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轴向引气孔处理机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33834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782418.2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轴向引气孔处理机匣结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主进气道周侧壁上均布有若干圆孔状的机匣腔体,所述机匣腔体正上方通过设置有轴向引气孔与主进气道相连通,所述机匣腔体与主进气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径向挡板,所述主进气道外端部设置有进气端壁面,所述径向挡板靠近叶轮的一端与主进气道侧壁之间设置有机匣回流槽通道与机匣腔体相连通。本发明有效扩宽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稳定工作流量范围,延迟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喘振极限的到来,确保发动机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有效地改善了压力机的工作稳定性。

    一种聚丙烯酸吸水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90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04804.4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酸吸水树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分散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在无机盐水溶液介质中通过分散聚合法,不经粉碎处理,直接制得吸水树脂颗粒。本发明制得的吸水树脂颗粒粒径在200~400μm,具有较高的吸液倍率和较快的吸液速率。该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的分散稳定体系,直接得到颗粒产品,无需进行粉碎处理,产品的制备和后处理工艺简单,而且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绿色环保,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三绕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8282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63401.4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三绕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在Boost双极性输出DC‑DC变换器上加入三绕组耦合电感单元和开关电容升压单元,通过耦合电感匝数比和开关管导通占空比来调节双极性输出电压;通过Boost电路固有无源结构箝位回路来吸收由耦合电感漏感引起的开关管电压尖峰;变换器包含一个直流电源Uin、一个储能电感L1、一个开关管S1、五个二极管D1‑o2、六个储能电容C1‑o2和一个三绕组耦合电感单元;三绕组耦合电感单元由三个互相耦合良好的绕组N1、N2、N3组成;采用单极性PWM控制方式实现开关管S1的导通或截止,切换电路不同的工作模态。该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低,电压增益高,开关管电压应力低,可以通过占空比和耦合电感匝比灵活调节双极性输出电压。

    一种具有互操作性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8003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03204.9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互操作性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线圈为由四个独立的矩形子线圈L2、L3、L4和L5构成的田字形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端线圈面积与接收端线圈相同,发射端线圈的形状为方形、双极型或田字形;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整流器与接收端线圈的连接结构在等效模型中的互感值,为发射端线圈对接收端的四个矩形子线圈的互感值的绝对值相加;本发明能实现对多种发射线圈的兼容,并且本发明独特结构的接收线圈及其与整流桥的连接方式,能实现更大的功率传输和更高的效率。

    一种应用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轴向引气孔处理机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3383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82418.2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41 F04D27/02 F04D29/4206 F04D29/6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轴向引气孔处理机匣结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主进气道周侧壁上均布有若干圆孔状的机匣腔体,所述机匣腔体正上方通过设置有轴向引气孔与主进气道相连通,所述机匣腔体与主进气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径向挡板,所述主进气道外端部设置有进气端壁面,所述径向挡板靠近叶轮的一端与主进气道侧壁之间设置有机匣回流槽通道与机匣腔体相连通。本发明有效扩宽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稳定工作流量范围,延迟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喘振极限的到来,确保发动机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有效地改善了压力机的工作稳定性。

    利用自解耦线圈实现互操作性的无线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33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707295.7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自解耦线圈实现互操作性的无线充电系统,所述自解耦线圈由发射线圈A、发射线圈B和发射线圈C构成,发射线圈A包括绕组LAA、绕组LAB和绕组LAC,发射线圈B包括绕组LBB和绕组LBC,发射线圈C包括绕组LCC和绕组LCB,绕组LAA、绕组LBB和绕组LCC呈品字形设置且绕组LAA设置于绕组LBB和LCC的上侧,绕组LAB嵌套于绕组LBB内侧,绕组LCB嵌套于绕组LAB内侧,绕组LAC嵌套于绕组LCC内侧,绕组LBC嵌套于绕组LAC内侧;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拓扑结构通过切换三个桥臂的输出来切换工作模式,达到对单极性线圈、沿X方向的双极型线圈和沿Y方向的双极型线圈的兼容,从而实现对不同接收线圈的互操作性。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的模块化堆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1597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211160416.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的模块化堆叠方法,所述方法以多个磁耦合模块按辐射形状分布或直线排列分布进行堆叠,以提升磁耦合模块内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所述接收线圈、发射线圈相互平行且朝向相同,且均包括缠于磁芯表面的扁平螺线管线圈;多个磁耦合模块按辐射形状在同一水平面内堆叠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时,多个磁耦合模块的磁场方向均指向辐射原点;多个磁耦合模块按直线排列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堆叠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时,多个磁耦合模块首尾相邻且磁场方向相同;本发明能通过多模块堆叠来提升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系数。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的模块化堆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159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60416.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的模块化堆叠方法,所述方法以多个磁耦合模块按辐射形状分布或直线排列分布进行堆叠,以提升磁耦合模块内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所述接收线圈、发射线圈相互平行且朝向相同,且均包括缠于磁芯表面的扁平螺线管线圈;多个磁耦合模块按辐射形状在同一水平面内堆叠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时,多个磁耦合模块的磁场方向均指向辐射原点;多个磁耦合模块按直线排列分布在同一水平面内堆叠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结构时,多个磁耦合模块首尾相邻且磁场方向相同;本发明能通过多模块堆叠来提升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耦合系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