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9741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11246502.1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包括核壳结构Ru‑Ba‑A,所述核壳结构Ru‑Ba‑A包括作为内核的钌纳米粒子及依次包裹于所述内核上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为钡纳米粒子,所述第二外壳为金属氧化物。本发明提供的钌系氨合成催化剂,通过采用上述核壳结构Ru‑Ba‑A,将内核钌纳米粒子由内到外依次用钡纳米粒子和金属氧化物包围,有效防止催化剂的使用过程中钌纳米粒子发生团聚,避免钌纳米粒子与金属氧化物直接接触,且钡纳米粒子作为电子助剂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特别是在以煤制气合成氨的体系中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97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46502.1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包括核壳结构Ru-Ba-A,所述核壳结构Ru-Ba-A包括作为内核的钌纳米粒子及依次包裹于所述内核上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为钡纳米粒子,所述第二外壳为金属氧化物。本发明提供的钌系氨合成催化剂,通过采用上述核壳结构Ru-Ba-A,将内核钌纳米粒子由内到外依次用钡纳米粒子和金属氧化物包围,有效防止催化剂的使用过程中钌纳米粒子发生团聚,避免钌纳米粒子与金属氧化物直接接触,且钡纳米粒子作为电子助剂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钌系氨合成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特别是在以煤制气合成氨的体系中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5091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544171.5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氨反应器,包括壳体、若干换热管、气体分布单元、气体收集单元和催化剂床层,换热管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布置其内,催化剂床层填充于壳体内壁与换热管之间和/或相邻换热管之间,催化剂反应热通过与换热管内流动的原料气热交换来实现热量传递,原料气经预热后再进入催化剂层进行反应,提高了热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调节了催化剂床层的温度,使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处于合适的温度,保证了催化剂的长期活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反应工艺,通过应用该工艺,可确保催化剂基本保持在等温状态,并显著提高催化剂转化效率,从而减少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203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38522.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分解装置及系统和制氢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氨分解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区、换热区、反应段、换热盘管,通过将换热盘管螺旋缠绕在反应段外壁,可以对氨气进行充分加热,提高了氨气的加热效率;通过在反应段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段和第二反应段,可以保证氨气在进入第一反应段后就被分解产生氮氢混合物,提高了氨气的分解效率,第二反应段可以对第一反应段产生的氮氢混合物中残留的氨气进行二次分解,降低了第二反应段氮氢混合物中氨气的残留量,使氨气分解的更加彻底;该装置可以使氨气的转化率达到99.9%以上,氮氢混合物中氨气的残留量小于1000ppm。
-
公开(公告)号:CN107162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95526.5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B7/00 , C05G3/00 , C05G3/08 , C05C9/00 , C05C11/00 , C05D5/00 , C05D9/00 , C05F11/00 , C05C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螯合镁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氨基酸螯合镁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氨基酸55‑65份、可溶性镁盐25‑35份、羧甲基纤维素5‑8份、尿素5‑12份、果胶4‑7份。通过选择特定配比的羧甲基纤维素、果胶和尿素配合使用,提高了氨基酸螯合镁肥的稳定性和螯合率,同时也使其具有缓释性,提高其肥效持久性,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141126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94451.9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螯合铁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氨基酸螯合铁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氨基酸55‑65份、可溶性铁盐25‑35份、羧甲基纤维素6‑12份、尿素5‑12份、果胶2‑5份。通过选择特定配比的羧甲基纤维素、果胶和尿素配合使用,提高了氨基酸螯合铁肥的稳定性和螯合率,同时也使其具有缓释性,提高其肥效持久性,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324875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494552.6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05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C5/00 , C05G3/00 , C05C5/04 , C05C9/00 , C05C11/00 , C05D5/00 , C05D9/02 , C05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量元素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量元素螯合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氨基酸40-50份、可溶性镁盐5-10份、可溶性铁盐3-6份、可溶性锌盐5-8份、可溶性钙盐10-15份、可溶性锰盐3-6份、羧甲基纤维素5-8份、尿素5-12份、果胶4-7份和柠檬酸1-2份。通过选择特定配比的羧甲基纤维素、果胶、尿素和柠檬酸配合使用,提高了微量元素螯合肥的稳定性和螯合率,同时也使其具有缓释性,提高其肥效持久性,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28586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95013.4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05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G3/00 , C05C5/00 , C05C5/04 , C05C9/00 , C05C11/00 , C05D5/00 , C05D9/02 , C05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素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元素螯合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氨基酸40-50份、可溶性镁盐5-10份、可溶性铁盐3-6份、可溶性锌盐5-8份、可溶性钙盐10-15份、可溶性锰盐3-6份、羧甲基纤维素5-8份、尿素5-12份、果胶4-7份。通过选择特定配比的羧甲基纤维素、果胶和尿素配合使用,提高了多元素螯合肥的稳定性和螯合率,同时也使其具有缓释性,提高其肥效持久性,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0987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494423.7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螯合锌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氨基酸螯合锌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氨基酸50‑60份、可溶性锌盐30‑4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尿素6‑15份、果胶1‑4份。通过选择特定配比的羧甲基纤维素、果胶和尿素配合使用,提高了氨基酸螯合锌肥的稳定性和螯合率,同时也使其具有缓释性,提高其肥效持久性,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其可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210885290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021151.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分解装置及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分解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区、换热区、反应段、换热盘管,通过将换热盘管螺旋缠绕在反应段外壁,可以对氨气进行充分加热,提高了氨气的加热效率;通过在反应段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段和第二反应段,可以保证氨气在进入第一反应段后就被分解产生氮氢混合物,提高了氨气的分解效率,第二反应段可以对第一反应段产生的氮氢混合物中残留的氨气进行二次分解,降低了第二反应段氮氢混合物中氨气的残留量,使氨气分解的更加彻底;该装置可以使氨气的转化率达到99.9%以上,氮氢混合物中氨气的残留量小于1000pp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