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功能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5673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480053168.7

    申请日:201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备用于锂电池的传导锂离子的复合材料(10),特别是传导锂离子的功能层的方法。所述复合材料(10)或功能层由物料(10)形成,该物料(10)包含至少一种设置用于不烧结而形成传导锂离子的网络的无机材料的颗粒(10a)和至少一种聚合物粘合剂(10b)。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这类功能层(11,12,13)、具有其的锂电池和锂电池组以及其用途。

    具有热绝缘的开关和热绝缘结构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5127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80007163.X

    申请日:2016-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9/54 H01M2/34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1),其带有热绝缘的开关(300)和用于构造穿过热绝缘结构(100)、(200)的电的线路穿引部的热绝缘结构(100)、(200)。在此,热绝缘结构(100)、(200)将内室(5)与外部空间(4)热绝缘,其中,该装置(1)在内室(5)的侧部上具有内部的联接器件(500)、(501)、(502)以及在外部空间(4)的侧部上具有外部的联接器件(400)、(401)、(402),内部的联接器件和外部的联接器件能通过开关(300)导电地连接。在此按照本发明规定,装置(1)具有用于控制热绝缘的开关(300)的控制单元(600),可以由该控制单元(600)检测流过开关(300)的电流,开关(300)能这样被所述控制单元(600)控制,使得开关(300)仅在基本上无电流的状态下才能被操纵,且开关(300)这样布置在热绝缘结构(100)、(200)中,使得通过该开关(300)在打开的状态中实现了在所述内部的联接器件(500)、(501)、(502)与所述外部的联接器件(400)、(401)、(402)之间的热绝缘。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热绝缘的电化学的电池组和用于控制该热绝缘的电池组的电池组管理系统,其中,热绝缘的电池为了构造穿过热绝缘结构(100)、(200)的线路穿引部而具有热绝缘的开关(300)。

    蓄能系统以及包括该蓄能系统的状态识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30301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280057169.X

    申请日:2012-07-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能系统(10),该蓄能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电池区域(12)中的电池元件(14),该电池元件具有阳极(16)、阴极(18)以及布置在所述阳极(16)与所述阴极(18)之间的、尤其至少部分液态的电解系统(20),其中所述阳极(16)、所述阴极(18)和/或所述电解系统(20)如此构造,使得功能材料根据所述电池元件(14)的充电和/或放电过程布置在所述电解系统(20)中,并且其中能够对所述布置在电解系统(20)中的功能材料定性地并且/或者定量地进行检测。通过这种蓄能系统(10)能够特别容易并且精确地检测蓄能器或者说电池(14)的运行状态。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状态识别系统。

    用于具有液-固相变的二次电池的氧化还原添加剂

    公开(公告)号:CN10332933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180065973.8

    申请日:2011-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硫电池,该电池包含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阴极活性材料(1a,1b)的阴极、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阳极活性材料的阳极和液体电解质,其中该阴极活性材料(1a,1b)和/或该阳极活性材料在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从固相形式(1a)转化成可以溶于电解质中的液相形式(1b)。为了提高充电/放电速度和循环稳定性以及降低过压,所述二次电池包含至少一种氧化还原添加剂(2a,2b),该添加剂可以以被还原的形式(2b)和被氧化的形式(2a)溶于所述电解质中,并且该添加剂适于与相变的电极活性材料(1a,1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从而所述电极活性材料(1a,1b)可以从固相形式(1a)转换成液相形式(1b)。

Patent Agency Ranking