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触点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22921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180016972.4

    申请日:2011-06-01

    Inventor: 浦上周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5/005 H01H1/403 H01H19/585 H01H2001/406

    Abstract: 提供一种固定触点结构,包括:基板(3);至少一个固定触点(5a-c),其设置在该基板(3)上;可动触点(10a-c),其在滑动方向上在相对应的固定触点(5a-c)上滑动;抵抗层(4),在固定触点(5a-c)相对于滑动方向的两端外侧,该抵抗层连续地设置在基板(3)上;以及,空隙(6a-c),相对于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该空隙形成在固定触点(5a-c)的两端的外侧。

    接触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3546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080034894.6

    申请日:2010-05-11

    Inventor: 浦上周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44 H01C10/36 H01H1/48 H01H19/10 H01H2001/265

    Abstract: 可运动的接触件包括接触基部和从所述接触基部的端部直立的接触主体。保持件包括:第一保持部分,所述第一保持部分构造成保持接触基部,使得第一保持部分与接触基部的一个表面相接触,所述表面与接触基部的另一个表面相对,可运动的接触件从所述另一个表面直立;第二保持部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构造成保持接触基部,使得在接触基部的参照接触主体的远侧端部处,第二保持部分与接触基部的所述另一个表面相接触;和防分离部分,所述防分离部分在接触基部的一侧上设置在接触基部的参照接触主体的近侧端部处,并且与接触基部分开,所述防分离部分构造成防止可运动的接触件与保持件分开。

    固定触点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2292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80016972.4

    申请日:2011-06-01

    Inventor: 浦上周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5/005 H01H1/403 H01H19/585 H01H2001/406

    Abstract: 提供一种固定触点结构,包括:基板(3);至少一个固定触点(5a-c),其设置在该基板(3)上;可动触点(10a-c),其在滑动方向上在相对应的固定触点(5a-c)上滑动;抵抗层(4),在固定触点(5a-c)相对于滑动方向的两端外侧,该抵抗层连续地设置在基板(3)上;以及,空隙(6a-c),相对于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该空隙形成在固定触点(5a-c)的两端的外侧。

    接触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73546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4894.6

    申请日:2010-05-11

    Inventor: 浦上周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44 H01C10/36 H01H1/48 H01H19/10 H01H2001/265

    Abstract: 可运动的接触件包括接触基部和从所述接触基部的端部直立的接触主体。保持件包括:第一保持部分,所述第一保持部分构造成保持接触基部,使得第一保持部分与接触基部的一个表面相接触,所述表面与接触基部的另一个表面相对,可运动的接触件从所述另一个表面直立;第二保持部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构造成保持接触基部,使得在接触基部的参照接触主体的远侧端部处,第二保持部分与接触基部的所述另一个表面相接触;和防分离部分,所述防分离部分在接触基部的一侧上设置在接触基部的参照接触主体的近侧端部处,并且与接触基部分开,所述防分离部分构造成防止可运动的接触件与保持件分开。

    柔性配线部件
    6.
    发明公开
    柔性配线部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913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335174.9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提高成品率。具有:第一主分支配线部(1a),其靠近第一电极端子组(BC5)而在多个电池单元(BC)排列方向上延伸;第二主分支配线部(1b),其靠近第二电极端子组(BC6)在排列方向上延伸;连结配线部(1c),其使它们的一端部彼此连结,与电池监视单元(UM)电连接;针对每个第一端子间连结部件的第一副分支配线部(1d),从第一主分支配线部中的第二主分支配线部侧的端部分支;针对第二端子间连结部件的第二副分支配线部(1e),从第二主分支配线部中的第一主分支配线部侧的端部分支;和空间部(1f),被第一主分支配线部、第二主分支配线部及连结配线部包围,全部第一副分支配线部和全部第二副分支配线部形成为能够在空间部中彼此不层叠的形状。

    柔性配线部件及导电模块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13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334997.X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提高成品率。第一主分支配线部(1a)在一端部与连结配线部(1c)的一端部的边界的第一主分支弯曲部(1d)弯折而在多个电池单元(BC)的排列方向延伸,第二主分支配线部(1b)在一端部与连结配线部的另一端部的边界的第二主分支弯曲部(1e)弯折并在排列方向延伸,连结配线部(1c)具有主连结配线部(1f)、经由第一主分支弯曲部使主连结配线部与第一主分支配线部电连接的第一副连结配线部(1g)、以及经由第二主分支弯曲部使主连结配线部与第二主分支配线部电连接的第二副连结配线部(1h),第一副连结配线部通过从主连结配线部分支的末端的第一副分支弯曲部(1i)弯折而延伸至第一主分支配线部的一端部,第二副连结配线部通过从主连结配线部分支的末端的第二副分支弯曲部(1j)弯折而延伸至第二主分支配线部的一端部。

    组合开关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65189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59846.1

    申请日:2014-09-11

    Inventor: 浦上周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增大操作部的外径就能够有效地阻止油脂向外部渗出的组合开关。一种组合开关,在固定旋钮(15)内部所具有的圆盘状的对置壁(18)的、在轴向上与雾灯开关旋钮(16)侧对置的对置面(18a)上设有具有凹凸状的凹凸面(21a)、(21b)、(22a)、(22b)的凸轮部(21)、(22),而在雾灯开关旋钮的与固定旋钮的对置部位设有与上述凹凸面弹性接触来保持雾灯开关旋钮的操作位置的弹性接触机构,并且在该弹性接触机构的内部填充有油脂,将上述固定旋钮的对置面(18a)和凸轮部的上述凹凸面和外周面(21c)、(22c)形成为与其他一般部位的表面粗糙度相比表面粗糙度小的镜面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