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219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6631.6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查样方架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植物调查样方架设装置,包括固定架和主杆,所述主杆的顶部为十字状,所述固定架和主杆之间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固定架的四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四个样方定位机构,四个样方定位机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分布,所述样方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杆端部的弧形支撑杆,所述弧形支撑杆两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弧形壳体,所述弧形壳体两端部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连个连接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装置的高度和投射角度,适应性强,避免因场景或样方架设的尺寸受到局限性,加快了工作进度,方便进行植物的样方调查。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13904.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M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蝴蝶诱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诱捕装置主体、密封结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诱蝶剂涂抹板;其中诱捕装置主体,包括圆形的上顶板、下底板以及外壁,上顶板、下底板平行设置,外壁的横截面为弧形,外壁设置在上顶板、下底板之间;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转盘、密封板以及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垂直设置在上顶板底部中心,第一转盘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上顶板底部,外壁的横截面为弧形,密封板垂直设置在第一转盘底部一侧,当密封板随着第一转盘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上顶板、下底板、外壁以及密封板之间形成密封结构;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结构内侧;诱蝶剂涂抹板设置在密封结构内侧且与外壁连接;因此本发明能实现对蝴蝶的自动诱捕。
-
公开(公告)号:CN1189755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84006.1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M23/16 , A01K31/06 , A01K39/012 , A01K4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鸟类资源调查监测的跟踪装置,涉及鸟类资源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架,监测架外部设置有基台,基台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外部设置有自动投喂机构,自动投喂机构包括固定板外部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扇叶轮,矩形扇叶轮下方设置有传输管,传输管远离矩形扇叶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可以快速自动的将每一组诱捕箱内部进行诱捕饲料的补充,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节省了饲料投喂的时间,利于装置再次进行鸟类的监测跟踪作业,可以快速将每一组诱捕箱内部进行温度合适的气体换气作业,不会对鸟类的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220173322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0105189.5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野生动物图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的监测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红外相机、设于外壳上的太阳能发电板以及设于外壳上且罩设在太阳能发电板外侧的弧形透明罩,所述红外相机包括红外触发镜头和长焦镜头,还包括套设于底座外侧且罩设于红外触发镜头和长焦镜头外侧的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一端开设有供外壳穿过的活动口,所述透明保护罩的另一端设有敞口,所述外壳外壁套设有与透明保护罩另一端接触的底盘。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的外壁设有透明保护罩,不影响红外相机采集野生动物图像数据的同时避免该监测设备在野外使用过程中受到动物的伤害,保证该监测设备在野外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016106U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20160510.X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多样性调查用数据记录装置,包括数据收集框和设于数据收集框一侧的连接组件,所述数据收集框内设有采集装置,所述数据收集框包括相互对称的U形部一、U形部二以及分别设于U形部二靠近U形部一两端的连接部,所述U形部一的两端均开设有容纳连接部的槽体,所述连接部远离U形部二的一端延伸至槽体内,所述U形部一侧壁设有将连接部和U形部一固定的固定件。本技术方案调整人员可根据河流往下游流的最窄处的宽度,通过拆除固定件,调整U形部二使连接部在槽体内移动,实现数据收集框的内腔大小调整,以便适应河流往下游流的最窄处宽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