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8767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240666.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周边环境扰动的老旧渠道精细化可持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老旧渠道退水后,获取老旧渠道的工况参数;S2、计算并判定老旧渠道是否需要修复;S3、设计初代修复方案;S4、按照步骤S3的初代修复方案进行施工,获得初代翻新渠道;S5、初代翻新渠道运行期间,对初代翻新渠道再执行步骤S1‑S2的操作方法;S6、设计迭代修复方案;S7、按照步骤S6的迭代修复方案进行施工,获得迭代翻新渠道;S8、迭代翻新渠道运行期间,对迭代翻新渠道再执行步骤S5‑S7的操作方法。本发明修复老旧渠道过程中,避免开挖动土,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扰动,通过精细化数据采集和计算,避免了修复滞后或修复过度,修复后不减小过流截面积,并体现了可持续循环使用的技术路线,修复后的渠道能够调整两侧的压力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90673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48359.3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渠道状态分析和再造方法,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老旧渠道退水后,获取老旧渠道的工况参数;S2、计算并判定老旧渠道是否需要修复;再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设计初代修复方案;S4、按照初代修复方案建造初代翻新渠道;S5、初代翻新渠道运行期间再执行步骤S1‑S2的操作方法;S6、设计迭代修复方案;S7、按照迭代修复方案建造迭代翻新渠道;S8、迭代翻新渠道运行期间再执行步骤S5‑S7的操作方法。本发明避免开挖动土,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扰动,通过多源数据精细化采集和计算,避免了渠道不当维护,再造后不减小过流截面积,并体现了可持续循环使用的技术路线,再造后的渠道能够调整两侧的压力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9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597791.6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利用排洪沟地形退水的灌溉引水渠道,包括相互交叉的引水渠道和排洪沟,引水渠道通过倒虹吸管道从排洪沟底部过水,倒虹吸管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为上引水渠道和下引水渠道,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入水口设置控水闸,上引水渠道尾端与排洪沟通过退水闸连接;控水闸水平设在上引水渠道底部用于开闭倒虹吸管道的入水口;控水闸上游的上引水渠道底部设置沉沙池。本发明的倒虹吸管道与控水闸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实现过排洪沟灌溉,而且能够在灌溉结束后阻断引水渠道,并通过退水闸将上引水渠道内的残留水引入排洪沟,实现退水。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1597791.6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利用排洪沟地形退水的灌溉引水渠道,包括相互交叉的引水渠道和排洪沟,引水渠道通过倒虹吸管道从排洪沟底部过水,倒虹吸管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为上引水渠道和下引水渠道,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入水口设置控水闸,上引水渠道尾端与排洪沟通过退水闸连接;控水闸水平设在上引水渠道底部用于开闭倒虹吸管道的入水口;控水闸上游的上引水渠道底部设置沉沙池。本发明的倒虹吸管道与控水闸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实现过排洪沟灌溉,而且能够在灌溉结束后阻断引水渠道,并通过退水闸将上引水渠道内的残留水引入排洪沟,实现退水。
-
公开(公告)号:CN1180876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0666.8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周边环境扰动的老旧渠道精细化可持续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老旧渠道退水后,获取老旧渠道的工况参数;S2、计算并判定老旧渠道是否需要修复;S3、设计初代修复方案;S4、按照步骤S3的初代修复方案进行施工,获得初代翻新渠道;S5、初代翻新渠道运行期间,对初代翻新渠道再执行步骤S1‑S2的操作方法;S6、设计迭代修复方案;S7、按照步骤S6的迭代修复方案进行施工,获得迭代翻新渠道;S8、迭代翻新渠道运行期间,对迭代翻新渠道再执行步骤S5‑S7的操作方法。本发明修复老旧渠道过程中,避免开挖动土,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扰动,通过精细化数据采集和计算,避免了修复滞后或修复过度,修复后不减小过流截面积,并体现了可持续循环使用的技术路线,修复后的渠道能够调整两侧的压力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6676.7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装配式镇墩的长距离低压输水管道排气系统,包括输水管道、连通于输水管道顶部的排气机构以及用于固定输水管道的半装配式镇墩,排气机构与半装配式镇墩一一对应进行布置;半装配式镇墩包括下部的现浇镇墩底座和活动安装在现浇镇墩底座上的预制块,输水管道埋入现浇镇墩底座内的深度介于输水管道的半径与直径之间,两个预制块的对接面内凹形成与排气机构互补的嵌装区;两个预制块之间、预制块与现浇镇墩底座之间均通过栓接固定。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输水管道的排气效率,而且通过改进镇墩形式将排气机构与镇墩相结合,降低了建造、检修和更换配件的成本,并能在工作状态异常时自动指示,避免不及时发现异常引起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221895900U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20405847.7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3F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内部套衬加固防渗防倾的翻新渠道,包括老旧渠道,老旧渠道的内部预埋梅花状分布的插筋并设置有套衬层,套衬层沿老旧渠道的内表面布设,套衬层两侧壁高出老旧渠道的侧墙并向外延展出压在侧墙上的托耳;贯穿老旧渠道的侧墙和套衬层设置有降低侧墙外侧地下水压力的泄压排水管。本实用新型针对老旧渠道外部施工困难的情形,从内部进行修复加固,延长渠道的使用期限,翻新渠道不小于老旧渠道的过流截面积,而且能够降低外侧地下水压力,提高侧墙的横向平稳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895706U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20402154.2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潜没式导流坎的防掏刷灌区引水系统,包括河道和通过渠首与河道连通的灌区引水渠道,所述河道的河床底部修建有与河道流向交叉的潜没式导流坎,潜没式导流坎包括上游导流坎和下游导流坎,渠首位于上游导流坎的末端迎水面一侧,上游导流坎将河床下切最低区域的河水拥高并导流至渠首,上游导流坎横跨整个河床,下游导流坎横跨河床下切最低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兼顾枯水期保障灌区引水渠道进水和洪水期河道泄洪能力,而且能够固定和修复上游的河床,避免河床持续下切,降低施工成本和管理调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1421841U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23210690.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灌溉引水渠道过排洪沟退水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引水渠道和排洪沟,引水渠道通过倒虹吸管道从排洪沟底部过水,倒虹吸管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为上引水渠道和下引水渠道,所述倒虹吸管道的入水口设置控水闸,上引水渠道尾端与排洪沟通过退水闸连接;控水闸水平设在上引水渠道底部用于开闭倒虹吸管道的入水口;控水闸上游的上引水渠道底部设置沉沙池。本实用新型的倒虹吸管道与控水闸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实现过排洪沟灌溉,而且能够在灌溉结束后阻断引水渠道,并通过退水闸将上引水渠道内的残留水引入排洪沟,实现退水。
-
公开(公告)号:CN222297315U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21083194.1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排气保流的输水管道,包括输水管道、排气机构和镇墩,排气机构与镇墩一一对应进行布置;排气机构包括连通在输水管道不同位置的集气管和回流管,集气管和回流管汇聚于集气腔,集气腔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防溢水装置,排气管的上端穿出镇墩的上表面并向下回弯形成倒U形结构;集气腔内填装有浮球,集气腔的顶部轮廓为半球形,半球形的半径与浮球的半径相等,集气腔的内表面包覆橡胶止水层。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输水管道的排气效率和可靠性,保证输水流量,将排气机构与镇墩结合,降低了建造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