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台、注塑模具和注塑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388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17876.6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旋转台、注塑模具和注塑系统,该旋转台具体包括:台体,包括旋转体、转轴和上横向构件;旋转体可旋转地套设于转轴,上横向构件的下方设置有触发推块;推动装置,包括多个触发零件、多组气动组件和多个第一顶块;每个触发零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旋转体的顶面,每个第一顶块可伸缩地内嵌于旋转体的侧面;当触发零件被挤压时,触发零件能够触发气动组件推动气动组件连接的第一顶块,使第一顶块旋转体的侧面顶出;驱动装置驱动旋转体绕转轴旋转时,每个触发零件能够依次经过触发推块的下方且被触发推块挤压。本发明实施例无需额外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在旋转过程中每个侧面第一顶块的独立顶出。

    一种注塑过程中模腔可变的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1261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0259234.0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过程中模腔可变的模具,包括有上模及下模,上模及下模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若干型腔,型腔连通有注胶口;还包括有驱动架、活动板以及连接在活动板上的若干中心柯,一个中心柯上端连接至对应的型腔;驱动架与活动板之间连接有换向结构,换向结构包括滑块以及用于容置滑块导向滑移的斜槽;斜槽及滑块,一个设置在驱动架上,另一设置在活动板上;活动板还连接有用于控制其进行竖向移动的第一导向结构;驱动架的横向滑移,用于驱动中心柯的上端在型腔中升降。把过厚胶位先定位为薄壁、然后逐渐叠加壁厚,叠加过程中待注塑的壁厚一直较薄,产品外观有极大的改善,表面较为细腻平滑,满足工艺要求。

    可扩装的注塑机、注塑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93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3802.9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装的注塑机、注塑方法和系统,该注塑机具体包括:旋转台、扩装组件、旋转电机、第一前模、第二前模、扩装前模、模具后模和注塑单元;旋转台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有模具后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设置于旋转台的两侧;扩装组件与旋转台连接,扩装组件上安装有可拆卸的扩装前模,扩装前模设置于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的相邻侧面;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旋转台旋转,使模具后模依次切换至第一前模、第二前模和扩装前模的合模位置;注塑单元用于注塑带色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可扩装的注塑机能够实现双色注塑工作状态和三色注塑工作状态的快速切换,注塑不同产品只需要根据需求拆卸或安装扩装前模,无需整体替换注塑机。

    一种注塑过程中模腔可变的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126190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59234.0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过程中模腔可变的模具,包括有上模及下模,上模及下模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若干型腔,型腔连通有注胶口;还包括有驱动架、活动板以及连接在活动板上的若干中心柯,一个中心柯上端连接至对应的型腔;驱动架与活动板之间连接有换向结构,换向结构包括滑块以及用于容置滑块导向滑移的斜槽;斜槽及滑块,一个设置在驱动架上,另一设置在活动板上;活动板还连接有用于控制其进行竖向移动的第一导向结构;驱动架的横向滑移,用于驱动中心柯的上端在型腔中升降。把过厚胶位先定位为薄壁、然后逐渐叠加壁厚,叠加过程中待注塑的壁厚一直较薄,产品外观有极大的改善,表面较为细腻平滑,满足工艺要求。

    一种注塑模具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0116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432237.1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仁、支座、左模仁、第二滑块及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设置有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上模仁、左模仁、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拼接得到带型腔的模具;上模仁及第一滑块,其一连接有斜杆,另一设置有与斜杆配合的斜孔,上模仁相对支座的上升可带动第一滑块向右滑移;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均通过滑块滑槽结构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向右的滑移,先带动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相互远离,然后通过滑块滑槽结构带动第二滑块远离左模仁。一个动力实现X、Y、Z方向的模具部件协调分离,产品脱模方便,质量得到保证,产能提升。

    一种油缸驱动的滑块控制装置及其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835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3084.1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缸驱动的滑块控制装置及其加工装置,包括:在固定支架安装油缸驱动装置、活动板和多个导向杆,油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活动板沿导向杆纵向移动;在沿纵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驱动导轨,驱动导轨能够在活动板的驱动作用下沿纵向移动;驱动导轨设置有多个沿纵向分布的组件对,每对组件对包括两个沿纵轴对称的唛成型组件,唛成型组件包括滑块导向条和唛成型滑块,滑块导向条斜置于驱动导轨,滑块导向条的远端用于驱动唛成型滑块横向往返移动。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油压驱动装置驱动活动板,活动板带动驱动导轨纵向移动,从而驱动滑块导向条带动唛成型滑块横移,在驱动导轨设置向两侧横移的唛成型滑块,简化驱动结构,减少空间占用。

    一种注塑模具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01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811432237.1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仁、支座、左模仁、第二滑块及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设置有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上模仁、左模仁、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拼接得到带型腔的模具;上模仁及第一滑块,其一连接有斜杆,另一设置有与斜杆配合的斜孔,上模仁相对支座的上升可带动第一滑块向右滑移;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均通过滑块滑槽结构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向右的滑移,先带动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相互远离,然后通过滑块滑槽结构带动第二滑块远离左模仁。一个动力实现X、Y、Z方向的模具部件协调分离,产品脱模方便,质量得到保证,产能提升。

    可扩装的注塑机和注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662442U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21286015.4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扩装的注塑机和注塑系统,该注塑机具体包括:旋转台、扩装组件、旋转电机、第一前模、第二前模、扩装前模、模具后模和注塑单元;旋转台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有模具后模,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设置于旋转台的两侧;扩装组件与旋转台连接,扩装组件上安装有可拆卸的扩装前模,扩装前模设置于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的相邻侧面;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旋转台旋转,使模具后模依次切换至第一前模、第二前模和扩装前模的合模位置;注塑单元用于注塑带色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扩装的注塑机能够实现双色注塑工作状态和三色注塑工作状态的快速切换,注塑不同产品只需要根据需求拆卸或安装扩装前模,无需整体替换注塑机。

    一种具有随形运水冷却水路的模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930617U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21472407.4

    申请日:2018-09-07

    Abstract: 一种具有随形运水冷却水路的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包括第一镶件及具有通过3D打印而成形的第一冷却水路的第一冷却座,所述第一冷却座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镶件与所述第一冷却座扩散接合;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包括具有通过3D打印而成形的第二冷却水路的第二冷却座,所述第二冷却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一模芯与所述第二模芯闭合时,所述第一型腔与所述第二型腔闭合从而形成产品的型腔座,所述第一冷却座及所述第二冷却座分别位于所述型腔座的上部及下部。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省成本,缩短制造周期,同时提高冷却效率及质量。

    一种注塑模具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89693U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21973602.5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仁、支座、左模仁、第二滑块及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设置有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上模仁、左模仁、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拼接得到带型腔的模具;上模仁及第一滑块,其一连接有斜杆,另一设置有与斜杆配合的斜孔,上模仁相对支座的上升可带动第一滑块向右滑移;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均通过滑块滑槽结构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向右的滑移,先带动右侧第一模仁及右侧第二模仁相互远离,然后通过滑块滑槽结构带动第二滑块远离左模仁。一个动力实现X、Y、Z方向的模具部件协调分离,产品脱模方便,质量得到保证,产能提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