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76802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10166542.8

    申请日:2010-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消除图像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不均基于由转印辊产生的速度变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潜像载持体滚筒,其形成潜像;曝光部,其使潜像载持体滚筒曝光而形成潜像;显影部,其使潜像载持体滚筒上形成的潜像显影;转印介质,其转印由显影部显影后的图像;转印辊,其具有辊基件及支承部,并将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图像向转印材料上转印,该辊基件在轴向上具有凹部,该支承部对配置在辊基件周面上的转印材料进行支承,支承部的假想旋转周长是潜像载持体滚筒的周长的整数倍或大致整数倍。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0141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28917.9

    申请日:2010-07-09

    Inventor: 千叶悟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05 G03G15/0131 G03G15/0194 G03G2215/1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定检测转印辊的旋转位置且良好地进行转印的转印装置及良好地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潜影担载体(10),其上形成潜影;曝光部(12),其将潜影形成在潜影担载体上;显影部(30),其利用液体显影剂对形成在潜影担载体上的潜影进行显影;转印介质(40),其上转印利用显影部显影在潜影担载体上的像;转印辊(61),其具有圆筒部(61b)、形成在圆筒部(61b)周面的轴向上的凹部(63)及由凹部(63)固定且卷绕在除凹部(63)之外的圆筒部的周面上而支承转印件的转印件支承部(61c);检测部(95),其在转印介质与转印辊隔着转印件抵接时对转印辊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66130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61488.8

    申请日:2010-04-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7 G03G2215/0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可靠且稳定地进行转印前的转印介质的把持,能够进行更加良好的图像形成。转印装置(13)具有:担载像的中间转印带(8);凹部(17);配置在该凹部(17)中并把持转印介质(33)的夹具(18);以及与中间转印带(8)抵接并形成二次转印间隙(13a)的弹性部件;并且具有二次转印辊(14),其与中间转印带(8)抵接,在转印介质(33)上转印由中间转印带(8)担载的像,当凹部(17)移动到二次转印间隙(13a)的位置且中间转印带(8)与二次转印辊(14)未接触时,夹具(18)把持转印介质(33)。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0184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35590.0

    申请日:2010-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05 G03G2215/0129 G03G2215/16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即使使用形成有凹部的转印辊也能够在图像形成时得到恒定的载荷。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转印带(40),其转印图像;带驱动辊(41),其架设在所述转印带(40)上;二次转印辊(61),其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带驱动辊(41)相对配置,且具有遍及轴向的凹部;抵接部件(650),其设置在所述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且从所述二次转印辊(61)的旋转中心到外周的距离不同;被抵接部件(690),其设置在所述带驱动辊(41)的轴部。

    记录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70839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410116041.7

    申请日:2014-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在形成弯曲形状的记录介质中保持该弯曲形状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18),其对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Pr)执行记录;排出部(20),其将从所述记录部沿输送路径(11)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第一弯曲部件(58),其与在所述输送路径中通过所述记录部并向所述排出部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接触以使该记录介质弯曲;和第二弯曲部件(74),其在比所述排出部向所述记录介质作用运送力的接触位置(70)靠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且将由所述第一弯曲部件(58)弯曲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弯曲形状保持为相同形状,第二弯曲部件(74)具有可动性。

    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785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94084.9

    申请日:2010-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05 G03G15/1685 G03G2215/1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从而能够在使用周面上设有凹部的转印辊将担载于像担载体上的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抑制转印时产生的负载变动。在角接触部位(472)的前端周面安装有弹性部件(473)。在二次转印辊(4)的凹部(41)与中间转印带对置的对置期间,二次转印辊(4)的弹性片(43)离开中间转印带,对中间转印带的负载消失,但设置在角接触部(47)的周面上的弹性部件(473)与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的驱动辊抵接而向中间转印带施加负载。因此,能够抑制在对置期间施加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负载与在非对置期间施加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负载的差。

    图像形成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55680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163422.X

    申请日:2009-08-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感光体鼓的显影剂像转印于转印带时的转印效率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鼓(10);卷绕在感光体鼓(10)上并且向第一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0);隔着中间转印带(80)与感光体鼓(10)抵接的转印滚筒(51)。感光体鼓(10)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80)相对于连结感光体鼓(10)及转印滚筒(51)的轴中心的直线(P1)和感光体鼓(10)的外周面的交点(P2),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的接触位置与感光体鼓(10)接触,沿第一旋转方向卷绕在感光体鼓(10)后,在相对于交点(P2)的第一旋转方向的离开位置离开。将从交点(P)到离开位置的感光体鼓的周面距离(L2)设为比从接触位置到交点(P2)的感光体鼓(10)的周面距离(L1)长。

    电子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10289A

    公开(公告)日:1999-03-10

    申请号:CN98103205.2

    申请日:1998-06-08

    Abstract: [目的]为了使电子表中的数字信息之类的显示方式多样化,即利用自然环境光或背景光源来显示信息。[解决方案]电子表包含:偏振片11,用于使沿一个方向的线偏振光透过,同时吸收其余的偏振光线;液晶单元8,对由于透过使偏振光线的偏振轴变化的状态和偏振光线的偏振轴不变的状态进行选择;偏振分光膜12,相对偏振片11配置,二者之间置入液晶单元8;以及背景光源18,用于通过偏振分光膜12向液晶单元8发出光线。偏振分光膜12让沿一个方向的线偏振光透过,而将沿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线偏振光反射。当将发光装置18的光线用于显示数字信息之类时,利用由箭头D所示的背景光源的光线显示该信息。

    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279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996220.8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部、加压部、拂拭部以及检测部。加压部通过加压而使液体从多个喷嘴鼓出。检测部对附着在喷嘴面上的液滴所接触的喷嘴进行检测。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即:通过加压部的加压,从而使液体从多个喷嘴组鼓出;在维持了加压时的动作的状态下,实施由拂拭部进行的喷嘴面的拂拭以及由检测部进行的检测;基于由检测部检测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多个喷嘴各自的空喷出量进行设定;解除加压部的加压;基于被设定的空喷出量而从多个喷嘴实施空喷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