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加工设备及生物有机肥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76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22659.X

    申请日:2019-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肥料加工设备,包括壳体、金属网、搅拌设备和鼓气结构,所述壳体上端铆接设置有上盖,所述搅拌设备由通过电机同步驱动的提升扇叶和搅拌杆组成,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鼓气结构,所述鼓气结构由导气管道和气泵组成。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猪粪有机肥半成品;选择湿猪粪渣;猪粪有机肥半成品和湿猪粪渣均通过进料管道投入到壳体内,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启动气泵通过导气管道和喷头向壳体内喷气;搅拌混合后,打开出料管道排出即得生物有机肥。本发明中通过有机肥料加工设备高效搅拌物料,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本申请加工方法简单,操作便利,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生物有机肥。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106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47097.X

    申请日:2016-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茶叶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平整地面、地面支架铺设、移植茶树、初期施肥、监控设备铺设、干湿度检测设备和浇灌设备的铺设、田间喷施杀虫。依次实现平整地面、地面支架铺设、移植茶树、初期施肥、监控设备铺设、干湿度检测设备和浇灌设备的铺设、田间喷施杀虫,监控设备铺设、干湿度检测设备和浇灌设备的铺设的组合利用,实现茶树的自动化管理,遮阳网的铺设防止阳光过渡曝晒,田间喷施杀虫对新移植的茶树进行杀虫处理同时对种植区的土层进行杀菌处理。

    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69260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1028239.0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底物制备:将猪粪自然晒干或烘干,采用紫外灯照射消毒30-120min,照射期间,翻动2-3次,制得发酵底物;步骤二、二级发酵:将上述发酵底物121℃灭菌20-3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水,搅拌均匀,制得固体发酵培养基,接入乳酸杆菌的菌种液,先厌氧发酵48h;再接入产朊假丝酵母的菌种液,并通入无菌空气,有氧发酵48-72h;制得发酵产物;步骤四、干燥:对发酵产物烘干,烘干温度55-60℃;步骤五、配料:在烘干后的发酵产物按重量配比100:(0.2-1)的比例添加生物调节剂,所述生物调节剂为光合细菌及固氮菌,制得本生物有机肥。本发明制得的有机肥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

    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5727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78925.0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包括:茶树种植区,用于种植茶树,长成的鲜叶采收后用于加工成茶产品;间套种植区,与茶树种植区之间采用间种或者套种的模式相互设置,间套种植区种植有豆科草本植物;菌菇种植区,设置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附近,用于生产食用菌;肥料生产区,与菌菇种植区相连,用于收集和破碎菌菇种植区采收食用菌后废弃的菌棒,并将其加工成有机肥,用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的肥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利用豆科草本植物的固氮能力为茶树的生长提供有机氮来源,增加茶园陡坡带的土壤植被覆盖,既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又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克服作物连作障碍。

    一种生物有机肥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841820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039165.8

    申请日:2019-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柱以及工作柜,支撑柱设有四个,四个支撑柱呈矩阵设置在工作柜的底部,检测箱的内部设有从左至右贯穿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的上端设有进料管道,进料管道的顶端设有进料漏斗,进料漏斗的顶端设有进料口,检测箱的右侧设有警报器。传送装置左侧的上部设有倒扣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以及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以及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以及第三检测器,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以及第三电动伸缩杆的顶端设有控制器。检测效果好,加测速率快,大大提高了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效果。

    一种液压推动的半自动化立体发酵罐

    公开(公告)号:CN209836184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039149.9

    申请日:2019-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罐,尤其为一种液压推动的半自动化立体发酵罐,包括罐体、罐盖、液压推动器、安装板和液压伸缩杆,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罐体底部中心处贯通连接有导出管,所述罐体基面设置有液位窗口、温度计和压力指针,所述温度计上设置有刻度和温度值,所述罐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穿设置有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底端延伸至安装板的底部,所述液压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推动器,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和罐体通过外螺纹螺旋连接,所述罐盖的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开罐关罐操作,同时便于观察容量和温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一种茶叶种植控制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71027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611937.7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种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控制装置包括置于地底茶树植株以下的容纳腔,容纳腔上设置有若干与容纳腔以外土壤连通的渗水孔,容纳腔通过第一管路与循环泵相连,茶树植株根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反馈端与循环泵的启动信号端相连,所述循环泵通过第二管路与喷湿装置相连。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茶树植株所在土壤的干湿度,若湿度较大则控制循环泵启动抽取容纳腔中的水,使得茶树植株所在位置的土壤的水位下移,直至植株所在位置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合理数值。若干度较大则控制循环泵启动抽取容纳腔中收集的地下水进行茶树植株的叶面喷湿,从而合理调控茶树的干湿度。

    一种茶树移植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70969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610237.6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树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植装置包括两对合且均呈C形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对合后形成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中穿过有茶树树干,该第一环形部下边缘和第二环形部下边缘均为刀口,且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下压后刀口切入茶树根所在的土层中。利用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上的刀口切入茶树根所在的土层中,且茶树位于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合抱的中间,刀口切入预设土层厚度后,通过上拉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从而可以将茶树根以及位于中空区域内的茶树根周围的原生土一并取出,且此时的原生土与茶树根依然处于初始紧紧贴合状态,从而移植过程中对茶树的伤害很小。

    用于茶园豆科类种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671028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614112.0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园豆科类种植装置,豆科类作物种植与两行茶树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行茶树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茶树种植方向分布的断面为梯形的种植槽道,所述两行茶树之间设置有断面为梯形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道贴合在所述种植槽中,所述种植槽道中从下到上依次填充有基础土层、营养土层和表层土层,种植槽道中沿种植通道前进方向间隔设置有种子安置槽,所述种子安置槽位于营养土层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两行茶树之间设置种植槽道,并在种植槽道内填充基础土层、营养土层和表层土层,为了便于对夹种在茶树之间的豆科类作物的根茎进行管理,在种植槽道中沿种植通道前进方向间隔设置有种子安置槽。

    一种茶树用水肥喷施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70987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611924.X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树用水肥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喷施装置包括钢支架、水肥储存罐,该钢支架和水肥储存罐底部中心分别开有第一出料孔和第二出料孔,水肥喷施装置还包括导料杆,导料杆包括钢制顶头、杆体、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杆体上并穿过所述第一出料孔和第二出料孔。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将钢支架和导料杆一并下压到茶树根所在的土层中,然后通过单独下压导料杆,使得活塞脱离第一出料孔和第二出料孔,此时钢支架与导料杆上的钢制顶头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得钢支架内部的水肥储料罐中的水肥从一出料孔和第二出料孔以及该间隙中通过,从而水肥流到茶树根所在的土层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