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476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22659.X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肥料加工设备,包括壳体、金属网、搅拌设备和鼓气结构,所述壳体上端铆接设置有上盖,所述搅拌设备由通过电机同步驱动的提升扇叶和搅拌杆组成,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鼓气结构,所述鼓气结构由导气管道和气泵组成。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猪粪有机肥半成品;选择湿猪粪渣;猪粪有机肥半成品和湿猪粪渣均通过进料管道投入到壳体内,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启动气泵通过导气管道和喷头向壳体内喷气;搅拌混合后,打开出料管道排出即得生物有机肥。本发明中通过有机肥料加工设备高效搅拌物料,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本申请加工方法简单,操作便利,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生物有机肥。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4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10181785.6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太子参根腐病的拮抗菌及应用,拮抗菌经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命名为Burkholderia ambifaria LK‑P4,保藏号为CGMCC NO.12120。该菌筛选于太子参根际土壤,对太子参病根部位分离的专化型病原菌如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具有强拮抗作用,根际定殖能力好,对后茬其他作物无致病性。同时本发明提供了该拮抗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4 LB+1/40 MS(不含铁盐)+1wt.%红糖,发酵菌液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本发明为克服或缓解药用植物太子参的再植病害提供了拮抗菌菌种及菌剂,其生防效果好、无污染、安全生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6068877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439386.5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茎类作物收获机,包括机架、挖掘铲,还包括振动筛、振动机构、传送机构,所述挖掘铲的前端为刀刃部,所述刀刃部由至少两个并行排列且相邻的矩形刀片组成,所述矩形刀片的前端为圆弧形;所述振动筛包括顶部筛网、筛选组件,所述筛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行排列的齿板和至少两个并行排列的导流管,所述齿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的三角形齿,所述筛选组件位于所述顶部筛网的上表面;所述挖掘铲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前端,所述振动筛位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后端,所述振动筛通过所述振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挖掘铲和振动筛之间。所述收获机入土省力,且便于作物的植株与果实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4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81785.6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太子参根腐病的拮抗菌及应用,拮抗菌经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命名为Burkholderia ambifaria LK?P4,保藏号为CGMCC NO.12120。该菌筛选于太子参根际土壤,对太子参病根部位分离的专化型病原菌如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具有强拮抗作用,根际定殖能力好,对后茬其他作物无致病性。同时本发明提供了该拮抗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4 LB+1/40 MS(不含铁盐)+1wt.%红糖,发酵菌液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本发明为克服或缓解药用植物太子参的再植病害提供了拮抗菌菌种及菌剂,其生防效果好、无污染、安全生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0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0701.5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14 , C12N1/16 , C12N1/20 , A01N63/04 , A01N63/00 , A01P21/00 , A01P1/00 , A01P3/00 , C12R1/25 , C12R1/46 , C12R1/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由通用有益菌与土著有益菌按体积比为4:6组成;所述通用有益菌由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按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土著有益菌由伯克霍尔德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按体积比4:1:1的比例混合而成。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土著拮抗菌的筛选;步骤二、通用复合菌液制备;步骤三、土著有益菌活化及扩大培养;步骤四、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本发明制备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根际定殖能力好并且安全可靠,对太子参连作障碍、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并且对后茬其他作物均无致病侵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4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181836.5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拮抗太子参专化型串珠镰刀菌的拮抗细菌及其应用,拮抗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LK‑313,保藏号为CGMCC NO.12121。本发明提供的拮抗菌是通过假单胞菌选择性培养基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拮抗菌能够有效抑制太子参病原菌如串珠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根际定殖能力好,对后茬其他作物无致病性。同时本发明提供了该拮抗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4 LB+1/20 MS(不含铁盐)+0.1wt.%红糖,发酵菌液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本发明为克服或缓解药用植物太子参的再植病害提供了拮抗菌菌种及菌剂,其生防效果好、无污染、安全生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606887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39386.5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D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茎类作物收获机,包括机架、挖掘铲,还包括振动筛、振动机构、传送机构,所述挖掘铲的前端为刀刃部,所述刀刃部由至少两个并行排列且相邻的矩形刀片组成,所述矩形刀片的前端为圆弧形;所述振动筛包括顶部筛网、筛选组件,所述筛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行排列的齿板和至少两个并行排列的导流管,所述齿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的三角形齿,所述筛选组件位于所述顶部筛网的上表面;所述挖掘铲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前端,所述振动筛位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后端,所述振动筛通过所述振动机构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挖掘铲和振动筛之间。所述收获机入土省力,且便于作物的植株与果实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0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610190701.5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14 , C12N1/16 , C12N1/20 , A01N63/32 , A01N63/20 , A01N63/27 , A01N63/22 , A01N63/28 , A01P21/00 , A01P1/00 , A01P3/00 , C12R1/25 , C12R1/46 , C12R1/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由通用有益菌与土著有益菌按体积比为4:6组成;所述通用有益菌由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按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制成;所述土著有益菌由伯克霍尔德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按体积比4:1:1的比例混合而成。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消除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土著拮抗菌的筛选;步骤二、通用复合菌液制备;步骤三、土著有益菌活化及扩大培养;步骤四、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本发明制备的专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根际定殖能力好并且安全可靠,对太子参连作障碍、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明显,并且对后茬其他作物均无致病侵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75727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78925.0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G17/00 , A01G22/40 , A01G18/00 , A01G18/20 , A01K67/02 , A23K50/10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10/12 , A23K10/20 , A23K50/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包括:茶树种植区,用于种植茶树,长成的鲜叶采收后用于加工成茶产品;间套种植区,与茶树种植区之间采用间种或者套种的模式相互设置,间套种植区种植有豆科草本植物;菌菇种植区,设置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附近,用于生产食用菌;肥料生产区,与菌菇种植区相连,用于收集和破碎菌菇种植区采收食用菌后废弃的菌棒,并将其加工成有机肥,用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的肥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利用豆科草本植物的固氮能力为茶树的生长提供有机氮来源,增加茶园陡坡带的土壤植被覆盖,既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又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克服作物连作障碍。
-
公开(公告)号:CN104862261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510317635.9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拮抗地黄黄曲霉病原菌的高效拮抗菌,该菌经鉴定为油菜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 LK‑33,保藏号为CGMCC 10968。本发明公开的油菜假单胞菌LK‑33是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方法从连作地黄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对分离至地黄病变部位的黄曲霉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同时发现该拮抗菌具有群体效应(quorum sensing)系统。本发明公布的油菜假单胞菌LK‑33可有效防治连作地黄的土传病害如黄曲霉病原菌,可为生物防治药用植物的再植病害提供新的生防菌株,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