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06015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37137.2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麻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茶类饮品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产品既可解决菜用黄麻大面积生产可能带来的堆积浪费,又可为保健茶品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增加新的增长亮点。本发明以黄麻叶为原料制作保健茶,所述的黄麻叶选自菜用黄麻。由新鲜黄麻叶经挑选后摊晾、杀青、捻揉,炒制,成型,干燥,包装而成。产品颜色呈深褐色,开水冲泡后叶片为绿色,使消费者在饮茶时也能让视觉感觉到源自大自然绿色的亲睐;汤汁为橘红色,饮后给人以圆润甘甜、生津止渴的感觉,味道回味无穷,且无苦涩味和青草味,是一种消暑保健的新型茶饮品。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和提高麻农和企业的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487818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110372472.6
申请日:2011-11-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红麻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方法,该方法以红麻种子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材料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0.1-3mg/LTDZ+0.01-1mg/LNAA+0.1-1mg/LAgNO3,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mg/L6-BA+0.1mg/LIBA+100mg/LLH。该技术可以缩短红麻子叶诱导不定芽的时间,同时提高了不定芽的诱导率,为红麻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其遗传育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487818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72472.6
申请日:2011-11-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红麻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方法,该方法以红麻种子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材料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0.1-3mg/LTDZ+0.01-1mg/LNAA+0.1-1mg/LAgNO3,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mg/L6-BA+0.1mg/LIBA+100mg/LLH。该技术可以缩短红麻子叶诱导不定芽的时间,同时提高了不定芽的诱导率,为红麻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其遗传育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406015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337137.2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麻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茶类饮品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产品既可解决菜用黄麻大面积生产可能带来的堆积浪费,又可为保健茶品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增加新的增长亮点。本发明以黄麻叶为原料制作保健茶,所述的黄麻叶选自菜用黄麻。由新鲜黄麻叶经挑选后摊晾、杀青、捻揉,炒制,成型,干燥,包装而成。产品颜色呈深褐色,开水冲泡后叶片为绿色,使消费者在饮茶时也能让视觉感觉到源自大自然绿色的亲睐;汤汁为橘红色,饮后给人以圆润甘甜、生津止渴的感觉,味道回味无穷,且无苦涩味和青草味,是一种消暑保健的新型茶饮品。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和提高麻农和企业的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349679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337140.4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麻功能性饮料及其制作方法,主要成分包括可食用黄麻浓缩汁10%~90%,甜味物质2%~7%,柠檬酸0.15%~0.30%,油0.25%~1%,稳定剂0.05%~0.20%,加水至100%。该制备方法是以可食用黄麻嫩茎叶为原料,经清洗、热烫、冷却、打浆、过滤、调配、均质、罐装杀菌即得黄麻功能性新型饮料。生产出的黄麻功能性饮料,产品颜色呈浅黄绿色,具有黄麻叶特有的清香,口感润滑爽口清凉,内含大量维生素A、丰富钙、硒及17种氨基酸,是一种消暑保健的饮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便易行,生产成本低,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并产生较高的附加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