的新形式风源系统。

    双塔干燥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9725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58735.4

    申请日:2017-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26 B01D46/00 B01D2257/80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塔干燥器,包括第一干燥筒(1)和第二干燥筒(2),第一干燥筒(1)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力指示器(3),第二干燥筒(2)顶部设置有第二压力指示器(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在相同使用参数下体积更小。通过在双塔干燥筒的顶部分别设置的压力指示器,能够实时观察及方便识别双塔干燥筒的工作情况,保证在双塔干燥筒需要维护时安全地进行拆卸更换工作。通过在双塔干燥筒上的排气阀门上方设置的加热器,能够满足在低温-40℃下正常使用。通过在双塔干燥筒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判断、反馈第一干燥筒和第二干燥筒之间的切换工作模式是否正常的信息,以便及时发出报警并有效排除故障。

    一种轨道车辆升弓风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2910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61387.4

    申请日:2015-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5/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升弓风源系统,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空压机,空压机的一端通过电缆线与插座相连接,插座通过插头连接供电,空压机的另一端通过导气管与单向电磁阀连接,单向电磁阀通过导气管与干燥器的进气端和安全阀连接,干燥器上安装有加热器和压力开关,干燥器的再生口通过导气管与储气筒相连,干燥器的输出端通过导气管输出供气;支架与安装架相连接。其结构紧凑合理,安装牢固,总成较轻,不容易导致电机烧毁现象,振动较小且不容易造成漏气、漏电现象等。

    一种轨道风源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9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710769085.3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风源系统,包括电机、控制箱、梁架、进气过滤单元、压缩机主体单元、冷却器单元、安全阀单元、排气电磁阀单元、止回阀单元、气水分离单元、干燥器单元和控制柜单元;系统与轨道车辆的装配方式:电机、控制箱、进气过滤单元、冷却器单元、安全阀单元、排气电磁阀单元、止回阀单元、气水分离单元、干燥器单元、控制柜单元各自安装至压缩机主体单元上、压缩机主体单元连接至梁架上、梁架通过螺栓安装至轨道车辆的车体上,或将上述各单元及压缩机主体单元分别连接至梁架、梁架连接至车辆;电机连接控制箱和压缩机主体单元,控制箱连接至轨道车辆的控制系统。本发明采用风冷设计方式,是一种清洁环保、易保养的新形式风源系统。

    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及板接式溢流减压阀

    公开(公告)号:CN11189515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63554.X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溢流减压输出结构及板接式溢流减压阀,包括活塞部和运动件,活塞部与运动件的一端接触,活塞部未与运动件接触的一侧、以及运动件未与活塞部接触的一端都与弹簧件连接压紧,活塞部内部轴向贯通并形成通道,且压紧状态下,运动件与该通道相抵并使得该通道关闭,其中,还包括固定设置并环设运动件的座体,当流体从输入端通入时,所述活塞部与运动件一并朝向活塞部一侧的运动,流体从输出端输出,直至运动件被座体限位;当输出端压力增大时,活塞部与所述运动件分离,流体经过通道后从阀腔的排口流出,则活塞部重新与所述运动件接触,从而在改进减压输出结构的同时,使得减压输出结构和运用该减压输出结构的减压阀实现溢流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