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6845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102389.6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001 , B25J15/00 , B25J18/00 , H01L41/0913 , H02N2/004 , H02N2/0055 , H02N2/026 , H02N2/103 , Y10S901/23 , Y10T74/2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电电机、机械手以及机器人。压电电机具备支承压电元件的第1支承部件、第2支承部件、第3支承部件、以及第4支承部件,在各支承部件的接触面形成有凹凸。由此,接触面偏移的情况较少,能够可靠地保持压电元件,防止被驱动体的驱动能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1872144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168014.6
申请日:2010-04-2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3G1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75 , G03G15/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良好的转印,同时,更可靠地将转印件从转印辊剥离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中间转印带(8),其体积电阻为107Ωcm至1012Ωcm且载持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驱动辊(9),其卷挂中间转印带(8);二次转印辊(14),其具有把持转印件(33)的夹紧器(18),构成配设该夹紧器(18)的凹部(17),并且经由中间转印带(8)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9)进行压力接触而将由中间转印带(8)载持的图像向转印件(33)上转印;偏压施加部,其对中间转印带驱动辊(9)施加转印偏压;接地部,其使二次转印辊(14)电接地。
-
公开(公告)号:CN101866131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61519.X
申请日:2010-04-1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上条浩一
IPC: G03G1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7 , G03G2215/0132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可靠且稳定地进行转印前的转印材料的把持,进行更进一步良好的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有:具有担载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8);二次转印辊(14),其具有把持转印材料(33)的夹具(18)、配设夹具(18)的凹部(17)、在凹部(17)以外的部分配设的弹性部件,并且该二次转印辊(14)利用弹性部件与中间转印带(8)压接,将中间转印带(8)的像转印于转印材料(33);将转印材料(33)向夹具(18)供给的门辊(40),其中,二次转印辊(14)的弹性部件的周向速度(v1)(mm/秒)比基于门辊(40)的转印材料(33)的移动速度(v2)(mm/秒)慢。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956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210518333.4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09 , B25J15/0009 , H01L41/04 , H02N2/004 , H02N2/007 , H02N2/0095 , H02N2/103 , H02N2/126 , H02N2/1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电马达、驱动装置、机器人及打印机。压电马达特征在于,具备:压电元件、包括压电元件的振动板、设置于振动板的端部的驱动突起部以及与驱动突起部抵接并被驱动的被驱动体,驱动突起部的杨氏模量(E1)与被驱动体的杨氏模量(E2)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95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514820.3
申请日:2012-12-04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053 , B25J15/0009 , B25J15/024 , B41J19/20 , H01L41/0926 , H02N2/0015 , H02N2/004 , H02N2/0055 , H02N2/006 , H02N2/026 , H02N2/028 , H02N2/103 , H02N2/108 , Y10S90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促动器、机器手、机器人、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打印机。该促动器具备振动的压电元件和保持上述压电元件的保持部,上述保持部配置于上述压电元件的振动面,并具有配置于上述压电元件的一侧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以及配置于上述压电元件的另一侧的第三支承部和第四支承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655680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163422.X
申请日:2009-08-1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感光体鼓的显影剂像转印于转印带时的转印效率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鼓(10);卷绕在感光体鼓(10)上并且向第一方向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0);隔着中间转印带(80)与感光体鼓(10)抵接的转印滚筒(51)。感光体鼓(10)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80)相对于连结感光体鼓(10)及转印滚筒(51)的轴中心的直线(P1)和感光体鼓(10)的外周面的交点(P2),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的接触位置与感光体鼓(10)接触,沿第一旋转方向卷绕在感光体鼓(10)后,在相对于交点(P2)的第一旋转方向的离开位置离开。将从交点(P)到离开位置的感光体鼓的周面距离(L2)设为比从接触位置到交点(P2)的感光体鼓(10)的周面距离(L1)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871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510280226.6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2N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电致动器以及机器人。在该压电致动器中,具备压电元件、具有设置有压电元件的主体部、固定部、连结主体部和固定部的连结部的振动板、以及固定振动板的第一部件,通过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夹着固定部,来将固定部固定于第一部件。另外,在振动板的厚度方向,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分别比固定部的厚度厚。另外,在从振动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主体部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边,振动板在主体部的一对边中的一个边具有多个连结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15195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10517537.6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2 , B25J15/0009 , B25J15/02 , B66C1/10 , H01L41/053 , H01L41/0913 , H01L41/0926 , H02N2/004 , H02N2/0055 , H02N2/026 , H02N2/028 , H02N2/103 , Y10S901/23 , Y10T74/203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电马达、驱动装置、机器手、机器人、打印机。压电马达具备:压电元件、支承压电元件的第一支承部件、第二支承部件、第三支承部件和第四支承部件、按压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的按压部、与第三支承部件和第四支承部件接触的壳体以及对按压部进行按压的按压板。
-
公开(公告)号:CN101866133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63957.X
申请日:2010-04-1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3G1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05 , G03G15/0131 , G03G2215/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其目的在于,能够准确地实施转印件的定位,并使像担载体上的像向转印件的转印性提高。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像担载体,其担载像;转印辊,其具有沿周向移动而把持转印件的转印件把持构件,并与所述像担载体抵接而形成转印捏夹部;转印件输出部,其向所述转印捏夹部输出所述转印件,其中,所述转印件输出部的转印件输出速度比所述转印件把持构件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沿所述转印辊的周向移动时的所述转印件把持构件的移动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01846943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50924.1
申请日:2010-03-2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3G1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657 , G03G15/1605 , G03G15/6511 , G03G15/6558 , G03G2215/1614 , G03G2215/1619 , G03G2215/1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形成有开口凹陷的二次转印辊也能够在图像形成时得到恒定的载荷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转印带(40),其转印图像;带驱动辊(41),其架设在所述转印带(40)上;二次转印辊(61),其隔着所述转印带(40)与所述带驱动辊(41)相对配置,且在轴向上具有凹部(605);抵接部件(650),其设置在所述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从轴向观察时在所述二次转印辊(61)上在与设有所述凹部(605)的开口区域对应的区域具有抵接面,且在比所述开口区域广阔的区域具有第一过渡面和第二过渡面;被抵接部件(690),其设置在所述带驱动辊(41)的轴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